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酒业年度事件⑤:新国标落地
2022年6月1日,《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白酒新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出台后,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将明确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同时,调香白酒被从白酒分类中剔除,划分为配制酒。
从2021年的正式出台到2022年6月的最终落地,新国标加速了大众酒的品质升级,进一步推动了白酒产业的规范与标准化建设,尤其是对光瓶酒而言,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
新标准对白酒行业意味着什么?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甘权曾表示,作为酒业品质升级、产品创新和产业进步的基础,标准体系建设对酿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国标对白酒、调香白酒等做出了清晰界定,对于外源食用酒精和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带动国内白酒行业的品质提升、规范白酒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酒业品质升级、产品创新和产业进步的基础,标准体系建设对酿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新旧国标的变化,核心体现在三点:
一是分类原则、目的。原来是由产品推动分类,这次最核心的是由分类推动标准。新标准分类的原则是原料、工艺和特性:其中,原料做到了清晰化,工艺和特性是为了尊重产品创新,露酒清晰化是最大亮点。
二是概念更加明确。传统酒种的英文翻译修改,白酒修改为Baijiu,黄酒修改为Huangjiu,露酒修改为lujiu。特别是白酒的英文翻译,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反响,高居微博热搜榜榜首。新的命名不仅意味着拿回自己产品的命名权,更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和中国白酒在世界蒸馏酒中应有的地位,当然也更加有利于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
三是定义准确,划出红线。新标准对饮料酒、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露酒的定义作出了调整,特别是对蒸馏酒的定义。标准从原料、糖化发酵剂、发酵容器、外源添加限制等方面突出传统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艺特征,明确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摘出来,归属于配制酒;明确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对白酒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国内白酒行业的品质提升,对规范白酒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推动作用,这个内容在《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中保持了一致。白酒不得使用添加剂(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香型进一步明确,对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豉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凤香型白酒、浓酱兼香型白酒、老白干香型白酒的定义进行了调整,新增了兼香型白酒、董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的定义。
其中尤其是对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的定义作出调整。固态法白酒的“以粮食为原料”、液态法白酒的“以含淀粉、糖类的物质为原料”均修改为“以粮谷为原料”。针对固态法白酒,明确采用液态法工艺,而非食用酒精为酒基勾调,不再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粮谷类来源的食用酒精。
2
新国标落地引发的“蝴蝶效应”
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没有现代化的标准体系,就无法实现新时期酒业的长久繁荣。所以,标准化工作对酒类产业未来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新国标实施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对企业在生产、标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宋全厚指出,各酒类企业应首先梳理清楚自己的产品线,从工艺上、原料上、宣传广告以及产品标签标识上都要对产品属性进行调整说明,为消费者和市场传达明确的信息。对于消费者,要坚持教育引导,顺利推动新国标的执行。新国标的执行和落地符合当今消费趋势,向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除给予企业和消费者明确的概念外,建立酒类防伪溯源体系至关重要。有了防伪,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溯源,协同区块链技术和量子信息技术,实现白酒产品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追溯。
除了对企业带来的直接改变,新国标落地也对光瓶酒品类的品质升级与赛道变化带来重要影响。
事实上,近些年来,行业一直都在做光瓶酒品类的升级,这个千亿赛道已经受到了酒业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前些年的升级,更多的动作在于价格方面,高线光瓶酒也是近几年的行业热词,当然,品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缺乏相关的话术表达,也就是说,针对市场以及消费者方面的传播不是那么清晰。新国标出台以后,酒企相当于有了和消费者对话的“样本”,能够更简单明了地传达自己产品的卖点是什么。
尤其是标注的规范化,导致许多光瓶酒品牌面临着品质大升级的转型,许多名酒品质光瓶新品纷纷涌入市场:典型的如泸州老窖的黑盖、牛栏山的金标陈酿等,这些更符合新国标品质、定义、标注规范的名酒光瓶加速涌入市场,在进一步打破光瓶酒价格天花板的同时,也引领着整个赛道的规范化与品质升级,这其实有利于光瓶酒品类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光瓶酒而言,新国标落地也直接带来成本的上升,进而引发市场端价格体系的上涨。因为在新标准中,“粮谷”是核心,如果添加了粮谷之外的其他类别的食用酒精,就不能被归为“白酒”类,而是属于“配制酒”类,即调香白酒。
同时,明确提出了“粮谷”不包括薯类。这意味着使用薯类酒精及其他酒精的“白酒”的身份将发生变化,从“白酒”分类中剔除,明确归为“配制酒”。
因为白薯等薯类的成本比粮谷酿造要低,所以以往有很多企业会采用粮谷酿造的酒作为基酒,与用薯类生产的食用酒精勾兑,来降低成本。而新国标实施后,这些企业不能再使用“薯类酒精”勾兑,其成本自然会上涨,而提价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但也有观点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配制酒”都会受影响,因为这类产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大多是体力劳动者,对酒的要求是解乏,舒缓疲累,“他们只对价格敏感,不大会关注酒体构成或国家标准,无所谓是白酒或配制酒。”
但无论如何,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的行业规范,其执行与变化一定会对整个酒业与关键品类带来重要影响,变化就意味着机会,就一定意味着适者生存,新市场窗口期的打开,只有抓住机会才有可能赢取未来。
“见证酒业变化,记录发展力量”。过去的2022,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酒业积极应对疫情挑战和市场变化,在守正创新中突破,在转型升级中奋进。
过去的一年,酒业发生过很多重大事件:遭遇阶段性困难、迎来千亿大单品时代、酒业并购进入新阶段、新国标落地、清香风起……事件背后,记录着酒类产业的最新变化,也激励着白酒行业更好的前行!
立足2022新起点,为穿越迷雾洞察酒业未来发展大势,酒说从2023年1月20日起,将陆续发布“2022中国酒业年度事件”系列文章,敬请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