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秋专题】中秋节:中国的收割节与感恩节

2016-09-15 灵修平台 QT灵修


 中秋专题


中秋节

——中国人的收割节与感恩节

张远来


  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节期。同时,中秋也是韩国和日本的节日,中秋还是韩国最大节日。中秋节是怎么回事?基督徒当如何看待中秋?如何看待这些传统节日?本文尝试与你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一、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传播了整个汉文化地区,包括韩国和日本,每到一处,都留下了特别的习俗,比如:


  1、赏月


  因为秋收已毕,祭祀结束,家人团聚,适逢秋高气爽,满月当空,中秋节必定会家人亲友一同赏月。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至盛唐时期,赏月之风已经逐渐流行为一种时尚的文化。《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中秋节随增加了更多传说与政治的成分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2、吃月饼


  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与月饼关联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唐军裴寂将军发明月饼,类似后来西方发明的饼干,便于士兵携带。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月饼形如圆月,方便携带,美观典雅,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后来发展到元朝,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传说因为元朝对汉人的残酷镇压,导致汉人的反抗,当时元人派蒙古人住宿在汉人家中监视汉人,故,汉人在中秋节将反抗消息做在月饼里面,送到各家各户,商定反抗事宜。从此,中秋次月饼就有了另一层民族与爱国的意涵了。


  3、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4、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6、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三、中秋节的原始功能与信仰意义



  中秋节的源起和中国文化一样长久。中秋节从其一开始就与对上天的敬拜有关。清政府灭亡以前,中国一直都有类似圣经旧约的祭祀活动。而在秦始皇以前,中国还有和犹太人极为相似的专门的祭司阶层,负责带领国人一起祭拜上天,认罪献祭等等。后来秦始皇自称天子,取代祭司职位,集宗教政治权利于一身。但依旧每年亲自带领文武百官祭拜上天,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古代历朝天子每每都会在中秋祭拜昊天上帝。中秋遂成为祭祀敬拜上天的节日。《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在中秋要有祭祀上天的活动。


  古代的中秋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我们的祖先选择秋收之后,月圆天明之日敬拜上天,和古代犹太人庆祝收割节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这是庆祝丰收,表达感恩。"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庆丰收和表达感恩在一起,就近似于犹太人的收割节和西方的感恩节了。两者的结合便是这个节日最初的意义。


四、中秋节的文化意义:



     团圆、欢庆与爱情


  因为古代祭祀是一个举国欢庆,认罪悔改祈福求祷的大日子,加之秋收也是家人团聚合力收割的日子。故中秋节庆也必定是一个阖家团圆,表达团聚之日。


  因为中秋适逢花好月圆之际,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故中秋节自古便有家庭团圆之愿,同时也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有关中秋节的传说,还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嫦娥奔月。


  传说射日的英雄后羿和妻子嫦娥相亲相爱。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奸人蓬蒙伺机趁后羿不在之时,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时值中秋,月亮格外皎洁,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从此天人相望,月亮就代表了美丽的爱情牵挂,故也有月老之称。因而中秋又有了爱情的象征意义。


五、总结:


  中秋与基督信仰


  就文化传统和信仰意义看,中秋有着几个方面的信仰和文化的意义:


  感恩节:庆祝丰收,表达感恩;


  祭祀礼:认罪悔改,先天献祭;


  收割节:庆祝丰收,家人共庆;


  爱情节:彼此厮守,爱情忠贞。


  就其信仰的意义看,中秋代表着对上天的祭祀与感恩,中国的中秋节和犹太人的收割节,与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感恩节极为相似。代表着对上天的敬拜,对昊天上帝的感恩,代表了家人的团聚和邻里的有爱。对今天的基督徒而言,有着重要的信仰和文化的意义。


  就中秋所代表的团圆、祭祀、感恩都与圣经的救赎思想紧密相关。正如李提摩太所倡导的补儒情怀,中国文化有着优秀的人文气质,再加上基督的忏悔意识和救赎精神,就变得完满了。这象征着团圆与祭祀的节庆,若加上这信仰的救赎之光,明月就将更加胜过黑夜了。


参考资料



  1.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09-12]


  2.中秋节的起源.新浪网.2011-09-04[引用日期2013-09-17]


  3.中秋的起源.中国网[引用日期2013-09-17]


  4.中秋但愿人长久.江淮新闻网.2011-09-12[引用日期2013-09-17]


  5.民俗学家奔走疾呼:莫让中秋节变成月饼节.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09-12]


  6.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花好月圆"终成现实.中国新闻网.2008-09-14[引用日期2013-09-17]


  7.中秋节的节日习俗.中国民族宗教网.2012-09-30[引用日期2013-09-17]


  8.中秋:赏月种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9-12[引用日期2013-09-17]


  9.中秋节.国家地理[引用日期2013-09-12]


  10.中秋节的习俗.中国广州政府[引用日期2013-09-17]


  11.百度百科



这是一个能与你互动,会解答你困惑的平台!

请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关注”,或者搜索“lxrj2016”,选择关注。


更多灵修文章,请查看历史消息,或者点击以下链接:


【深度文章】基督徒可以离婚再婚吗?

【深度文章】哪些情况下基督徒可以选择离婚?

【深度文章】婚姻的本质

【深度文章】从使徒教会看“堂委增补”

【灵修】义气但不能“意气”

【深度文章】那些不经意却能让传道人变得平庸的坏习惯

【深度文章】不要做个"吃教"的信徒

【深度文章】笑对误解

【灵修】箴言中处世为人的四个原则

【深度文章】我的伤害全都来自教会?!

【灵修】赞美为生命戴上桂冠

【随笔】害怕是生命的破口

【灵修】谦卑是蒙恩的钥匙

【心语】买比卖难

【心语】如何为你的孩子祈祷

【灵修】赞美是最美的侍奉

【深度文章】传道人该有怎样的待遇

【随笔】在哪里生长,就在哪里结果

【灵修】祂会医好你所有的伤害

【随笔】独处的诱惑

【随笔】透支信用的代价你偿还不起

【心语】世界不需要抱怨,只需要感恩

【随笔】别把“希望”当成了“目标”

【随笔】人啊!你为何如此容易堕落?

【推荐文章】基督徒如何面对社会习俗

【灵修】卑微之处即是复兴之地

【灵修】祂能帮助我们胜过罪性

【推荐文章】中国教会可否也有安息年

【深度文章】我们是“蒙恩的罪人”吗?

【深度文章】信耶稣有什么好?

【深度文章】不要疏忽了背后撒旦的工作

【深度文章】基督教商业伦理杂谈

【推荐文章】圣经中的七个马利亚

【推荐文章】认罪悔改后的五大恩典

【灵修】你的苦难都将成为你的祝福

【深度文章】我为什么会是基督徒

【深度文章】如何胜过愤怒 —清除愤怒的毒根

【深度文章】愤怒的根

【深度文章】怎么看传道人“下海”

【深度文章】保罗牧会的17个要诀

【灵泉心语】牧师也很脆弱?

【推荐文章】中国人到底信什么

【推荐文章】他们为何不愿信主——是什么拦阻了他走进信仰

【推荐文章】拦在你蒙福之路上的几大障碍

【灵修】信仰让爱国有了深度

【灵修】神给你的岗位都是侍奉

【灵修】祂从未收回对你的爱

【灵修】赞美让生活更美

【灵修】你的苦难都将成为你的祝福

【灵修日记】纯洁的人少波折

【每日灵修】智慧书中蒙福的两大法则

【每日灵修】苦后的甘甜格外的甜

【每日灵修】你的艰难不会超过你的承受力

【每日灵修】你的谨守是对祂保守的回应

【每日灵修】谎言是对灵性的捆绑

【每日灵修】赞美的过程就是蒙福的过程

【每日灵修】祝福神所赐福的,你也能经历祝福

【每日灵修】真理不是排他,而是独一无二

【推荐文章】善意的谎言也是罪吗?

【推荐文章】圣经中属灵伟人的22个好习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