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空间站经营模式转变:商业化低成本航天时代来临

未名 太空与网络 2022-06-23

作者 | 未名

本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17年4月刊


    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运营成熟,2024年或转为私人运营


国际空间站


现代空间站的雏形,美国空间站的试验阶段

  “天空实验室”


天空实验室基于“土星”火箭的S-IVB第三级设计制造,是美国的第一座空间站,也是当时曾经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最大的飞行器。第一批宇航员于天空实验室发射后11天到达。共有三批宇航员访问了天空实验室,他们分别进行了为期28天、59天和84天的三次任务。进行了紫外线天文学实验与太阳x射线研究、地球遥感和生物与医学研究。“天空实验室”一共执行了四次任务,其中三次实现了载人任务,最后于1979年坠毁。在这四次试验过程中,载人航天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同时也为空间站的建立积累了经验,为之后的国际空间站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国空间站的成熟阶段

  多国合作,共建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简称ISS)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这六个太空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参与该计划的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其他4个重要成员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欧空局成员国中参与到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国家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其中英国是项目开始之后参与进来的。


国空间站未来经营模式转变

  由国家经营转向私人经营


由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共同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原定2024年退役,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近日表示,该机构考虑届时把国际空间站移交给私营企业继续运营。为维持空间站运行,NASA每年支付约40亿美元,约占航天局总预算的20%。NASA现在已把空间站货运任务交给两家私企,下一步将把空间站载人任务也交给私企,以把工作重点转向火星,其目标是本世纪30年代实现载人登陆火星。除了传统的科技研发之外,航天事业还可以更加商业化,实现较大的商业利益,而通过将其承包给私有企业,将更好的迸发出新的活力。太空,向来是最能激发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地方,而人类也一直都在将这种好奇转化为更为强大的技术能力,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机会和产业市场。



货运飞船:

近年发展迅速,呈现商业化、低成本化趋势


各国积极参与

  美国实现商业化


目前,成功发射货运飞船的国家除了我国外,还有俄罗斯、欧洲、日本以及美国。近年来,货运飞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美国的货运飞船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近些年,欧洲、日本、美国相继发射了货运飞船。


现有技术成熟

  进一步控制成本成为趋势


目前,在国外,货运飞船的相关技术都较为成熟。目前,在国外货运飞船更倾向于利用现有制造的技术,尽可能控制成本,并拓展其他相应的技术,例如火箭回收技术,进一步的降低发射成本。目前,美国Space X 公司已经成功实现了一级火箭的回收以及再发射。据称,此技术的实现可以降低发射成本30%以上。随着火箭回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本进一步降低,货运飞船完全实现商业化指日可待。


运载火箭回收技术发展,进一步控制成本


龙飞船

  标志着商业化、低成本的货运航天时代来临


龙飞船由太空民企-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牵头研发,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商用太空飞船之一,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发的航天飞船。第一代货运龙飞船于2010年12月8日试飞成功,2012年5月22日发射成功,2012年10月7日发射升空,首次向国际空间站运送重达455公斤的货物。SpaceX的目标是将航天运输的成本降到最低,为了降低成本,SpaceX甚至从网上购买过二手仪器,找最便宜的打捞公司打捞火箭残骸。该公司单次费用为1.33亿美元,是目前发射成本最低的公司。



火箭动力:

固体发动机助推器、液体发动机主机已然是首选,火箭技术稳步发展,成本不断降低


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简单、成本低

  依然是助推器首选


货运飞船的动力系统包括助推器和运载火箭。助推器的基本元件有发动机(含壳体,推进剂,点火器和喷管),主结构体,分离系统,飞行控制仪器,设备减速系统推力矢量控制器,回收系统,安全自毁系统。目前,助推器主要分为固体助推器和液体助推器。两者各有优缺点,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便于回收。液体火箭发动机安全性较高,可紧急关机,比冲高。可以看出,除了苏联和欧洲使用过液体推进器外,其余国家基本使用的是固体推进器。就目前来说,固体推进器依然是货运飞船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固体推进器的技术成熟,成本低。这也说明目前大家的关注点依然在如何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稳定性上。


美俄处于运载火箭霸主地位

  主级动力采用大推力高能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运载火箭末级有仪器舱,内装制导与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和发射场安全系统。有效载荷装在仪器舱的上面,外面套有整流罩。它每一级都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级与级之间靠级间段连接。美俄两国在运载火箭的实力上依然处于霸主地位,各运载火箭主级动力方案大多采用成熟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降低火箭总体的总质量、提高可靠性和保证研制进度。


运载火箭回收技术取得突破

  可进一步控制成本


目前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发射成本很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12月21日成功发射并且成功回收一级火箭,并与2017年3月31日实现了回收火箭的再发射。猎鹰-9火箭标准报价为6200万美元,发射至近地轨道最大载荷22.8吨;发射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载荷8.3吨。回收“猎鹰-9”火箭第一级并重复使用,火箭的成本将再降低70%,如果回收第一级和第二级,火箭的发射成本将降低98%,SpaceX公司多次海上回收火箭,对于降低航天发射成本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 猜你想读

国际空间站,打开商业航天新领域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洞见】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