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军费开支第二的国家被拖垮,第一却“经济复兴”?实施这个政策是关键!

2017-05-11 王春燕 冯晨翔 卫星与网络


1980年,苏联的军费开支为2800亿美元,美国为1440亿美元;但是到了1988年,苏联的军费开支为3000亿美元,仅仅增长了200亿美元,而美国的军费开支则达到3080亿美元,增加了1640亿美元。不得不说美国军费如此迅猛的增长却并未拖累美国经济的发展,与里根时期的思维转变有着巨大的关系,换句话说,在其中军民融合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 | 王春燕  冯晨翔

本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17年4月刊



里根时期美国的军民融合进程及启示


冷战时期,美苏的军备竞赛无疑给两个超级大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981年里根上台后,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美国的经济,并在与苏联的竞争中击败对手。在该计划中,如何刺激美国制造业的恢复,提升企业活力,加快发展尖端技术成为重要目标,因此里根试图通过推进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大力推行军民融合战略,这也为冷战后美国军民融合进程的加快奠定了基础。


一、军民融合出台的背景


1、苏联军事力量相对上升,威胁日益增加。


冷战以来,苏联的军备开支每年保持3%-4%的增长,到了 1980年,美国的军费支出为1440亿美元 , 而苏联的军费支出则为 2800亿美元 ,几乎达到美国的两倍。与此同时,苏联的战略核力量以及常规武器系统在80年代初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造成了美国的焦虑和不安。


2、美国与欧、日工业技术差距缩小、贸易优势减少。


美国的贸易逆差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后,逆差扩大,1987年达到了150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是对日贸易逆差,而另一方面,作为美国科学技术优势表征的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收支顺差从80年代开始不断下降,到1986年,该项贸易顺差已经变成了逆差。


3、里根上台和“经济复兴计划”的出台。


1981年里根提出的 “经济复兴计划”概括起来有4条施政纲领,即


减税、削减预算支出 、撤销或放宽政府管理企业的有关法令规章、控制货币供应量。


其中第三条撤销或放宽政府管理企业的有关法令规章中就明确指出要将军用的部分技术放开,转向民用,提升美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同时增加研究投入,刺激民企的技术开发与应用,提升美国经济竞争力。


1987年,里根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国情咨文中指出,创立尖端技术领域的新知识并使之反映于市场,注重扩充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人才基础,希望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进一步发展高尖端技术,提升经济,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里根执政时期,美国的军民融合进程开始加速,并为冷战后美国军民一体化进程的开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军民融合进程及内容


在里根执政时期,为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一些法案、政策相继出台,一些机构也被建立用以论证推广。


1、相关法案、政策密集出台。


八十年代,美国通过了不少关于政府技术向民用转移的法案政策,同时不断加强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


1980年,国会通过了stevenson wydler技术创新法案,旨在通过联邦实验室的技术转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增强经济竞争能力,在该法案中,政府要求联邦实验室普遍成立科技应用推广办公室(OR-TA),不断评价可转让的技术以及发布可转让的技术信息,每个拥有实验室的联邦部门必须拨出5%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技术转让。其后六年中又陆续出台Bayh—DoQe法案(1980年)、小企业创新开发法案(1982年)、半导体芯片专利法案(1984)联邦以及1986年的联邦技术转让法案。


1986年的技术转让法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允许政府经营(GOGO)的实验室有权与政府内外各种单位签订研究开放合作协议,1987年4月又补充规定政府所有经营的实验还可以动用本研究所内的人员、服务、设施与经费从事技术转让。


1988年8月,美国批准了包括贸易法在内的一揽子法案,希冀通过尖端技术计划并促进其商业化来提高美国工业的竞争力。9月,竞争力协议会报告(又称第三次杨格报告)建议要求改善民间技术开发环境,新设掌管技术政策的政府内阁职位,延长研究开发的税收优惠制度,促进联邦研究所和产业界之间的技术转让,加强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在制造技术方面的合作,有效利用国防部订货及其研究开发成果。11月又通过了超导竞争力法案,明确了能源部、商业部(国家科学研究所)、国家科学基金会、航空航天局、国防部(国家高级研究计划局)任务,通过建立产业界、政府机构和高校的合作联营体促进技术转移。可见,在里根执政时期,法案、政策的出台比较密集,内容不断完善和具体化。


2、成立专门机构,推动各种政策落实。 


1985年,里根政府设立“产业竞争委员会”,对产业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1987年2月,国防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支持建立半导体科学技术中心,并支持建立半导体制造技术联合开发公司,设立产业界、学术界、政府三方参加的半导体科学技术中心,同年4月将1971年就成立的联邦实验室集团合法化,并要求该机构与公司企业进行联系,举办有使用前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报告会,资助技术商业化计划。1987年7月,里根总统提出发展超导体倡议,指出科学进步是美国工业发展的保证,要求强化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合作的体制,同时注重促进科技成果向民间转移。


3、研究开发费用不断增加,非政府机构占比明显上升。


例如1987年,美国的研究开发总额为1231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74%,其中国防部、卫生部、航空航天局和能源部这四个部门占政府研究开发费用的90%左右,该比例在1988年达到92%,又增加了两个百分点。在美国的研究开发费用的使用上,非政府机构使用所占比例首次超过联邦政府,占比为51%。


据统计,在80年代初期美国共有13万家以上企业涉及军工,其中100家最大的军火承包商中,有15家是纯军事工业公司,其余85家属于半军事工业公司和一般军火企业。研究人员总数达到了82.5万人,每1000人中就有7.5名研究人员。不得不说,里根执政时期,美国对军用技术的投入相当惊人,同时对军用技术的民用转化的投入也不容小觑。


三、取得的实效


从里根执政的后半期开始,军民合作项目发展较快,军民合作项目由1987年33个上升到1992年的1175个,政府公布的发明项目也由1987年的2700项增加到1992年的3500项。军民合作的不断扩展,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重要影响。


1、对美国军备竞赛的支持。


1980年苏联的军费开支为2800亿美元,但是到了1988年,军费开支为3000亿美元,仅仅增长了200亿美元,而美国的军费开支在1988年达到了3080亿美元,增加了1640亿美元,不得不说美国军费如此迅猛的增长却并未拖累美国经济的发展,与里根时期的思维转变有着巨大的关系,换句话说,在其中军民融合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苏联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采取的是两条路线,虽然在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军工上的研究有着重大突破,但却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当经济形势出现变化,又过度战略扩张的情况下,这种军事发展战略显然在经济上难以为继。


2、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与恢复。


在里根执政时期,美国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军用技术向民用的转移,不再是单向的不计成本的追求效果,而是在过程中注重高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正如保罗·罗伯茨在《供给学派革命》一书中所写“一种迥异于70年代那种耗竭国家工业力量和信心的美国经济,如今骤然诞生”,同时30种工业股票的道·琼斯平均指数继1986年超过1800点以后,继续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3、奠定了美国高尖端工业技术发展的基础。


1980年代中后期直到今天,从美国高级技术和新型工业在世界上所占的优势来看,美国在科学发展、基础研究设施、大型实验室以及高端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而在微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与80年代里根时期大力推行的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美国著名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官方网站截图


四、对我国军民融合战略推进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4年以来,屡次提到“军民融合”战略,并将这一战略写入“十三五规划”之中,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军民融合”的重视。通过对里根时期军民融合初期进程的了解,对我国“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军民融合将增加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恩格斯曾经指出:“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量”。近几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低端产品出口受阻,产能过剩,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就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极来支撑,军民融合是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是充分发挥国家高精尖科技与人口大国潜在市场容量的结合,以市场来推动军用技术的民用产业化,同时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让“束之高阁”的军用技术更“接地气”。


2、军转民可以降低民营企业的研发压力和资金风险,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效。


军用技术是国家经过数十年的积淀积累而 53 29478 53 15756 0 0 3587 0 0:00:08 0:00:04 0:00:04 3587成的,几乎囊括了国家的大多数高精尖技术,其背后是资金和人力成本的长期高投入。美国军费大幅增长而未拖垮美国经济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军转民用,最大限度地将军用资源,特别是高精尖技术资源,合理合法地转化为民用产品从而实现国家整体财富的增值和技术实力的相对提升,民用市场的深入推广进一步反哺军用科研经费,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两者相互促进而得以在冷战中占据长久优势。新中国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在军民融合的大战略背景下也可以逐步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3、民参军是刺激原有体系进一步向高效率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民营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具有运行机制灵活、运作模式高效等优点,军工国企技术积累深厚、社会资源调度能力强,民营企业参与军工企业的市场业务,高效率和低成本并驾齐驱能够刺激原有机制的变革,并且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民营企业做配套,国有企业做总体的大致分工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就航天业而言,国有企业代表国家探索人类“诗与远方”的梦想,民营企业代表效率来运作技术与市场。


要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深空探索、高精尖突破都需要举国之力来实现,而接地气的产业化是民营企业的主战场。


美国赢得冷战是值得深思的,作为冷战最重要的阶段,里根时期是如何从国家宏观政策角度来提升竞争力,“经济复兴计划”里未被学界充分重视但最为重要的军民融合政策如何在美国制造业振兴中起到关键作用,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对促进中国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战略是必要和有益的。


军民融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来推进中国的军民融合进程发展既有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法律、相关政策的保障,专门机构的落地推行,相关费用的合理增加都是直接推动军民融合战略的有力抓手,新的经济增长极也将有力地促进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 猜你想读

军民融合 | 浅谈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

标题     abcdefg


推/荐/阅/读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