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的秘密,你会被哪类人吸引
婚恋两性系列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的第70篇文章
如何加入咖啡心理英语小组,请拉到文末看介绍
每每说到一见钟情,总能唤起人们内心浪漫的那一面。幻想一下你是否会在“拥挤的人群中”被爱神的箭射中真的是很有趣。就像歌曲里唱的,你和你的“Stranger in the night (午夜陌生人)”是否真能成为彼此的真爱?(译者注:此处作者引用歌名《Stranger in the night》指代一见钟情的人)
人们相信自己一眼就能辨识出谁将是自己命中注定共度此生的伴侣,因此派生了出闪电约会(speed dating)这样的交友形式。以前,你可能在各种鸡尾酒会上寻觅机会,在人群中逐个审视;现在,你可以直截了当地奔向那些能让你快速找到真爱的地方了。比起婚恋网站,闪电约会这样面对面的实际接触更能让你更好地感受和判断彼此之间是否真的来电。
特殊“实验室”里的特殊实验
依恋类型在两性吸引中扮演的角色
对于研究两性关系的学者而言,闪电约会也为他们理解两性吸引的过程提供了完美的实验场所。来自澳洲La Trobe大学的Christopher Pepping和他的团队就把他们的理论搬到了闪电约会这一特殊的“实验室”,用以检视依恋类型在两性吸引中扮演的角色。为了了解依恋类型和两性吸引是否会因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来自澳洲的研究者们还将来自华裔家庭和西方家庭的人群做了对比。
按照对待亲密关系的不同方式,依恋理论把人分为几种类型:被定义为安全型依恋的人,能够与其亲密伴侣在亲密无间(融合)和保持距离(独立)两者之间获得合理的平衡。相比之下,焦虑型依恋的人则害怕被抛弃。而在依恋方式中表现为回避型的人则更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Pepping的团队发现,文化因素也会和依恋类型相互作用,通过观察了解,相较于西方人,华裔人群更能接受那些害怕独处以及需要不断索取情感确认和保证的焦虑型伴侣。对此他们认为,象这样对亲密融合的渴求“可能是反映了传统集体主义文化所强调的典型的依赖、相互责任以及与家庭的紧密联系”。此外,之前的研究也显示,华裔人群也更能接受回避型伴侣,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回避型依恋就是传统华人文化中理想爱情的一部分。总结而言,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所提倡的安全型依恋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文化下的实际情况。
编者按:这样想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未必是洒脱,相敬如宾也许是回避,“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也许才是中国人对待感情的部分真实写照?
参与实验的93名参与者按照男女性别和东西方文化背景,按比例被相对平均的分布在数个不同小组。每位参与者在进入实验房间之前都完成了依恋类型的问卷,进入房间之后,他们将模拟闪电约会的情景:与其余8位参与者分成男女两组各进行3分钟的约会。在这一环节之后,每位参与者将对各位异性对象的吸引度打分,其中包括两个方面:性别吸引(“这位异性有多性感?”)以及整体吸引(“这位异性是否属于你希望进一步了解的类型?”)。如此设计实验的妙处在于,男女双方见面前都已完成他们的依恋类型问卷,因此每位参与者实际的依恋类型都已知晓,而不需要参与者猜测或评估对方的依恋类型。
男人:颜值即正义?
女人:依恋类型影响更大?
不出所料的是,外表的吸引同样也是诱使人们在闪电约会中对对方产生好感的因素之一(至少表现出的好感)。Pepping和他的团队为每一位参与者拍了照,然后让两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地对每张照片打分,1-9分,1分为非常不吸引人,9分为非常吸引人。
总体来看,在这场约会中,女性声称受异性吸引度一般(满分72分中,她们的平均打分为36分),而男性则对遇见的女性显得更感兴趣些(平均打分40,满分72)。正如大家所预期的,在激起对异性的兴趣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倚重外表的吸引力。事实上,外表吸引力是女性身上唯一可以用来判断男性是否会对其感兴趣的特质;与此同时,依恋类型对于男性是否会被吸引则没有任何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家庭背景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互有好感的异性的最终打分。
然而女性受异性的吸引度打分却会受到依恋类型影响。如果女性本身或面对的异性属于回避型依恋,那么无论是来自何种文化背景的女性都容易对约会的异性缺乏兴趣,被吸引度不高。很显然,依恋类型为回避型的人一般也会尽量避开闪电约会这样的场合。也就是说,“由于回避型依恋的人较少的人际互动和较低程度的自我暴露,他们在迈出建立关系第一步时的互动质量就大打折扣。”
编者按:有空可以看看《在云端》,男主瑞恩不婚,不要孩子,不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为了逃避家人,他一年到头飞来飞去出差,就连选择的工作都是为了“中断关系”:专门为美国不景气的公司解雇员工。但他最后还是悟出:人是需要陪伴的。
对于焦虑型依恋,我们看到的又是另一幅景象——文化传统在此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女性看来,男性对亲密关系的焦虑程度并不会影响她们对对方吸引力的评判。相比之下,来自华裔文化背景的女性则明显对依恋焦虑程度较低的男性缺乏兴趣;只有在面对依恋焦虑度较高的男性时,华裔女性才会和西方女性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评判对方的吸引力。
对于华裔女性更容易被依恋焦虑程度较高的男性所吸引这一文化差异,作者这样解释,“依恋焦虑,在某种语境下,可能与不断适应并调整的过程紧密相联。” 在华人文化中,人们认为,能在关系建立的初期关注到他人的需求和反应,体现出个人身上体贴的特质。
从澳洲的这项研究来看,两个人是否会一见钟情,或至少互相吸引,是性别、文化、吸引力和性格综合的结果。就男性而言,无论东西文化背景,也无论自身或对方的性格如何,都更容易被外表有吸引力的女性所吸引。而对于女性,那些在刚接触的短时间内看上去比较疏离和冷淡的异性可能让人感觉更不受欢迎。而在华人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女性(至少从这项在澳洲大学生当中的研究来看),能顾及他人感受和想法的男性要比一个只关注自己和自身想法的男性更受欢迎。
简单地讲,一见钟情并不能预示一段关系是否会就此长久地成长,发芽直到开花结果。我们无从知晓那些偏爱看似更焦虑的伴侣的人是否最终会发展出一段牢不可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也可能对她们那些依恋焦虑的男性伴侣失去兴趣,因为他们可能会永不满足地向伴侣索要情感上的保证和肯定。然而,从这项有趣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哪怕只是相遇的短短一瞬间,一段关系的雏形就已开始形成,并且对彼此的影响可能一直延续到未来的岁月中。
参考资料
Pepping, C. A., Taylor, R., Koh, K., & Halford, W. K. (2017).
依恋、文化和两性最初的吸引:闪电约会研究,性格及个体差异
延伸文章: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作者 | Susan Krauss Whitbourne 博士,《Fulfillment at Any Age》作者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Helen Zhao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鹏鹏
编辑| 一杯咖啡编辑部专管 Anna Zhang
转载&投稿| QQ:3246351436 或直接在留言处申请
近期活动:月
不配合演出的演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官网 www.yibeikafei.org
用一杯咖啡的价钱,多一点沟通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申请加入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