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会让孩子参加极限运动吗?我们来评估一下风险与收益!

2017-05-24 JON LACKMAN 果壳童学馆

洛杉矶往南走个一百英里有座特哈查比小城,小城的西拜克拉斯车道上不远处,一个巨型钢网在尘土中赫然而起。光滑的焦糖色的似过山车一般陡峭的山坡上颤颤巍巍地挂着一条木质小路,钢网大梁的一端就支撑在在这条小路上;另一端则支撑在五百英尺开外,两端高度差足足有九层楼那么高。



4月的一个下午,几个小男孩和一名男子爬进一辆迷彩样式的沙地越野车里,开车一路直上,登顶。然后,男孩们用带子绑紧头盔,带上护膝、护胸、护颈、护腰、护肘和手套。其中年龄最大的杰特·伊顿(13岁)抛下滑板,踏上尾端,在空中迅速跳到滑板前端。他将滑板向山坡顶端台面方向倾斜,然后一路直下,差不多半山腰的时候,他连人带板纵身一跃,横跨七百英尺的大豁口,接着转而驶向山坡更远一端;由于这一端突然蜿蜒直上,他又驶向距离地面40英尺高的空中,猛烈旋转,然后跌回到山坡上。


他试图完成的这项技能俗称“九”,难度系数很高——要求试着在三秒内完成空中转体900度(或两圈半),就像花样滑冰里的两周半跳,期间还要用双手抓住滑板。几个月来,杰特一直屡败屡试,屡试屡败。

 

三小时后,杰特已经尝试了13次,都失败了,他的父亲兼教练杰夫喊停,他不想大家在疲劳状态下尝试。那天,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大儿子杰特和贾格尔(11岁),从亚利桑那州的平顶山市开了七个小时车才到了这个极限腾跃台,目前这样的永久性极限腾跃台就剩两个了。


 

到了山底后,孩子们有说有笑地踢足球、分享零食。而杰特则在未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偷偷爬回腾跃台,又尝试了一次“九”。当他快要飞跃那个七百英尺的大豁口时,摇晃了一下,然后猛地一下撞在了山坡上。所有人都吓傻了。“快叫直升飞机请求救援! ”杰夫大叫道。

 

极限运动低龄化

 

虽然保护孩子童年安全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学校课间活动的种类有限制,剔除一起威胁孩子安全的操场娱乐器械,批判家长允许孩子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肆意走动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参与极限运动的孩子的年龄却是前所未有得小。



曾经简简单单的娱乐消遣项目,比如骑自行车、滑滑板什么的,现在已“摇身一变”成了寻求刺激、包含激烈竞争并以解锁新技能、超越可能的极限为目标的危险运动。杰特·伊顿第一次受邀参加ESPN X 游戏空中赛事的极限腾跃台时才13岁;当年完成了比赛的水平最高者共有6人,其中两人都还没到16岁。2015年一月,年仅14岁的克洛伊·金凭借滑雪板运动成为了冬季X竞技大赛最年轻的金牌获得者。七月,8岁的明娜·思戴斯成为了极限腾跃台最陡坡段滑板动作的年龄最小的完成者。现年12岁的冰岛滑雪板运动爱好者本尼·福瑞德堡森当年完成空翻一圈落地动作的时候只有7岁。

 

毁誉参半的儿童极限运动

 

韦恩州立大学医学系矫形外科学副教授瓦尼·萨贝桑同时也是极限运动头颈受伤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对参与极限运动孩子的心理准备状态表示担忧,觉得他们并未完全准备好:孩子们总是低估风险,而家长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保证孩子不受伤。他尤其担心有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会在未经过正规训练的情况下模仿电视或视频中的危险动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少孩子都觉得自己能像那些专业运动员一样做一些风险极高的极限运动,”萨贝桑说道。


 

她还指出青少年参与极限运动这件事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受法律监管的。“而且也几乎是在无医学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她说:“这样一来风险更大了。”哪些极限运动或是极限运动中的哪些动作会对孩子造成危险,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实在是太匮乏了。“我们甚至连受伤比例都不知道,”她说道。

 

挪威研究心理学家埃伦·桑德塞特已经发表了二十几篇关于孩子和高风险运动的论文。她说自己小时候是一个“追求感官刺激”的孩子,也就喜欢“找刺激”的那种。她说自己很幸运,因为父亲总会带她滑雪爬山。等到她二十出头的时候,她发现父母亲对于风险较高的运动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有机会和她小时候一样尝试这些运动的孩子越来越少,于是她决心查个究竟。

 

她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个项目是让药物成瘾的青少年接触跳伞运动及其他极限运动。之后,他们贩毒或是吸毒的比例便有所下降,而且学业也有所进步,同时数据显示他们也更快乐了。之后,桑德塞特和同事又对36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那些在父母鼓励下去攀岩、划皮划艇的孩子们往往犯罪的可能性更低,而且也很少会有类似超速、偷盗、破坏公物等反社会行为。


“如果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很多有一定危险系数的娱乐消遣活动,那么,你在青春期的叛逆程度将会相对低一些,而且也会更加切实地对危险系数作出评估,”桑德塞特说道。


 

她说,自己允许十多岁的儿子和女儿爬那种和小学生差不多高的大高树,而且他儿子现在能在冰上后空翻了。这些年来,她儿子早已发展出了一种成熟的肌肉运动知觉,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完成什么样的危险动作,而且他也特别留心教练和同龄小伙伴给出的劝诫。桑德塞特认为,总体来讲,滑冰让儿子比大多数同龄人的心理状态更加成熟。不过,她也叹息道,“他是急诊室的常客。”目前为止,她的肩膀、前臂、腕关节都受过伤;头也摔破过,还得过脑震荡。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七岁,一个九岁,姐妹俩也都是找刺激爱好者。妹妹三岁时,从我家三层的螺旋楼梯扶手上滑了下来。要不是正好有人经过吓她一跳,她很有可能就安全着陆了——她晚些时候这样告诉我们,因为之前她已经这么干过好几回了。有人经过的结果就是她跌了下来,锁骨摔伤了。上个月,姐姐来了个树屋滑梯之旅,之前为了润滑她还在滑道上涂了肥皂沫,结果两个脚趾骨骨折了。我家这俩姑娘攀岩都要爬50英尺高的,而且还强烈要求要爬更高的。最近,太太和我发现,姐妹俩又有了一个新的玩耍基地:我家房顶。

 

我们并不想让女儿们在真空环境下长大,但我们也不想她们伤到自己。所以我们夫妻俩也非常纠结,时时质疑自己的选择。

 

伤病了还要坚持吗?

 

极限腾跃台事故后,杰特·伊顿被直升机运到130英里外的夫勒斯诺市的一级外伤中心。“我当时以为要失去他了,”杰夫·伊顿最近这么告诉我。杰特颅骨骨折、前叶淤青,还患了癫痫和脑震荡。三天后出院时,他能否再重回极限腾跃台运动仍不得而知。


 

杰特还是个孩子,想参加摩托车越野赛。父亲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并把他往滑板运动上引,而且这是杰特7岁就开始从事的运动。随着杰特水平渐长,杰夫在他们亚利桑那州家的附近建了个高级滑板运动场,还请了几个顶尖教练。杰特13岁时就在知名赛事中得了第四,同年还第一次受邀参加X赛事。

 

我坐下来与他交谈时,他刚结束一场三小时的滑板运动。从T恤到DC鞋(他的赞助商之一)都被汗水浸透了。因为手腕骨折,他左胳膊前臂打着黑色石膏。我问他,受了这么多伤为什么还要坚持滑滑板。杰特说,他已经得了大概10次脑震荡和5次癫痫,摔断了六根骨头,脾脏也刺穿了两次。


 “我在七岁时候的圣诞节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块儿滑板,之后我爸爸就在我家车库里建了一个小坡,我一直都很喜欢,”他说,“痴迷滑板这件事根本不受我控制。心情好时,我便可以享受滑滑板带来的纯粹快乐;而在我情绪低落甚至状态不佳时,和朋友们一起滑滑板就能为我加油打气。”锻炼接近尾声时,我看到杰特着地技巧完美,该技巧他练了好几个星期了——“臀部后翻180度外加鼻子擦地”:滑板正面沿着路缘下滑,而他本人的整个身体悠闲自得地挂在滑板上,好不惬意。朋友们见此,都欢呼雀跃,击拳叫好。


 杰特已重返滑板界的第二大跃台——“迷你极限腾跃台”。对此,我问他是否也会重返极限腾跃台;他说,“很有可能。”


他爸爸觉得这样做是可行的。“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要是他想再试一次的话,”杰夫说,“我绝不会制止。”杰特为此付出了多少,杰夫都看在眼里——每周五天,每天五小时。有的人可能会觉得他这种教育方式太疯狂了,甚至可以说是在虐待孩子,已经可以构成犯罪了。但可能别人眼中的伤痛在杰夫看来则正是他帮助儿子们(现在一个16岁,一个14岁)找寻热情、发现自我、结交挚友。他说我家孩子们吃得饱、睡得香,从不碰酒精和毒品。他俩从滑板运动中收获了很多,并应用到了课业中。


“人活着不可能不遇上事儿,也不能毫无风险;每次一遇上令人心跳加速的高风险活动,你就以人身安全为由打退堂鼓是不行的,”他说,“人不是这样活的。我不想我的孩子这样过活。”


翻译:金玉璨



加入【果壳-博物日常交流群】微信群方法:

添加果酱君微信:kidgk42,注明亲子课家长,TA会邀请您入群。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童学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kids@guokr.com

点击下方蓝字可以读到你关心的内容


晒娃 | 说谎

儿童脑科学 | 批判性思维 | 

数学 | 编程 | 近视 | 性侵 | 疫苗 | 电影

电子设备限制令 罚坐板凳 | 隔代教育 | 推迟入学

BBC书单 | 纽约图书馆书单(3-6)图书馆书单(0-2)纽约图书馆书单(6+)

伦敦博物馆 | 东京博物馆 | 新加坡博物馆 | 巴黎博物馆

情绪管理 | 注意力 | 发脾气 | 儿童瑜伽

幼儿园 | 博弈论 | 青春期

发烧 | 用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