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2岁女,法官要我养2岁的弟弟”|不想做房似锦,不行吗?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看过电视剧《安家》的人,对孙俪饰演的房似锦被迫成为“扶弟魔”的经历应该难以忘怀。
虽然她已经在大城市成为了一店之长,但是依然口袋空空,原因是她有一个“无底洞”般的家庭,在房似锦给弟弟付了房子首付的情况下,还要为他还房贷,就因为她有这个能力,就成了一家人的“摇钱树”。
看剧的时候,就有不少观众表示,房似锦会陷入这样的境地,和她自己“心甘情愿”、“放不下”这样的家庭不无关系。
然而,当剧情映射到现实,却没有说得那么轻松,即便你不想“养弟弟”,也可能逼着你养。
最近就有一例这样的法律判例。一对靠低保生活的夫妻,生完二胎后,因为两人没有能力养孩子,便想让自己的大女儿丽丽来抚养。其实,丽丽自己才22岁,大学期间所有费用都是靠她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来解决的,由于丽丽执意不肯,夫妻俩因为这件事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告上了法庭。
最终法院判父母胜诉,丽丽作为姐姐要抚养弟弟。
因为根据婚姻法和即将生效的《民法典》的规定,如果父母对于孩子没有抚养能力,这种情况下,兄弟姐妹是有抚养义务的。
这一结论一出,引起许多网友对丽丽的同情,也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无奈。
我认为,虽然这一判决于法有据,但是细究一下,还是有许多不合理之处,而且,在我们这样的时代,不应人为复制“房似锦”式的悲剧了。
为此,我想从三个角度,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我想先澄清一下,扶养义务本身并不是什么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扶养义务主要是指的平辈之间的相互抚养,比如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
具体到成年兄姐照料义务,本意是给未成年的弟妹增加一种保护措施,如果父母发生一些特殊情况,没有办法照顾他们,提供了一个救济的渠道,而不是自己继承了家产,或者享受到家族的恩惠之后,就把脆弱的他们抛弃到社会上。
事实上,也不仅仅是针对未成年的弟妹的,如果成年的兄姐有困难,弟弟妹妹也有抚养义务。
由金秀贤主演的大热韩剧《虽然精神病但没关系》中,金秀贤饰演的角色正是自闭症哥哥的弟弟,在母亲死后,金秀贤就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的义务,虽然对他个人发展产生了不少影响,但是他对哥哥不离不弃尤为感人。
可以说,他对哥哥照顾义务的承担,正是这部讲述精神病主题作品的升华之处。
但是,金秀贤这样的扶养义务之所以比较能够被大众接受,是有以下原因的:
1、父母已经努力照顾过孩子。
2、父母因为突发意外离世或者病重无法支撑。剧中,金秀贤的母亲是被凶手杀死,以至于他们兄弟只能相依为命。
3、父母并不是有意制造一个困难儿童,让另一个孩子为难。
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出于对亲情的弘扬,而且考虑到也只有亲属才能比较好的照顾他们,所以法律做了这一规定。也让这一习俗有了法律依据。
但是,具体到本次事件中,虽然表面看起来提“扶养义务”,但是因为以下的原因,所以让人感到不是滋味:
1、孩子才2岁,可想而知,从争论此事到打官司,直到宣判,本就耗费日久。可见,这对父母打从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已经盘算让女儿养儿子了。
2、父母依然健在,只是领低保的状态,我不认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3、既然已经领低保,可想而知,早就知道自己是很难抚养一个新生儿了,为何还要执意生一个孩子。
我想,如果父母本身经济条件可以,但是偶然因素,无法照料孩子,不得已由这个姐姐来照料的话,大众的天平是会倾斜的。如果是这种因素,也才更符合法律的本意。
但是,以目前的状态看,这对父母更像打一开始就准备利用这个法律规则,让女儿替自己养儿子,这就有违这个立法的初衷了。
我认为,不宜让这样的做法得逞。
否则的话,会鼓励有些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反正总有人替自己背负压力。
有些人说,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他们小时候都是帮着父母亲一起把弟弟妹妹带大的,怎么到这个女生,到现在就不行了?
过去他们带大弟弟妹妹,也是因为父母无力,所以才由成年子女来帮忙的。
必须指出,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特殊性:
1、当年养育孩子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别说不需要高价的奶粉,更没有什么补习班一说,孩子更多是“散养”模式的。当然,也不用太讲究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当时也没有这个观念。
其实,由父母亲自带大的孩子和由其他人、成年兄姐带大的孩子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与早年照料者建立依恋关系(这对成年后的安全感至关重要)方面,成年兄姐等是无法与孩子建立正常依恋关系的。
2、付出的更多是一些劳动付出,而非经济投入。当时的工作节奏,也没有现在那么忙,是有闲暇带带孩子的。
3、多子女的状态下,接力帮助,也相对容易一些。当时的情况是,一家几口,一个兄弟可以带一个弟妹,而且弟妹长大了可以继续帮助带。
然而,这样的成年兄姐扶养模式可能复制到现代社会吗?
其实早在2005年,中国父母把孩子带大到16岁的抚养总成本平均已达25万元,如果再算上孩子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这一数字达49万元。更不要15年后的今天。
有媒体推算,撇开将来的物价和教育费用上涨因素,在中国养育一个孩子至其大学毕业,至少需要花费50至130万元人民币。
如果还要海外留学,那就至少要200万元了,而且这样的费用支出,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高消费城市,基本上已经算是“最低标准”了。
算下来不难发现,平均计算,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大概要超过100万了。
以下是某平台测算各大城市的养育孩子成本:
因此,许多在都市打拼的30多岁的成年人,都觉得养育一个孩子比较吃力,很难再有额外的消费,成为了“孩奴”。
既然是一项希望能够执行的决定,所以我们要考察一下当事人能否承受。
要知道,这是一个刚刚出道的22岁年轻人,她自己就要面临比较沉重的生活负担,将来还要成家立业。
她不但不能从原生家庭中获得什么帮助,反而还要背负这么沉重的一个养育负担。她不仅不太可能有多少收入,也更不可能有多少时间带孩子。
有人说,她只要投入最基本的费用,让孩子能够有口饭吃就行。
但是,我想反驳这样的观点。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希望能给孩子还不错的条件,是不太可能有家庭只是给孩子有口饭吃的。只要接受学校教育,为了不让孩子因为和同学相比过于自卑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父母还是会尽力而为,努力提供更好的环境给孩子。
因此,如果这个姐姐只是提供基本,一来她的父母恐怕会颇有微词,像房似锦母亲教训房似锦一样,认为这是欺负弟弟,二来从姐姐的角度,也会不忍心弟弟受到这样的待遇的。
因此,只要让她背上这样的负担,就是一口大锅了。
当然,另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下,这个家庭经济情况本就不好,弄不好再过几年,这个女孩还要赡养老人。
这个时候,两个老人,一个孩子,都需要她勉力维持,把一家的经济负担都压在她身上,基本上就把她给压垮了。
这真的就是在制造另一个“房似锦”了。
房似锦还有徐姑姑,当然背后还有地产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她个人也没有太多反抗。
但是这个女生已经明确表态拒绝做房似锦的情况下,为何还要逼着她一定要走这样的道路呢?
2013年12月28日,“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政策实施后,很多人对政策做出了反应,2014年我国新生儿人数同比增长2.87%,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值。
2016年1月5日,中央发文明确生育两孩无需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数据反映出人们对“生二孩”的热情——2016年我国新生儿人数陡升,同比增长7.92%。
但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并没有持续太久。
2017年,出生人口反而下降了——相比16年减少3.53%。
我国2018年的生育率为1.05,初步估计在2018年里出生941万新生儿,死亡971万人,负增长30万人,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出生率的最低水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比如:
1、女性受教育权全面普及,女性更重视自身价值的体现,不愿意为了再生一个孩子耽误自己职场发展。
2、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简单说就是:“生得起、养不起”。
3、这一代年轻人婚恋观念的变化:不管单身与否,还是有没有孩子,生活的最终主题总归是让自己有幸福感。
当然,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娃对二娃的态度。
这几年,发生过不少大娃因为嫉妒父母可能会关心二娃,而阻止父母生大娃,或者孩子出生后虐待弟弟妹妹的新闻。
该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1、不少家庭从来没有尊重过大娃的心情,原本作为独享宠爱的独生子女,突然出现一个更小的孩子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关爱和目光,不难理解大娃难过生气的心情。
2、父母觉得大娃的大孩子,于是两个孩子有矛盾,就会让大娃让一让,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不仅让大娃难过,还会让二娃骄纵。
由此可见,大娃本来就比较容易对二胎政策产生逆反心理。
不比从前时代,生育一个孩子已经成为一个家庭最大的工程,是触及到每个人的权益的。在主张个性化的时代,每个人对于自己的需求都比较看重,大娃未必会提很过分的要求,但是也不会乐意看到自己的利益被严重侵犯。
因此,在大娃比较支持的情况下,各方面也都准备比较充分,那父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实施生育二娃的计划。
然而,这一判决的结果我认为是起反效果的。
因为,这意味着,理论上,所有的大娃,都需要背负这样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年纪已经比较悬殊,大娃已经年届成年或者已经成年的情况下。
很显然,对相当一部分大娃来说,他们害怕自己弄不好会变成“房似锦”,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他们就有可能从支持转为谨慎甚至反对,倒逼很多父母放弃继续生育的决策。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话,那对二胎政策的实施无疑是起到负面效果的。
这恐怕是作出这一判决的法官还没思考过的蝴蝶效应。
我认为,绝大多数希望生育二孩的家庭,还是比较慎重的,一般来说,是考虑过家庭经济情况,自己的照料能力,以及大娃的心理感受的。
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增加大娃负担的。
像这样的二孩家庭,毕竟是极少数的。
所以,与其用一般法处理,不如采取一些特殊的、更具有操作性的处理方式。
我提出几点:
1、我们当然不能亏待孩子,这不是他能够选择的。当然,现在再来谴责父母为何把他生出来,对解决问题也没有什么实际帮助。
2、也不宜加重这位姐姐的负担。我们都知道,像房似锦这样的女孩,一个人在社会打拼,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已经够不容易了,实在不应该再让她背负这样的压力。
3、当然,我也不看好这对父母对孩子的监护能力,他们不仅对第一个孩子缺乏应有的体恤,对第二个孩子的未来也是轻忽的。我不认为继续让他们照料孩子是明智的决定。
更好的办法恐怕还是通过社会救济措施,由社会机构或者是安排领养等渠道来给这个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其实,现在领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甚至已经成为国际趋势。有很多热心的好人,他们没有自己的子女,非常愿意照料这样的孩子,给予他们正常的关爱。
这对他来说,恐怕才是更恰当的归宿。
您还想看到“婚恋心理”、“自我成长”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生日与亡妻合影上热搜:黄日华对感情的三大选择,感人又发人深省
反思罗冠军事件:要“谢谢”梁颖这种人,帮我们看清了这4点真相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庐隐的三段婚姻:我想游戏人间,反被人间游戏了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