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高考成了“一考定终身”?

风灵之声 风灵 2020-02-28

 

文  风灵

 

一年一度的高考,百万考生进入考场,犹如上了生死搏杀的战场。所谓“一分压千人”,“一考定终身”,高考竞争岂止激烈,简直可谓残酷。虽说任何考试的目的都是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评判,但一生命运仅仅由一场考试决定,这似乎很不理性,却又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什么道理呢?

 

我们知道,拥有一纸大学文凭,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文凭,将显著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求职者,一方面,其生产力大有可能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文凭也是向雇主传达求职者能力高下的一种信号。就业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求职者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雇主并不知道,但他只要看看求职者的文凭,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即默认拥有高学历和名校学历的人能力较高。

 

张维迎在《博弈与社会》里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是因为高能力的人完成教育的成本较低,而低能力的人完成教育的成本较高,相对而言后者上大学是不划算的。由此,暂且不管大学里学到了些什么,毕业文凭都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将不同能力的人区分开来,这在博弈论中称为分离均衡,即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均衡策略。

 

但是,这虽然解释了大学文凭的重要性,却仍然没有解释高考的重要性。从高考到大学毕业,还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张维迎的分析中,所设想的也是通过上大学(而不是考大学)的成本来区分不同能力的人。

 

然而,有数据显示,对全国820所大学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抽样统计,分别平均达到了97.75%和96.90%, 与美国高校相比,美国排名前50名的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只有89.7%,排在51-100名的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只有56.2%。[1]  这表明,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丧失了对人才的筛选功能,这一功能几乎完全交给了高考来承担,上大学变成了考大学,文凭成了高考的附带产物。拿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便犹如进了保险箱。事实上,常有高三的老师对学生说:“高考再苦也只是一时,上了大学你们就可以放松了。”大学里虽然也不乏刻苦努力的学生,但整体的勤奋程度,无法与备战高考时相提并论。

 

那么,为什么考大学很难,取得文凭却很容易?大学为什么丧失了筛选人才的功能?

 

中国的高等教育和高考都源起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的逻辑是将全国视为一家大工厂,每个人在工厂中的位置,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统一指派分配的,而非个人的自由选择,因此,各个岗位的人才也是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培养的。高考是选拔人才进行培养,需要具有信号功能来鉴别哪些是可造之材,但一旦进入大学,进入相关的专业,毕业以后的出路,即分配到哪里去便已经确定了,并不存在需要信号来指引的问题,考上大学和大学毕业高度一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将以前的统招统分变成了统招不统分。毕业后的就业环节已经市场化了,但招生环节和教育环节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高校既缺乏激励,也缺乏能力应对市场需求。即使高校随随便便把文凭发出去,市场也不能拿它怎么样。加之年复一年大规模的扩招,高校出于争夺生源的考虑,不情愿对毕业设置严格的条件,文凭滥发反倒成了一种竞争策略。

 

于是,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高考,这不但加剧了高考的竞争,也存在明显的弊端。首先,仅仅由一场考试来判断,比起以一场考试再加上数年几十门功课的综合学习情况来判断,明显误差较大,更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误判,给市场传达错误的信号。

 

其次,对高考的投资并不能增加上大学的总量,这在经济学上是一种寻租行为,也就是一种浪费。  而高考所考察的内容,大多只是为了考试而出题,并非着眼于提高考生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浪费。如果不能考上大学,考生和家长之前为高考付出的种种成本也就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了。而如果是为大学毕业而竞争,寻租就要难得多,同时,大学学习的东西比起中学对社会更有价值,对此进行投资,浪费也会少得多。

 

此外,随着大学扩招,高考的整体难度降低,以前以合理成本考不上大学的人现在也能通过高考了,这降低了高考区分不同的人的效果,分离均衡正渐渐变为混合均衡。大学的含金量下降,文凭不值钱了,实际上是高考的分数不值钱了。既然文凭靠不住,大学毕业生就需要其他的各种证书来证明自己,这又是耗费成本而未必增加生产性能力的努力,或者拿到更高一级的文凭,如硕士文凭或博士文凭。考研正渐渐变成了类似于高考的筛分人才的信号,而失去了培养研究型高级人才的本意。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核心在于大学教育制度的全面市场化,而不仅仅是甩掉毕业分配的包袱。大学要成为市场主体,受市场约束,才能真正地为市场服务,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为雇主提供信号都是如此。



[1]邬大光:“大学人才培养须走出自己的路”,载2018年6月19日《光明日报·教育思想版》。


相关文章:

信息不对称到底是什么问题?

人造丛林与自由市场——评BBC《中式学校》纪录片

反思中国教育问题

中国大学之殇之学术篇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人造丛林与自由市场——评BBC《中式学校》纪录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