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咨询师写给特殊时刻上海市民的信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在努力了大半个月,希望能够追着病毒跑,不让工作、学习和生活全部停摆下来的努力没有奏效之后,从3月28日开始,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批开始两轮核酸检测,期间所有居民被要求“足不出户”,虽然没有用“封城”二字,但民众的实际感受已经无二。
再加上这一轮的疫情已经持续好几周了,之前还悠闲地喝着咖啡和红酒排队做核酸的上海人,陷入了抢菜和等核酸、等解封的日常,已经没有往常的淡定,不少人陷入了焦虑甚至恐惧之中,甚至听闻发生了一些极端事件。
在这个当下,作为在上海生活了30多年的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想把以下这些话,和上海的各位朋友们分享:
上海疫情发生之后,有一些专家表示,要大家学会去享受“慢生活”,要大家去享受难得的居家生活的时光。
也有些人表示,要多多理解,不要去传播一些负能量,认为疫情下的一些“周边”情绪都是不好的。
作为一名专业心理工作者,我想明确表示,这种建议并不符合专业常识,只会导致该恐慌的更恐慌,该愤怒的更愤怒,该焦虑的更焦虑。
事实上,当一个自由的人,突然被告知可能会失去自由一段时间,他必然是会恐惧的和焦躁的,如果你告诉他,封起来反而是好事,别人只会请你圆润地离开,因为这本身就是失去基本常识和体验的。
被按下暂停键的生活,会感到有一种被关了禁闭的感觉,会对未来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会焦虑担心有更不好的事情发生,反而是比较正常的心理状态。
因此,请不要告诉他们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什么所谓的“正能量”,不要有负面的情绪云云,这不仅不符合这个当下的基本现实,只会让别人对你憎恨、反感。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对情绪变化有基本的预测能力。
要告诉自己,在这个阶段,确实是会有一些不如自由状态那么好的心情,要接纳这个基本的事实。
当你能接纳情绪的变化时,你的心情反而没有那么糟糕,因为它能感到这种变化是能够被你理解的。
同样的,如果你要和正处在焦虑不安中的上海人互动,也要在这个角度去理解他,理解他这段时间情绪可能没有之前那么温和,尽量更加小心地和他互动沟通,也就是没必要去“惹毛他”。
当然,有关部门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面对市民的情绪,会“惹毛”别人的话不要讲,要站在理解他们此刻情绪感受的角度,去倾听、接纳他们的情绪,并且为他们表达这些情绪留出足够包容的空间。
我相信一切非理性的情绪,都会在被接纳、被理解、被倾听之后,逐步恢复常态,这是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最近大家也会发现,平时还是蛮平和的上海人,变得更加喜欢争吵,有些人在小区里和别的邻居争执,有些人在小区群里不断指责,而有些家庭也爆发了大大小小规模的争吵。
这其实也是疫情下,特别是按下暂停键之后的正常状态。
疫情大流行很容易导致人处在非理性的状态,失去常性。因为这一切都来得太快了,没有人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突发性的打击,让人对未知的一切充满着恐惧和焦虑,这个时候,人很容易使用最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去处理问题。
那这种最原始的防御机制就是:分裂。
我们会看到比以往更多的撕裂,就是这种防御机制的外部表现。
而这种防御机制,将直接导致我们会说、会做当我们处在比较平和心态的时候绝对不会去说绝对不会去做的事情,我们也会丧失本来拥有的宝贵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谅解和同理心。
但是,我们可千万不能被疫情所打败。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激活我们内心深处被原始防御机制隐藏起来的自己,以及我们理解与自己有同样处境的人的能力:
过去的上海人,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精彩,你喝咖啡,我喝红酒,各不相干,但是现在我们有了共同的立场,生活方式也几乎变得一样,大家都不能出门了,生活中碰到的生活困难也是类似的,甚至买了同一个蔬菜包,这些天吃的也是差不多的东西,当然,其实我们的心情,如恐惧、如担心、如急躁,恐怕也在一个水平线上下浮动。
上海人没有比今时今刻,更加拥有一个基本一致的立场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都不喜欢这种封闭式的生活,我们都渴望早日生活恢复如常。
统一在这一基本立场之下,我们到底该做什么,其实已经一清二楚了:
在这个时候,去区分谁是310谁是非310,谁是业主谁是租客,谁是浦东谁是浦西,谁更可怜一点,只会破坏这个基本立场,让我们陷入不停的抱怨和指责之中,不断深化你最原始的防御机制,起不到真正能够帮到你和大家的效果。
真正切实可行的是,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一样要表达,但不是以指责他人的方式在表达,告诉对方你为何这么对我、你为什么不能那样去做等,你可以做、可以说的是:
1、直接表达你的感受,一如对方其实内心深处也有的同样感受,这是你们最大的共识之一。
2、你可以关心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事实上,这个时候,他的感受和需要也是被忽视的。当他被关心后,他也会转身来考虑一下你的感受和需要。此乃人之常情。
3、你可以主动站出来,弥补别人可能目前缺失的地方。
年轻人有足够的体力,可以去多做一些体力有关的事,年长一些的人,更有生活经验,可以提供更切实可行、可资借鉴的方案,并且力所能及地给大家打气,促进大家劲往一处使。
大家一起同心协力,才能减少更多的次生灾害。
我知道,这段时间大家对于像居委会等这样的部门是比较不满意的,因为他们在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够。
具体的情况我不再引用和赘述,我相信并理解大家的感受。
但是,我也想说,你们所指责的对象,恐怕也是此生第一次碰到那么大的阵仗,一如我们一样,而他们在职业身份之外,其实和我们一样,就是个突如其来发生这一切不知所措、手忙脚乱的普通人,而且他们恐怕因为职业身份所限,还没办法如我们一样可以居家全身心安顿家人,这是第二重的心理压力。
一来,以他们的认知和经验,这本身就让他们力所不逮,二来,他们也处于需要他人安抚情绪的心境,指望他们超出自己局限作出更高水平,也不是很切合实际。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就一定要失望了呢?
有人说,现在特别容易感到自己就是“时代的一粒沙”,我就姑且用这么一个比喻,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聚沙成塔”:
作为个体,这粒沙实在太微小了,放到广袤的大城市,实在太不起眼。
无论你在自己的事业中,有多大的成就。
更何况一个居委会干部,何尝不是“一粒沙”?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神奇的居委会,而是每个“一粒沙”在这个时候,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去改变目前的窘境。
这是救他人,也是“自救”,既是利他,也是利己。
我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自己有没有退回到最原始的防御机制,请努力让自己本来具备的心理能量不被焦虑所淹没,这样的你会合体成为“塔”——一座让人看到希望的“灯塔”。
这段时间,还有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完完全全地打乱了,感到非常不能适应,也很无助。
我想说,目前的处境下,这种不适应和无助,也很正常,不用觉得自己适应能力太弱。
就像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叫下楼做核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后又被封起来,很多之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不能按计划表走了,即便重新规划,也很难完美地执行,总是要根据突发情况,进行调整。
坦诚地说,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是基于确定感而建立的,特别是我们上海人,都是非常拼命的,都是周一到周日做好安排,非常充实的,在这个状态下,要去体验这种高度不确定、很难有计划执行顺畅的生活,是很困难的。
我有一个在世界500强工作的朋友,他基本上每天的生活是具体到每半个小时要做些什么,要跟他预约喝杯咖啡的时间,都要提前一个月。我很担心,像他这样无时无刻都不想浪费时间的人,会怎么度过这段岁月。
当然,对于吃多少有讲究的上海人来说,还得加上不确定明天到底能吃上什么样的菜,这样的状态,当然会更加增添一份不确定感。
但是,既然这种不确定感是很难改变的,何尝我们不换个思路想:
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但我们不能什么都没有从这场疫情中收获到。
不要浪费了这场疫情:
能否耐受不确定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心理能力,一个人倘若可以在不确定感的生活中,依然保持基本平稳,在他今后必然会遭遇的各种不确定事件中,他也更能泰然应对。
疫情不会是你碰到的唯一一个随机事件,生活中有很多事,可能在不远的未来,也可能不知何时发生在你的身上,都会在后疫情时代发生,这是你不可避免,也无法自主的,你能做的是可以从这次疫情中学习到如何应对,以便下次来临之时,更从容不迫。
过去的生活,你可能是精致boy、girl式的,一点粗糙都没办法耐受,那么通过这次,就可以学会怎么粗糙一些过日子,这就是学习成果。
当然,我也想提醒各位,我们上海人是非常非常勤劳的,在这座魔都生活,谁都没有选择过躺平,每天地铁里川流不息的人群,每天在漕河泾中山公园张江996的人群……
大家都选择了一种非常辛苦的生活方式。
而现在,这种强制休息,虽非本意,而且也不可能是一种度假式的生活,但是,也实在没必要让自己在强制休息时,依然头脑中自苦,亦或者让自己更加紧绷。
过去的你,总是塞满时间,生怕生活中有不确定的时间,现在何妨给自己一些留白,就让一些时间随机一些?
借这个机会,培养自己在苦难中自娱自乐的能力,也是培养耐受力的关键。请找几样,可以让你带来快乐的事情,然后去做,好吗?
这一轮上海的疫情,挫伤了不少上海人的自信,外界许多的揶揄和嘲讽,实际上也是冲向这份自信来的,觉得上海好像也不过如此云云。
在这里,我要为全体上海的市民打打气。
过去两年多时间的抗疫,上海几乎没有太多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这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并非是运气好。给大家争取到了两年多基本如常的生活,是很多大中小城市都不曾有过的,这一点不会因为这一次就抹杀掉。无论是抗疫工作者,还是上海市民,都值得为此自豪。
事实上,除了反社会人格,估计全中国没有人希望过封闭式的生活,每个人都想能够不受疫情影响,能正常赚钱、养家糊口,能让更多人不带忧惧地微笑生活,上海一直在做的坚持背后,从来不是错的,这一点相信任何希望过上正常生活的人都能认同。
这一轮的爆发,有许多复杂的因素,而现在需要看到的是,应对疫情方面,上海的优势依旧还在,并没有因为这次爆发,就不复存在:
上海有全国几乎最好的医疗资源,上海这座城市整体的管理水平也在全国的前列,上海的市民整体的素质也在全国的前列,这都是抗疫的宝贵资源。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还可以加一句,上海还有全国人数上居前列、专业素养也居前列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服务的力量,我的同行们也都在行动着,这都是大家度过这段难关的底气所在。
当然,还有每一个积极认真生活的你。
千万不要让短暂的失利否定了目前拥有的资源,这些过去都存在,现在也如是,我们需要的是把它激发出来,而不是沉浸在失利的阴霾中。
至于网上那些闲言碎语,不必太多理会。
请自信一些,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因为别人说三道四,动摇对自己的基本判断的。
对个人如此,对城市,也是如此。
另外,人在面临困境之时,容易做灾难化的联想,即会认为事情会往比较坏的方向发展,甚至是最坏的方向发展,这是让人丧失信心的主要原因。
我不做预测,但我想说一个基本事实,论困难程度,武汉人民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时的困难,我们都有目共睹,他们都挺过来了。西安人民在2021年疫情爆发之时的困难,我们也有目共睹,现在他们也恢复过来了。
我不认为上海目前的情况比那两个地方更艰难,另外,新冠疫情的毒性也明显减弱,那么上海人民又怎么会挺不过来呢?
抗疫就像一场打仗,如果开局不如意,后面也可以扳回来,但这非常考验大家的心态。因此,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安住自己的内心,千万不能慌了心神。
请大家一起,在做好各种保护措施的同时,也保护自己的内心。相信每个热爱自由的上海人,最终都能够更加自由地飞翔。
您还想看到“心理信息共享”、“自我成长”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