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边缘型的社会”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31篇文章
欲加入读书组,请至文末
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系列 06
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特征,比如,在20世纪初,弗洛伊德形成的心理学体系就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关。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原始病因是对不被认可的思想和感激的压抑——比如暴力的想法,尤其是性的欲望——在弗洛伊德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这种理论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前的西方文化中,男人或女人的含义变得更加模棱两可,社会、经济和政治不再严格的结构化,家庭和文化也越来越含义不明,对“传统”的定义也变得很模糊。尽管社会因素可能并不是导致边缘型人格障碍产生的直接原因,但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间接因素。
首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现象如果起源于童年时期,那么症状往往就与社会模式、家庭结构、亲子互动密切相关。其次,社会变化可能会加深已经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痛苦。再次,边缘型人格可能是我们当前所处文化的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反应,或者说是文化的一种体现。
克里斯托弗.拉斯克说:
每个社会都会繁衍出与之相应的文化,在个体身上,会以个性的形式来体现,正如涂尔干所说,人格就是个体化的社会化。
《纽约时报》记者路易斯.萨斯说:
每一种文化可能都需要有替罪羊来作为社会邪恶的表达。弗洛伊德时代,歇斯底里表明了那个年代对性欲望的压抑。边缘型人格,他们的身份被撕裂成很多的碎片,代表了我们当今社会稳定单元的解体。
一
结构的解体:支离破碎的社会
在分离-个体化的发展阶段,幼儿小心翼翼地与母亲短暂的分离,但也不忘时常回头看看母亲,确信母亲是温暖的、熟悉的和接纳自己的。这种友好的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信任缺乏,人际关系的紊乱,空虚、焦虑以及对自我意象的不确定——这些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
与此相似,当今社会由于阻止了人们去寻找安全温暖可靠的目标,所以妨碍了健康的“社会性和睦”状态的形成。
家庭需要两份收入,导致父母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丢给了保姆、教师,而这些人很少能起到养育者的作用。
很多人频繁地更换居住地,这种地理位置上的变动,也使得我们失去稳固的根基。我们正在失去昔日邻里之间的温馨,以及稳定一致的社会角色。
我们自身的世界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我们希望相信世界是和平的,人们是和善的,但是我们的周边、电影电视却充斥了野蛮和暴力。
我们的价值判断是两极化的,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太允许灰色地带存在。所以,当坏的事情发生时,就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越来越固执地追求精密度和精确值。然而世界从本质上来说既不是平等的,也不是精确的。理解世界的方法并不简单和随意。健康的文明社会应该能够允许不那么令人舒服的模棱两可。尝试消除或忽视这种不确定性的倾向,只能促发边缘型社会的形成。
为社会变化所付出的代价,是以重大的精神压力以及与压力有关的躯体疾病,比如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等形式来表现的。现在我们必须要去直面这样一个现实可能性:精神疾病已经成为我们所要付出的心理代价的一部分。
二
对未来的恐惧
有研究指出,人格障碍已经代替神经症成为精神病理学上的突出疾病。在很多社会观察者看来,都认为其中一个因素是我们对过去的贬值。拉康说:活在当下是当前的主流思想——为自己而活,不要为你的前辈或子孙而活。我们正在迅速地丧失对历史连贯性的感知,也正在失去自己属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民族的归属感。
当传统的习惯和风俗消失的时候,就可能产生一种被抛弃感,我们就像是在浩渺的大海上,没有目标地漂移。由于缺少历史感和归属感,也就没有立足的根基,为了能够在疏远冷漠的社会中找到控制感和令人欣慰的熟悉感,人们可能会求助于一系列病态的行为——滥用药物、饮食障碍、犯罪等行为。
由于对过去缺乏兴趣,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几乎全部都患有“文化失忆症”,他们的大脑缺少温暖的回忆(这些回忆可以鼓舞我们走过困难时光)。从而注定要去承受折磨,得不到片刻的喘息机会,没有任何关于快乐时光的具体记忆可以使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不能从错误中得到学习,他便注定会一次次重复同样的错误。
随着历史价值的消失,未来也不再触手可及。以往的未来代表的是希望,如今的未来却预示着未知的恐惧与担忧。对未来心存恐惧的父母们,不太可能去关注下一代人的需求。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父母,情感变得疏离而冷漠——同时又会过分溺爱和纵容,而这正是培养未来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模型。
三
人际关系的垂死挣扎
社会发生的标志性变化是,性观念、性角色和性行为的变化。人们在营造深厚持久友谊、恋爱关系和婚姻家庭时,变得越来越困难。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像战争并且不受束缚,人际关系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是可以为人们减轻烦恼,但是最终会导致人们走向抗争与战斗。
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就植根于这场战争中,自恋型的人需要占有绝对优势地位,需要被那些具有边缘型人格的人所崇拜,后者正好需要被人控制和被人惩罚,这两种类型的人恰好“匹配”。
比如,边缘型的女性常常在很年轻的时候走进婚姻,以此来摆脱以往混乱的家庭生活,她们非常依恋黏附于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丈夫。两人形成了典型的施虐和受虐的互补关系。有时候,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受虐倾向也会转变为施虐倾向,你很难知道关系中的真正受害者是谁,比如有些人会用自己的挨打来惩罚对方。
当代的社会关系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是“重叠情人”模式——在已经有恋人的时候,仍然要求寻求其他的浪漫关系。边缘型人格障碍就有这种对情人的不断渴求:当现有关系出现危机时,在没有完全建立新的关系之前,他是不会结束当前的关系的。
四
变化的性别角色模式
过去,社会角色种类很少,男人该做什么,女人该做什么,都很清晰,大家都能在最大程度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当代社会,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有很多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融合。
研究指出,大概有2/3的边缘型人格患者是女性。一个年轻女性要面临一系列的角色模型和期望的转换,从单身的职业女性,到已婚的职业女性,再到传统的哺乳母亲,再到工作、生活两不误的“超级母亲”,需要在维系婚姻、发展事业和养育子女多方面进行非常好的整合。
女性在争取社会和职业的选择机会上付出极大的代价:关于职业、家庭和子女等方面的痛苦抉择,努力维持与子女和丈夫之间的和睦关系,作出这些选择并且按照选择去承受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她们是谁和她们想要成为谁等问题所带来的困惑。
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否是一种“女性病”的问题上,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女性的自由空间是越来越大的,但此过程中会出现角色混乱,也会做出一系列期望之外的行为,这是自由空间扩大的代价。这些所有的因素整合在一起,至少能够加重边缘型人格在女性患者身上的严重程度。
性取向问题:有些研究者预测,在边缘型人格患者中间,有很高的同性恋、双性恋存在。边缘型人格患者的同性恋倾向可能源于童年早期,由于缺乏角色模型,遭受性侵犯,不能被满足的对情感和关注的需求,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意,以及对性知识获取的缺乏一致性。
五
家庭和子女教养模式
1. 托儿所照看婴儿
在婴儿早期,婴儿开始发展出情绪情感和对自我的知觉,以及对养育者的感知。同时,父母也在学着去做一名养育者,于是发展出一种双向的交流-回馈体系——这是婴儿最早进行的社会性交流。婴儿自身体验到情绪,同时也学会去引出养育自己的大人们的情绪,并且对大人的情绪作出反应。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婴儿如果被剥夺了自己了解自己的机会,就很可能发展出存在缺陷的情绪情感和认知模式。在今后的生活中,这个孩子更容易出现自我身份、自尊、安全感、分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症状。
托儿所养育孩子也成为工作父母的压力来源。父母被剥夺留在家里与年幼婴儿呆在一起的机会,作为父母的他们,更容易感到抑郁、被欺骗、内疚自责和无能。
母亲对这些负面的情绪尤其敏感,比如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和内疚感,也频繁地使用不成熟的自我防御手段来应对这些不良情绪:
否认这种情绪是真实存在的。
将“好妈妈”角色投射到托儿所保育员身上,将“坏妈妈”的角色内化到自己身上
与子女的情感剥离,因为需要承受与子女分离的痛苦。
2. 虐待儿童与忽视儿童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往遭受到虐待或忽视的比例,远远要比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患者高得多,单从这方面就足以用来区分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其他人格障碍。躯体和性虐待本身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但情感上遭受虐待的儿童会完全丧失掉自尊。
情感上虐待儿童可能有如下一些形式:
贬低
经常贬低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夸大孩子的错误行为。多次之后,孩子就会确信自己真的很坏或真的毫无价值。
无效
心理上缺席的父母往往表现出对孩子的成长缺少兴趣,不能给予孩子所需的及时的情感支持。
统治
使用极端的对付手段来控制孩子的行为,有些儿童发展专家曾经将这种形式的虐待与恐怖分子对俘虏的洗脑策略来进行类比。
当步入成年后,以往遭受虐待的儿童,可能会通过多次破坏与别人的关系,以此来再次体验儿时的挫折经历。痛苦与惩罚可能与亲密感密切相关——他们开始相信那是“爱的伤害”。当边缘型人格障碍成熟后,自我伤害行为便扮演起虐待自己的父母的角色。
3. 离异家庭的儿童:缺失的父亲
母亲往往会承担起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责任,努力成为理想的父母来补偿子女。很自然的,孩子能发展出自我身份和自我感知的机会就被限制了。没有了另一方父母的缓冲,母子关系会过分亲密,从而不太可能发展出健康的母子分离。
尽管母亲常常希望能够同时扮演缺失的父亲角色,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是孩子在尝试替代父亲的角色。
4. 宽容放任型的子女养育模式
父母的天性越来越被书本和育儿专家的思想替代。“优质时间”逐渐成为那些对孩子心存愧疚的父母对“时间不够”的委婉表达。
很多父母因此而过分慷慨地在子女的生活和娱乐需要上进行补偿,但这样做总是缺少亲子之间真正的温暖。
5. 居住地经常变迁
搬家可能会有助于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经常搬家造成的动荡,没有根基的感觉对孩子的影响尤大。孩子可能会感到非常无聊和孤单,渴望有一种稳定的感觉。不断地被强迫去适应新的环境和人,他们可能会丧失由固定的环境所激发的自我感知。尽管与人交往很得体,但他们会感觉自己都是在演戏。
系列文章:
欲加入一杯咖啡读书组
请点击下图
出处 |《边缘型人格障碍》
作者 | 杰罗德.克雷斯曼 哈尔.斯特劳斯
整理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1500小时,目前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近期关注:要事第一、边缘型人格障碍。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Qiqi
转载&投稿| QQ:3246351436 或直接在一杯咖啡微信后台留言申请
投稿邮箱:coffeemedia@qq.com
近期活动: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点击阅读原文,可申请加入:全民心理交流讨论成长社区—心理成长研修组,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