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这个课题组说:爱她,就用专业守护她

最难得的礼物莫过于健康,最珍贵的礼物莫过于生命。在这个节日,他们依然坚守,仁心如炬,照亮了病患的夜空,为一位位女性带来了礼物。他们就是妇产科医院李大金教授课题组——他们在延续着科学的生命,也迎接着生命的降临



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李大金教授领衔的“大金团队”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团结向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创新型科研队伍,陆续加入团队指导小组的老师包括杜美蓉研究员、金莉萍研究员、朱晓勇主任医师、姚晓英主任医师、王凌研究员、李明清副研究员,已先后培养硕士50余人,博士50余人,目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0余人。如今“大金团队”已桃李满天下,学生门徒遍布全国,为我国妇产学科的发展输送了大量新鲜的血液,且从该团队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在生殖免疫学领域是有口皆碑。


团队导师

李大金
朱晓勇 姚晓英 杜美蓉 王凌 李明清

 

团队成员 

王晓秋 朴海兰 邱学敏 孙妍 王燕

张娜 李丽莎 叶江枫 张新艳 孟毅

段忠亮 袁敏敏 王明雁 王菲菲 龚平

侯新新 李彦虹 周文洁 卢晗 魏春燕

唐玲丽 许媛媛 褚楠 林懿空 刘玉凯

杨慧丽 盛嫣然

 

杏林妙手,蜚声国际美名传


团队致力于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母-胎免疫调节及生育免疫调节研究及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母-胎界面关键功能分子在母-胎交互对话中的作用,以及研究母-胎界面各功能细胞的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解析正常胎盘形成与母-胎免疫耐受机制。


团队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多次发表在国际顶尖生殖生物学学术期刊上,填补了国内一项又一项空白,并跻身国际生殖免疫学界前列。其中“母-胎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和“环孢素A在制备保胎药物中的用途”开创了生殖免疫治疗新模式,为众多流产者带来了福音。



李大金老师于2015年以研究成果获得美洲生殖免疫学会授予的被誉为世界生殖免疫学领域的“奥斯卡”金像奖的生殖免疫学研究杰出成就奖,同时以李大金为首的团队还争取到了中国生殖免疫学会与美洲生殖免疫学会在上海联合组办(2018)的资格,这也是第一次美洲生殖免疫学会议走出美洲走进亚洲,为促进国际间交流,提升中国生殖免疫学国际学术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大金老师认为,“科研一定要依托于临床,做科研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病人看好病”,“做医生要体恤患者,对得起病人的信任”。因此,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团队的老师和学生们善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积极地推广科研成果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多年来积累的强有力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优势的医疗技术方案。其中很多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积极效仿的典范。大金团队所带领的生殖免疫学组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对免疫性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复自然流产等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破解了众多生殖免疫学难题,不但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其中反复自然流产治疗的成功率达90%,吸引了众多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慕名而来的患者,而且使生殖免疫学理论更为清晰明了,不再如盲人摸象般地似是而非,照亮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疾患的夜空。


言传身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李大金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他时时教导学生,“从零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成为科学巨人”,“做学问不是为了发文章,而是为了追求真理”,“研究工作的价值应取决于对社会的价值,对社会和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以李大金教授为首的导师团认为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扩充知识,不能满足于完善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要充分认识别人的工作成果,与时俱进,了解免疫学甚至其他学科领域的新研究成果,才能让自己的课题研究有创新性。课题组的学生和导师们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都不尽相同,组内的指导老师们都是生殖免疫学领域久负盛名的专家,对于每位学生的课题都了然于心,在学生们课题遇到瓶颈时能够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研究遇到困难时,成员们也经常向身边的老师学生请教,从而获得新建议、新思路。导师们鼓励学生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平台,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并且每周开展学术活动,营造孜孜不倦的学习氛围和争创一流的学术水平。研究团队倡导勇于探索、富有创意的学术风气,营造活泼轻松的研究气氛,使团队成员相处融洽,有益于创新火花碰撞和闪光。


亦师亦友,因材施教育仁心


“导师和研究生应是良师益友,是搭档,是伙伴”,“导师和学生应分享学术成果,不存在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正因为李大金老师及团队老师们的无私,才让学生们有了快速的成长。团队在学生培养上的总体规划是,本科生着重培养医学知识,硕士阶段系统训练生命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利用硕士期间的培育、经验及理论修养,在博士期间探索未知,开展原创性研究工作。

 

在团队中,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团队导师们的以德育人、身体力行、严谨踏实、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勇于创新指导着学生们进行一项项的创新性研究,不仅教给了学生们知识,更授予了他们勇于思考的源泉。而学生们的勤奋好学、追求科学、不断思考更使他们与导师们有着良好的互动。课题组的导师们虽然身为大牌的教授和专家,他们还是时常走进实验室和学生探讨具体实验细节、分析实验结果,关注每一个课题的进展情况。在他们眼中,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严谨,不允许学生有任何小小的疏漏,更不能放过任何的研究细节。


对于学生的课题研究,李大金教授总是一语中的,逻辑清晰、思路分明地直指研究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他时常教育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可不人云亦云,要勇于挑战权威。他认为,我们的研究不应只是局限在生殖微环境中各种生理病理过程机制,而是要将生殖微环境作为一个研究的平台,对机体的某一功能甚至某种细胞做具体的研究,让自己的研究对大免疫学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正是李老师这样敢于挑战的创新思维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共同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新研究成果。

 

课题组内的导师们大多都是李大金老师的学生,他们选择继续留在这个团队中,将自觉、奋进、勤勉这些良好科研素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李老师的影响下,导师们把严谨的作风融入细节教育中,通过言传身教,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团队导师尊重学生做的每一个决定,这种个性化培养不仅使学生们在学术上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也使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感怀慈悲之心、仁爱之心,敬畏生命。


团队中导师们也都继承了“大金爷爷”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从周一至周日,从未间断;学生们都知道,无论是否是节假日,杜美蓉研究员、金丽萍研究员、朱晓勇主任医师、姚晓英主任医师、王凌研究员、李明清副研究员等导师们不是在临床为病人解除疾病的痛苦,就是在研究所为攻克科研难题认真工作着。夜深人静或是破晓拂明,导师们总能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很多次,学生们都亲见导师们深夜或清晨赶来研究所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份努力,无不彰显着大金团队导师们的辛劳与付出。导师团深厚的学术素养,敏锐的学术洞察,渊博的理论知识,无不源于他们的勤勉与严谨;成功与荣誉背后凝聚着的是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和不尽的汗水。



秉承着如此的育人理念,李大金老师传道授业、答疑解惑,连续两年被评为复旦大学优秀导师,2011年被评为“复旦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团队的李明清老师于2016年被评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优秀硕士生导师”。团队中多名研究生获得复旦大学"学术之星"称号,毕业的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得上海市或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有多篇毕业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名毕业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优秀的学术论文,90%博士毕业生作为课题负责人成功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其中更有各单位的中流顶柱与学科带头人,包括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新百人、上海市卫计委新优秀青年、上海市启明星、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扬帆计划获得者等,同时有3名学生现担任上海市三家市级妇幼保健医院的副院长/院长助理;还有2名毕业博士研究生获得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


团队丰硕的研究成果以及个性化的育人理念更是吸引了许多外院及外校的研究人员参与到这个团队中,通过交流互助从而提升并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获益匪浅。


呕心沥血,书写医研新篇章


在投身于学术科研的同时,李大金教授及其团队还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李大金教授担任着研究生学位课程《临床免疫学》的教学组组长。在教学工作中他主持编制并不断更新教学计划,遴选授课教授,改革考试方式。在此项工作中,“大金团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主编并出版了《临床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等教科书;参编了《现代医学免疫学》、《分子免疫学》等学术专著。为提高全国生殖免疫学学术水平,先后主办了七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生殖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学习班”,为全国培养生殖免疫学专业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金团队”对科学事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自身的教研工作上,还体现在对科学研究机构的管理上。李大金教授自1999年始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鉴于所属各实验室条块分隔,实验空间及研究设备利用率低以及研究设备老化等弊端,2004年起他冲破重重阻力,对实验室运转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研究所所有研究设备及实验空间为所有课题组开放及共同利用,使原来仅能容纳20名研究人员的研究所,可同时接纳60余名研究人员从事各自的研究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研究设施的利用效率。他建立了成熟的研究技术平台,这一平台对社会开放,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资源共享。这种新的实验室开放运转机制,明显增加了日常管理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大金教授开拓思路,在灵感的迸发中,投入大量心血,不断强化管理,使来自院内外的各课题组能够顺利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他建立了体现人尽其才、资源配置优化、业绩评价等客观的管理运行机制。他在科研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得到人们的认同,2013年当选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科研副院长。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科研副院长,鼓励职工不放过每一个项目申请机会,并通过“院内动员与报名、专家评审,集中讲解、一对一把关”等策略,提高各项目的申报成功率。在李大金教授担任科研副院长期间,医院科研项目不仅数量达到了至高点,同时获得了国家级与上海市重点与重大项目10多项,科研经费达到历史最高。同时通过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并通过与本院职工配对、合作,科研能力大幅度提高,高水平SCI论文发表与引用率亦大大增加。正是在李大金教授的领导下,妇产科医院科研实力遥遥领先于全国妇产科行业。


爱生如子,桃李不言自成蹊


团队导师们不仅仅关心学生的科研工作,更关心着学生的生活。每年秋风乍起的时候李老师会邀请徒子徒孙们到家里去吃螃蟹;学生们围绕在李老师周围,在四溢的蟹香中,谈论着各自的研究、各自的家庭,期许着来年更好的发展,还有对李老师深深的敬意与感恩,洋溢着的欢声笑语进一步加深了师生间的友情,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使得整个团队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学生的家庭关系不和睦了,李老师会像家长一样开导他们,生活和工作同样重要,要抽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在学生经济上遇到困难时候,李老师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学生毕业后为他们安排就业出路,创造成才机会,让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年轻人体会到团队以及妇产科医院的温暖。


团队的每位老师更被李老师爱生如子的精神所感动,每当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无不是细致入微,全力以赴。已分布在大江南北的团队毕业生还经常回到老师们身边,感恩团队,拜访师长,聊学术,谈家常,大金团队已然成为了学子心之所依的和谐大家庭。



回顾李大金教授的学术奋斗历程,点点滴滴都浸润着一位学者的风骨与信念。泰然自若,坦然犹明。十年一日的坚持,“大金团队”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岁月,已然成长为一个奋发有为、勇于开拓的上进家庭,一个充满活力、自然洒脱的快乐家庭,一个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和谐家庭。毕业学子对团队的情感不会因为时间而褪去,反而愈发珍惜。成员因团队而自豪和骄傲,团队因成员而更好地发展。李大金老师及其团队仍将继续为学生搭建攀登学术前沿的阶梯,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巨人之肩。


2017年5月,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工作正式启动,由各院系推荐1支研究生导学团队参评,共有来自全校文、理、医21个院系的21支导学团队参评,各参评导学团队总结并提炼了各自导学团队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好的做法,并集中展示。经过评委综合评定,共有10个导学团队荣获2017年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11个导学团队荣获2017年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特色奖,3个导学团队荣获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学术海报展示活动最具人气海报奖。



导师与研究生所组成的导学团队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学团队,不仅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更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导学团队文化传承与和谐的导学团队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猜你想看:

二十年不忘初心,她是我们的女神……

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圆满结束

校风学风 | 一起变成大树: 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团队的成长姿态

校风学风 | 润物细无声、教学两相长:数学学院应用偏微分方程导学团队

校风学风 | 格物致理,大道至简: 物理学系低维复杂物理体系课题组

校风学风 | 像一支船队扬帆远航:化学系李富友教授课题组

校风学风 | 一个课题组最朴素的坚守:安得千顷皆沃野,不教人间有馑荒

校风学风 | 优秀是一种习惯 : 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课题组

校风学风 |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郑珊教授课题组: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校风学风 | 航空航天系艾剑良教授导学团队:投身航空事业,服务社会国家

校风学风 | 先进材料实验室郑耿锋教授课题组: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幸福是并肩

奋斗

校风学风 | 基础医学院汤其群教授课题组:医路相伴,携手此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