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眼皮狂跳=大型社死现场?她被这病折磨了整整30年,直到遇见了······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 健康杭州 2022-01-17

1990年,是孔大妈(化名)坎坷故事的起点。


那一年,她的右眼刚因工伤失明不久,左眼皮就开始不明原因狂跳,半年后甚至出现了嘴巴歪斜的情况。去医院检查后,她被诊断为“面肌痉挛”。

之后,孔大妈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都收效甚微,直到遇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俞文华,才被彻底治愈。



被怪病折磨30年

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孔大妈今年66岁,从左眼皮第一次狂跳到现在,时光仿佛停滞了30年。

“说话时跳、走路时跳、吃饭时还在跳、紧张或情绪变化时更跳······这些年来,我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烦恼,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她说。


原本容貌清丽的她,因为这个病产生极度自卑的心理,“比如说,我正在跟人讲话,眼皮和面部突然狂抽起来,对方一瞬间的讶异神情,足以让我无地自容”。

不仅如此,每次逛街时眼皮失控,陌生人投射过来的好奇目光,也让孔大妈感觉如芒刺在背。

狂跳不止的眼皮和面部肌肉,更是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由于我的右眼看不见,左眼皮抽动起来会导致睁眼困难,病情发作时就没法视物了,我要用手扯着眼皮才能正常吃饭和走路。”回忆病情,孔大妈忍不住眼泛泪花。

图片来源于SOOGIF

沈阳、北京、上海······为了治疗这个病,家里人带着她从辽宁的小城出发,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大医院,尝试了针灸、中药、封闭神经等各种方法都没有治愈,且发作越来越频繁、症状越来越严重。

不远千里赴杭

一场手术成功治愈


最近,孔大妈查找到,俞文华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手术国内顶级医生。于是,她立即从辽宁赶到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多数面肌痉挛,是颅内血管压迫到面神经根部引发。”俞文华说,如果把神经比作电线,长期的血管压迫会导致电线绝缘层破坏,出现神经纤维传导短路,进而诱发面肌痉挛。


“这个病早期表现为单侧眼睑不自主跳动,随着病程的进展,还表现为同侧脸颊、嘴角肌肉不自主抽动。”俞文华补充,“严重者可引发面神经持续痉挛,导致患者睁眼困难、面部肌肉抽动、脸部变形,甚至累及颈部等后果。”

完善检查后,俞文华为孔大妈做了“左侧开颅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从左耳后发际内入路,显微镜下探查发现两条血管正在压迫面神经根部,成功分离并移位这两条责任血管后,放入特制棉团隔离开血管和相关神经区。

手术持续了约两个小时,整个过程十分顺利。

术后,孔大妈的左眼皮停止了病理性跳动,嘴巴歪斜也恢复了正常。

“压在心头几十年的大山一下子不见了,心里别提多轻松、多敞亮了。”出院时,孔大妈如获新生,言语中难掩喜悦之情。

中老年为高发人群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面肌痉挛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不危及生命却影响生活质量。”俞文华说,病情间歇性发作还会导致患者社交尴尬,甚至诱发焦虑、抑郁等现象。

面肌痉挛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前者的触发因素是颅内血管压迫面部神经,占发病率的九成以上;后者则多由肿瘤、炎症、面神经损伤等病症引发。


从接诊量看,俞文华年均微创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数量多达300余例。

他介绍,面肌痉挛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八,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为高发,近年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发病比例约为1.2∶1,且左侧略多于右侧。

一些患者迷信“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在发病之初没有足够重视;还有一些患者畏惧治疗甚至迷信偏方,这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俞文华提醒,面肌痉挛属于进展性疾病,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当眼皮连续三个月出现病理性跳动时,应尽快就医。


目前,临床有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方法。前两种针对症状轻微、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等患者,治疗效果可能随病程进展而减弱;微血管减压手术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等特点,也是当前根治面肌痉挛的唯一方法。



·END·
【有用就转发】
供稿丨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

往期回顾

 熬夜刷抖音?杭州有人为此遭殃!医生:这是眼睛“缺水”了

• 名医在身边丨绝经后,子宫肌瘤会慢慢萎缩?53岁的她却开始焦虑了······

• 章力,这事儿你瞒不住了!

 杭州市部署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陈醋、香醋、米醋······差别这么大,你用对了吗?

 肺结节离「癌」有多远?杭州阿姨两年没随诊,结果发生癌变

 名医在身边丨黄褐斑?30岁小伙“怀疑人生”:这不是女人才会长的吗?

 鱼刺卡喉,这些民间"土方法"可靠吗?

 28岁杭州小伙有个难言之隐:看着日渐丰满的胸部,他慌了······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