查看原文
其他

松园禅林料理:一种不张扬的精致

畸笔叟 畸笔叟 2021-03-26

 


此行台北第二天,就上了阳明山。

一早在HOME HOTEL的客房里,还看到过日出。待车至小油坑,竟已只见山岚不见山。

这山岚本也平常,我却突然想起50年前,在赣西北山里看到过的山岚。心一动,手一滑,照片便上了朋友圈。

吾友三山见了,就留言道:“你在阳明山?千万去松园用餐。”


 

我是只相信人,不相信话的。

此行既然由吾友小路精心安排,便没看过一眼那行程,盲从即是。被人这么一提醒,才打开手机看一眼。好巧,中午正要去松园禅林用餐。

余亦孤陋寡闻,一见禅林二字,便以为是寺院素斋之类。又何况三山亦喜欢素食。

反正本来就准备盲从,那就盲从到底。


 

中午时分,车子停在了冷水坑的一条路边。

小门楼很不起眼。一方石刻上,“松园”二字却是国民党元老何应钦的手迹。

谁也想不到,这小小松园竟占地百亩,有巨壑深沟,厚苔密林。水响于山底,花开在路边,一下子将红尘隔断,俨然另一方天地。


石雕主题是“寸草春晖”

 

老屋都在进门的路右。餐室则是路左山脚下的一溜新屋。

那屋有极简之风。隔开的一间间餐室,一律背山朝园。大落地窗外,有草地山坡,小桥流水。背后山壁上的岩草还是真草呢,清新、清凉。

那双人间,背后多一道竹帘,两边挖有月洞窗,徒增几分仙气。让人好想谈恋爱。

我们一行十数人,当然坐得敞亮些。

我要了一个面窗的位子。窗外是一面山坡,坡下是花园一角。右前方似有凉亭,凉亭似临崖而建,令人对崖外风光有遐想。

一切都不张扬,但精致。


 

据说,这本是一座私人园林。主人与何应钦先生相熟,便请他题了字。餐室是后开的,却也开得巧。后来,整个阳明山都成了国家森林公园,再开餐室,门槛就高了许多,甚或开不出来了。

店家事先言明,不接受点菜。台湾人称“无菜单料理”,且强调“不时不食”的理念,有啥吃啥。这倒蛮符合江南人家的习惯。


 

其实,菜单还是有的,就在桌上,麻绳绑住,插在一个小瓶子里。

展开一看,这哪里是什么素斋,整整八道,按在座的一位小哥哥的说法:“都是硬菜啊。”

 

如实抄录于此:

 

蕴涵  松风迎宾千滋百味

惊蛰  园映扶疏山海造姿

羽化  禅学修涵素雅红妆

淬炼  林间君子龙磐一会

璀璨  手焙荷香焰灼金莎

薪传  创意古味菩叶炭烧

幸福  原初良田恩泽四方

美满  心存忆美玉露琼浆

 

还是一首藏头诗呢。“松园禅林手创原心”。

 

说来惭愧,我其实很没有写这禅林美食的资格。盖因“美味只在我梦里,海鲜已多年未亲近”(活剥张明敏歌词)。我就看个热闹,顺便也看看“手创”者的“原心”。


 

台湾毕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得比较好的宝地,这一点,狠像上海。

所以,那菜式,有日本风,也有欧洲风,当然还有汉唐风。

就比如这第一道冷菜,是放在博古架上的,甜酸苦辣咸五种口味小碟,依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排列,那是古人书写的顺序,看得心头很亲切。


 

其中有四味是果蔬,芒果、苦瓜、茄子都正当令。

只有辣是辣子鸡。

坐在我身边的东森同行静宜介绍说,这鸡,叫“准走地鸡”或“仿走地鸡”。洋鸡的种(鸡身确实硕大),却也让它们在阳明山上走一走。我便说,这倒很像我们那边的大煠蟹,江淮的种,却也让它们在阳澄湖里浸一浸。俗称“汏浴蟹”或“插队落户蟹”。

不过,人家说在明里,我们往往问上来也未必说真话,这也是对精致的不同理解。


 

山海造姿是刺身大盘,每盘六人份。我没那吃福,看看也是一个开心。

素雅红妆是海蟹吧。龙磐一会是面条了,手工做的。这个我吃了。味道不错的。



当然,我不会被亏待,只会被优待。上海那边有小路的叮嘱,身边又有静宜的关照。

我分明看到,当专属我的小盘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同行投来的都是艳羡的目光。

他们还得请求我慢动筷,让他们先拍照。我都快被大家宠坏了。


我的专属“山海造姿”

 

这时候,窗外开始下雨了。原来的那面山坡,刚刚还有,一眨眼就完全不见了。

阳明山就像一个任性的女孩子,刚刚还是鲜亮的秋装,转眼就躲到白色的纱笼后面去了。

我又想到台南的豪雨,生生把吾友小石头留在了那里。本来,两个上海人邂逅宝岛,在台北见上一面,是何等幸事。


 

松园禅林的菜式,几乎都是蒸煮,极少炸炒,油也不大,很时尚。

这会儿,又上来一道焰灼金莎。反正上面浇了一些液体后,先用打火机点燃。又引得大家一阵狂拍,拍那蓝色的火苗。


 

顺便提一句,我们一行十数人,至少有一半是来自新媒体的小哥哥小姐姐。

每上来一盘菜,他们岂止是拍照,有的拍短视频,几分钟后,就在群里和朋友圈里可以看到,还配了乐的呢;有的干脆就直播了,零延迟。

效果立显,真是掼了传统媒体不知道几条“横马路”。



1980年代我刚入行,头天采访的消息,第二天早新闻就播出了。白天再相见时,就被人赞之以“太快了”。

不过三十几年,就翻篇了。

 

店家坚持自己的服务理念,两道菜之间必然相隔15分钟左右。

反倒是我们有点不习惯,觉得这顿饭吃得好长。

我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其实,这时是应该静等的吧。否则,这禅意又从何而来呢。


 

第六道是碳烧牛肉。我牙口不好,给我专门做了荷叶鸡,极嫩。

接下来是一道主食一道甜品。



值得一讲的是主食,两块四四方方的锅巴,就是“原初良田恩泽四方”了吧。上面放几粒虾仁。妙就妙在用高汤亦即鸡汤先冲淋。

要立即下筷,便可以吃到锅巴中的米粒从硬到软,从干到湿的各种口味。层次感丰富极了。


 

除了一开始的暖心黑豆茶,一路都有老普洱陪伴。

我看到,每上一道菜,茶杯都要换。这也是一种精致,不留意看不见。

 

虽然不至于扶墙,大家还是觉得吃了不少。

这时候,就显出在松园用餐的好处来了。恁大一个园子,何不趁势去走走看看呢。

雨,也很识相地停了,那面山坡又出现在我们眼前。白云的缝隙里,竟然又有了蓝天。

 

我心心念念着那个凉亭,以及崖外风光。

结果既不是海,也不是湖,而是很陡很深的山谷。

顺着亭子边的石阶下去,没几步,就别有洞天。

树木太密,天色马上暗下来。脚边满是青苔,水声在耳边轰响,总有十几丈深。七拐八弯,才见一处滩地,上面竟布满石桌石凳,人工所致。

莫非这是松园的讲禅之处?没人能告诉我们。


 

比这石桌石凳更费猜的,是这一顿午餐的价格。

图片都在了。大的都是六人份,小的则是一人份。

静宜只说了一句:比你们那边要便宜。那么RMB人均究竟多少呢?

答案请留意稍后出现的置顶留言。


 (部分照片来自同行者)


(完)


我最近还写过:


上海人家的揩布都是分三六九等的吗?

法国人和上海人一样,都欢喜玩“派斯米”

世界杯与做爱

上海人的英文语感覅忒好

“万元户”一词是怎么来的?是上海人吃饱饭没事体算出来的

我爱油条如初恋

“娘冬菜”和“娘希匹”到底啥意思?

吹口哨、骂戳那,老早都算流氓腔的哦

天热了,想起“木拖爿”以及1960年代才有的那些新产品

红烧肉,其实是不上台面的家常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