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家办公”十几年,它真的能把“快乐工作”与“幸福生活”合二为一

以下文章来源于全人幸福汇 ,作者幸福使者 本心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21-64676547 或 微信:Z1025983286

——正文共 4831字,预计阅读时间 9分钟
2020年“新冠病毒”来袭,武汉封城,全国防控。疫情危机之下,许多企业开始改变复工后的工作模式,选择在家办公,各类远程办公协同工具开始上马,嗅觉灵敏的“上海转型发布”及时发布《“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终将离去,颠覆传统办公方式的“灰犀牛”正向我们走来》原创文章,认为这次疫情会在这两年“空置率”逐步走高的基础上催促和加快办公楼市场结构性变化趋势的到来,“弹性工作制”有可能会成为办公楼市场的一头“灰犀牛”,“吴晓波频道”也开启了如何在家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办公效率的讨论。看来,无论疫情如何持续,办公模式的变革将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向。而本人的观点是: 在家办公,不仅可以成为个人幸福职场的转折点,还将开启幸福生态新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展开这个观点阐述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自己十几年来的在家办公经验感悟。       

在爱上“在家办公”之前,我曾经历过一段痛苦的职场生活: 每天从早到晚被安排处理一些毫无创造价值的事务管理,晚上回家才来补我自己职责和兴趣范围内的专业研究工作,甚至有一天,所有管理人员坐在一起就是为了讨论五一劳动节发什么福利产品,耗费大半天时间达成的共识,结果第二天又变成发别的物品! 如此低效无趣的坐班生活令我在一次因眼疾手术在家休息而生出“在家办公”的向往目标。但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却又经历了多年变迁,先是调了一个允许我不坐班的研究机构,但研究项目一炮打响引来各地同行参观学习,我又被领导安排不得不去现场陪同,再到后来发现办公室常常被各种来访者、咨询者占满,根本无法静心思考研究,就这样经历几个回合,终于体悟到自由是创新的灵魂、自主是研究的生命,于是彻底走上致力于创建幸福智库的独立研究之路,也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在家办公+实地调研的研究范式,我称之为“HOMO: 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研究范式”,HOMO是指Home Office Mobile Office,在家办公、移动办公的意思,这个词汇很契合我本人的工作状态,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一种个人意义上的研究范式。        

正因为在个人长期体验中深感在家办公的优势乐趣与潜在意义,很多年前讨论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时,我就认为只要提倡在家办公即可得到缓解改善,还可大大节约时间与空间成本,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把那么多人集中到办公大楼格子间各自敲键盘实在需要探讨一下其价值效率问题。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不关在办公场合不叫上班,更不利于管理,所以我当时的提议实在为时过早。但这次的疫情防控终于把这个问题推到了台前,确实值得好好探究讨论一番了。       

首先看在家办公模式对职场个体带来的变化。       

这里的职场个体是指适于在家办公的岗位,不包括那些必须在现场工作的对象。我之所以认为“在家办公是幸福职场的转折点”,是指在家办公对于职场人最为根本的变化是从“他律”到“自治”,即从被动上班到主动工作,从而开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个性化职场模式。离开了职场公共环境和层级管理的被动约束,职场人必须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人翁来安排一日生活和工作进度,处理好自由放松与工作效率的平衡点,包括如何做好家务及排除家庭环境的干扰等等。这个转折既考验人的专注自律意志,更挑战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最大的好处是,只要坚持下来,你不仅能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工作方式,还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内容和职场方向。比如我身边就有一位80后女生在家办公后找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创立了“过节节”公众号,在每个节气坚持原创发文,毅力可嘉,也大大提升了独立创作能力。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自主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再需要外在的约束与管制,便真正开启了以生命体验为价值意义和目标动力的“幸福职场”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看在家办公模式对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       

其实,在家办公模式挑战最大的并非是职场个体,而是企业管理。对职场个体而言,如果工资照发、福利照拿,在家办公并不构成实际威胁,真正的风险在企业:员工失控,如何保障企业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效益不失控?这太考验企业管理能力与水平了。但这恰恰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幸福变革”的机遇:通过弹性工作制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主体性与创造力,从而创出轻资管理、自主工作、快乐生活、高效发展的“幸福企业”。据“上海转型发布”文章称,办公楼市场正进入一个供给过大、需求减少、产品替代、结构调整的时代,降低办公成本成了中小微企业“活下去”的一种“刚性”措施,“退租”、“缩租”成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普遍现象,而在家办公方式可以让员工有更多时间处理购物、健身、家务等个人事务及与家人共度时光,并因高效率、免通勤和少压力的三大好处而增加幸福感。同时,企业还能因弹性工作制而雇佣到更多兼职人才,让退休人员、全职主妇、残疾人等通过这种工作方式而成为劳动力。据美国研究测算:这种吸纳失业者和非经济活动人口的结果等同于每年可增加2.08万亿美元附加值,促进相当于美国GDP10.2%的增长,并可挖掘出全社会88%的总潜在生产力。相信这些研究数据对于中国企业如何通过管理方式的变革创造低耗高效的“幸福企业”能提供启发帮助和积极面向未来的信心。        

第三看在家办公模式给家庭建设创造的机遇。        

职场管理方式的变革将给重塑中国家庭文化、推动家业建设带来更具深远意义的创新机遇。“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立国之本,也是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的核心根基,但工业文明发展、城市化变迁、人口流动、多元价值等一系列的变化对中国乡土社会家道文化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冲击,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家庭”,乡村家庭基本上变成老幼留守结构,城市家庭看似结构完整,但普遍性地存在“父亲缺位”或者“父母缺位”,家庭成了主力成员早出夜归的“家庭旅馆”,大大影响婚姻交流、亲子陪伴与家庭文化建设,“家和万事兴”成了现代中国家庭的理想图腾,想要实现却困难重重。在家办公模式将使家庭主力成员不得不回到家庭场域与家人呆在一起,也不得不同时协调统筹处理好家人陪伴沟通、家务共同分担与完成工作指标、创造经济价值之间的核心矛盾,但将省下许多通勤时间、纷杂应酬与低效社交,可用于促进亲密、亲子、亲情关系沟通与家庭合作,这将有望对家庭文化创新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作用,甚至有可能从中培育出“家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幸福家业”,真正实现“家和万事兴”的理想图景,无论于现实还是未来发展,我们都有理由去期待这样的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看在家办公模式给城乡治理带来的变革。       

 一旦个体、家庭、职场管理模式产生变化,就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城乡治理体系带来深度变革。先从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微观视角而言,原来最大的难点也是社区以老幼为主,青壮年都忙于在外工作,很难调动社区全民自治共治力量,甚至连收个物业费都要等到晚上去敲门,许多社区工作都要三番五次通知,增加很多工作量。在家办公模式有望让这些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并大大促进社区自治共治的力度与效率。再从城市整体运作的宏观视角而言,在家办公模式不仅能够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城市治安成本,还可大大促进“智慧城市”向人机共生的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城市大脑”将不再只是重点关注警务、交通、城管等外在硬件领域,而将转向人-人合脑与人-机合脑的融合创新发展,并应用于健康、教育、文化、民生等各领域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提高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各个群体人民的幸福指数,全面增强城市治理的“幸福力”,大大加快“幸福城市”的建设进程。人机共生的“城市大脑”融合创新发展将会加快推动5G网络的普及应用,从而促进城乡融合治理发展,农村因为青壮年主力也可以采取在家连线城市远程办公的工作模式而带来家庭结构的完整回归与复兴机遇,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问题得到改善,还可以带动三农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全面深化实施,让乡村与城市一起“幸福起来”。        

第五看在家办公模式为经济创新促进的作用。        

以上变革价值都要基于一个条件: 在家办公模式不影响经济发展,所以,归根结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模式的结构性创新。机器大生产把人类社会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向商品驱动的市场经济,大大刺激了消费、生产与财富增长,但也造成了贫富不均、竞争激烈、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等各种社会问题,影响整个人类的幸福感,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去思考“幸福经济”的问题,认识到经济要回归到满足人的幸福体验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点,以人的幸福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如果一个人时间自由支配、情感家庭和谐又能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这样的“幸福基数”将会对“财富自由”的认知追求建立新的标准与动力,“幸福经济模式”便是要解决生命自主、生活幸福与财富共享、社会进步平衡发展的关系机制问题,如何让个体享受到在家办公的自由轻松与家庭兼顾,同时又能经由社会共创的力量获得财富稳定增长,还能促进人人平等、公平民主的社会进步? 这是挑战“幸福经济模式”的核心问题。数字技术的产生为这一经济模式的全面创新提供了支撑基础,但仍然需要结构性的机制创新来系统实现,这需要政府、学界、企业、民众之间的联动合力。以上面所提及的“过节节”公众号为例,80后原创者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编撰工作,如何让这些劳动付出转化为价值回报? 这就需要建立新的供需关系配置机制,比如政府部门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就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把这些公众号文章转化为课件、视频、活动等用于公益培训传播,企业则可以从中开发出相关产品、项目予以市场推广,消费者则可以从中获得分享盈利并激发智慧再生产,而学界则可以从中获得更接地气的研究数据予以深化扩展研究再投入社会服务和产业应用,从而形成义利相生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机制,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则可以让各个环节的投入生产转化为可溯源可计算的价值收益,从而形成从数字公益、数字产业到数字资产的数字经济模式,让“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各显其长、各尽其才、各取所需、各获其得”的智慧共创和财富共赢理想成为现实可能。而在解决数字技术平台应用之前,更重要的是创建让经济为幸福最大化、均衡化、共享化服务的价值理念和政学民企协同合力的共识机制,这是使幸福经济模式得以早日实现的根本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六看在家办公模式为社会生态构建的价值

幸福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以社会-经济-自然-人文复合循环的生态经济运行系统对社会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产生至关重要的主导驱动作用。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核心事实: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湖水,为什么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发展状态与效益呢? 关键在于人的思想观念变化导致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弱化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强化了人类的文化属性,从意识上重构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社会相得益彰的生态关系,从而创新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力,把“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源变成了“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丰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家办公模式何以能开启“幸福生态新时代”呢? 其根本性的动力机制还是“人对了,世界才会对”的理念变革。“两山理论”的背后是关爱生命、关注生活、关切生态的生命哲学观,在家办公模式让职场人士排除外在因素干扰,回归到自我生命主体和家庭生活中心去展开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体验,将更有利于建立对自己和气悦纳、对他人和善相待、与自然和谐共处、与社会和平共生的“和为贵”幸福生命系统境界,再通过幸福经济服务幸福生活,从而促进幸福生态社会治理,这是在家办公模式促进幸福生态建设的内在机制。从外在路径而言,正是因为在家办公模式具有缓解交通拥堵节能减排,改变办公楼市场减少土地资源开采和建筑污染,减少人员聚集避免冲突与感染等多方面功效,从现实上就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在家办公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社区自治共治意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将更有利于中国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全面构建。       

作者:王晓燕(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雨


感谢大家阅读本号文章,如果您认同此文,可以多多分享与转发,并在右下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指数研究所


关注区域发展和经济转型,与相关大数据企业合作,聚焦城市、经济和产业转型中的社会关注点,进行相关指数的研究、分析、编制和发布,已先后编制发布“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上海金融人才分布指数”、“上海互联网人才流动指数”、“上海蓝领人才流动指数”、“上海电子消费品回收利用指数”、“上海企业空间流向指数”、“上海智慧微菜场消费指数”等十余个指数,可为各级政府、产业园区对宏观经济形势,区域人才分布、流动以及企业空间导入,社区商业配套的情况等进行定期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并可根据实际需求,编制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为各级政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改善营商环境,以及提高区域关注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联系人:傅先生

电话:15821900331

邮箱:fujiaqing@siitd.org



更多相关资讯,欢迎点击!

【观点荟萃】从新冠疫情的这些“吹哨人”, 看美国“吹哨人保护法案”是怎样形成的?

【观点荟萃】“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终将离去,颠覆传统办公方式的“灰犀牛”正向我们走来

【观点荟萃】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飞走后,有10大行业可能会爆发式崛起

【观点荟萃】探访“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培育打造新产业要有一套“新玩法”

【观点荟萃】2019“中国最美书店”新鲜出炉,“看上去很美”的同时,经济价值如何提升?

【观点荟萃】从“智慧湾”的脱颖而出,看“创新城区”指日可待

【观点荟萃】从企业“缩巢”现象看,万物互联时代的空间运营策略应该如何调整?

【观点荟萃】抓发展不仅要签署一打打“战略”合作协议,更需要无数实打实、硬碰硬的“战斗”!

【观点荟萃】全球科创中心离不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如何突破难点亟需创新实践

【观点荟萃】消费互联网第一曲线已经成形,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增长点在哪里呢?

......
__

 关于我们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简称SIITD)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注册的综合性研究咨询机构。专注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围绕空间调整推动转型、技术创新带动转型、资本助力撬动转型、产业政策引导转型、人才培养支撑转型五大重点,旨在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案例,协助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各类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探求转型路径,实现项目落地,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是集政策理论研究、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咨询服务、新型产业导入、空间运营管理、论坛培训考察、信息指数发布,以及汇集各类优质资源的综合性、开放式、实操型、互动化的共创共享共赢产业服务平台。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与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汇聚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研究、策划、规划、投资、运营等领域专家资源,拥有规划编制、项目策划、产业导入、资源对接、企业服务、指数研究、运营管理等多方面高水平团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