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医在身边丨​挤眉弄眼、摇头晃脑,是孩子调皮?当心抽动障碍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 健康杭州 2022-01-17

儿童医院的门诊,经常有家长忧心忡忡地询问,孩子经常挤眉弄眼、尖叫、摇头晃脑,反复教育过了,还是老样子,表现得好像不受控制一样,这到底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些很有可能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挤眉弄眼、摇头晃脑

不一定是孩子调皮


11岁的小宇(化名)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最近半年,父母发现小宇时不时会扭脖子、清嗓子。特别是最近开学了,这些情况更加严重,常常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一开始以为是孩子的习惯问题,好好教育了一番,但一直没有好转,就觉得是小孩不听话,可最近更严重了,想着来医院看看。”小宇妈妈说。
 
无独有偶,五年级的洋洋(化名)从疫情宅家开始,天天盯着电脑。有一天,妈妈发现洋洋经常眨眼睛,还常常连续眨好几下,以为是用眼疲劳,使用了眼药水,控制了电脑使用时间,可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好转。

“我问他眼睛痛不痛?他说不痛。以为男孩子做鬼脸,有点生气,就经常说他,没想到变得更严重了!”妈妈觉得不对劲,于是带洋洋到医院就诊。
 


挤眉弄眼、摇头晃脑、扭脖子、抖肩、甩胳膊、清嗓子、尖叫怪叫······在杭州市儿童医院难治性多动抽动联合门诊,有不少孩子因为反复出现上述一个或多个情况而前来就诊。
 
“有的家长认识不足,一开始以为是孩子调皮,时间久了才来医院就诊。”杭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杭州市名中医桑杲表示,“其实抽动障碍的发作有一些特点,往往同一动作或发声反复发作,也有的不同动作交替发作。在精神紧张、疲劳或疾病感染时,抽动发作会加重;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时发作减轻,入睡后一般发作消失。”
 
儿童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时期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以不自主的、反复的、 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肌收缩或不自主的发声抽动为特征的一组症候。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多发生于2~15岁,以5~10岁起病最多,10~12岁较严重,少数可持续至成年,男孩儿明显多发于女孩(约3-5:1),18岁青春期后评估预后,总体预后良好。

桑杲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从中医角度可以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脾虚痰聚,阴虚风动;实者,则为外风引动,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痰火扰心。通过对其望、闻、问、切,辨证予口服中药汤剂结合耳针疗法。


孩子患有抽动障碍

家长更要耐心、冷静、理解



小宇和洋洋经过两个月的口服中药和耳针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容易患抽动障碍的儿童,一类是存在免疫系统不足,经常患有呼吸道感染、哮喘、鼻炎、眼结膜炎等;另一类则是家庭和心理因素有关。有的孩子家里家庭氛围紧张,爸爸妈妈感情不和、频繁吵架,或对孩子经常辱骂、体罚。有的孩子因为家里或学校里遇到心里应激事件,引起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诱发抽动。

“小儿肝常有余,现在的孩子要面对各种压力,常有情志不畅表现,五志过极则化火生风,易致肝风亢动。若家长过于严苛或过于溺爱,导致肝气郁结,肝风扰上,侵犯头面,故头摇不定,嘟嘴挤眉弄眼,怪象连连;肝风内动欲畅其性,以呼喊怪叫为快,故口中异声秽语。”桑杲说。
 
桑杲也提醒家长,孩子患有抽动障碍,家长更需要耐心、冷静,给予孩子理解,不要因为疾病批评孩子。另外,家长也不要太过紧张,过度关注反而会强化抽动动作反复出现。

如何避免抽动障碍?

专家这样建议



孩子的日常饮食:

1、少吃含人工色素的食物,如饮料、糖果、冰激凌、果冻等。2、不吃炸鸡、薯条等煎炸类食品。3、不吃含有咖啡因食品以及功能性茶饮料。4、少吃甜食,尤其是巧克力、奶酪等的摄入。5、有过敏现象的孩子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6、合理搭配膳食,改正孩子们挑食、厌食、爱吃零食等坏习惯。7、多吃新鲜当季的水果蔬菜,适当多吃粗粮、百合、莲子、绿豆等。
对孩子的生活照顾:

1、注意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尽量减少接触电子产品,尽量少看电视,避免玩血腥、暴力、刺激、恐怖的游戏及看相关的书籍。2、居住环境应当舒适、安静,避免过多噪音刺激。3、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4、鼓励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5、出门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亲子关系:

1、不要训斥,多耐心引导、鼓励孩子。2、多陪伴少说教,借助家里的现有条件多做一些互动的游戏活动和户外运动,静下心来,多倾听孩子的诉求,多和孩子进行一些舒适的平等谈话。3、鼓励患儿与同伴玩耍,或者分配游戏任务给小朋友完成。


桑杲   主任中医师

杭州市儿童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导,博士。杭州市名中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浙江省国医名师等多位名师。擅长运用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小儿性早熟、矮小症、抽动障碍等生长发育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慢性腹泻、厌食症、腹痛、便秘等脾胃疾病,以及改善早产儿、体弱儿体质和提高抗病能力等。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常务委员、儿科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健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杭州市儿童医院)

中医科名医门诊:周一下午、周六上午

难治性多动抽动联合门诊:周一下午

生长发育障碍多学科联合门诊:周六上午

反复呼吸道感染、鼾症多学科联合门诊:周一下午




·END·
【有用就转发】
供稿丨杭州市儿童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往期回顾

 35岁杭州男子爱打呼,一晚上竟呼吸暂停32次!这个病可能您也有

• 幸好有你!这位杭州医生,被《人民日报》点赞了!

• 密密麻麻!手上长满“石头”,90后程序员:能切了吗?

 名医在身边丨小感冒也能酿成大毛病!反复发热、膝盖疼痛,10岁姑娘成了“老病号”······

• 医学冷知识丨秋天的第一味中药,酸酸甜甜能治病

“为啥不牵我的手?”每天被女友逼问!21岁杭州小伙:我太难了

 泪目!“您走好,女儿不孝!”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