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景扫描︱数字加密货币的冲击与应对 ——“数字加密货币:新兴技术、货币体系与全球秩序”

韩旭至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20-10-05


◆ ◆ ◆ ◆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官网地址    http://www.tsyzm.com

◆ ◆ ◆ ◆


全景扫描 · 编者按

数字加密货币的冲击与应对——“数字加密货币:新兴技术、货币体系与全球秩序”圆桌会议综述


撰稿人:韩旭至


2019年912日,上海市社联《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数字加密货币:新兴技术、货币体系与全球秩序”的圆桌会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青岛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金融法院、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东方法学》编辑部、腾讯安全战略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数字加密货币问题的提出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研究员陈麟辉指出,Libra白皮书,宣称其使命在于“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可能是一个会对世界货币秩序和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的计划。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亦强调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步伐。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在理论上阐明数字加密货币到底是什么,它依靠什么技术,或什么逻辑来支撑自身?以及它的发展,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便利或风险?回答好这些基本问题,我们才有底气在理论上回应这一国际趋势,在实践上走出我们应有的姿态和步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袁志刚认为,当代中国学者越来越被技术所绑架,而思想却慢慢开始淡化了。《探索与争鸣》关注真正的思想性话题的努力值得肯定。


第一节:数字加密货币的属性、价值与法律障碍




青岛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教授易宪容认为,数字加密货币并不是一种货币。数字加密货币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以比特币为经典,具有不可逆性、有去中心化、交易不可篡改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其神化了。其实质缺乏内在信用与外在信用。比特币交易价格的波动历史,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一,在去中心化之前,发行前的协定、程序安排其实便是中心化的。第二,匿名性又导致交易可操纵。第三,去信用化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它的整个信用,全部都是前置性的预设,需要达到一个共识。Libra要成为一种货币,没法跨越金融市场准、绑定国许可、运行效率、防止套利等问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袁志刚认为,数字加密货币可回应全球安全资产短缺的问题。Libra是稳定币值,它是跨挂钩一篮子稳定信誉良好的强势货币而且是使用100%的真实资产储备提供担保,储备由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构成。其依附于主权货币,而非网络自发生产,非真正去中心、匿名化。纸币以主权国家的信用维持共识和公信力,区块链则让人们认识到通过互联网达成共识的可能与巨大价值。当前,全球需求美国国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萎缩导致的财富管理需求,而现在由美国提供的安全资产并不可持续。长期来看,全球治理最重要就是国际货币体系。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数字加密货币可推动以多元货币作为基础的,部分的去中心,尤其是去美国中心,逐步建立一个全球的安全资产。



上海市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教授肖凯认为,法律上对数字加密货币的理解与经济学存在差异。第一,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目前都还没有一个对货币的法律的界定,而且在法律的框架当中,其实对货币本身,也不是有特别多的关注。第二,数字加密货币涉及货币使用的自由和国家对于货币使用的管制之间的冲突。第三,没有金融资质而面向公众进行融资就是非法集资。在国内发行数字加密货币,若没有得到金融机构的资质,或者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而面向公众来进行融资,就是违法乃至于犯罪的行为。第四,所有电子货币都是数字化的,而账户又都是加密的,数字加密货币难以构成法律上面的界定清晰的概念。

第二节:数字加密货币的监管、应对与可能方向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认为,Libra主要存在监管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数字保护、个人隐私权、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二是,其结构安排上的存在重大缺陷,上百个节点难以监管,可能对全球的金融体系产生风险。归根到底,Libra这样一种私人控制的全球货币或代币,触及了现代文明的底线。以各个中央银行控制发行法币,是历史形成的,具有客观必然性,是现代文明一个方面。同时需要承认,Libra的出现,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其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且把Uber、VISA拉入,引起了全球对数字货币的关注,抓住了目前全球金融体系中没有通用货币、跨境支付成本高的问题。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戴金平认为,数字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比特币时代,这一时代已经过去了,最后沦为数字资产。第二是稳定币时代,有的是区块链,也有的不是区块链,到目前为止,有30%是生存的。第三是国际币或央行数字货币时代,这个时代有一个特点,始终是法币背书。Libra便是法币背书。在国际货币信用危机下,整个社会不信任法币,呼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在货币和信用的博弈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监测,因此需要第三方货币来替代这种信用。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之后,在多边时代中,可能会有统一货币出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维森认为,数字加密货币尚存较多漏洞。从货币史来看,最早银行出现是1952年,最早自助取款机出现是1967年,从自动取款机,到我们走出去换美元,到现在基本上不用钞票了,全世界去纸币化,走向数字货币,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大趋势。但区块链点对点的数字货币存在没有准备金、可无限发行货币的问题,同时还不便于交易。此外,Libra的发行量、跨境支付、背书方式、技术操作等方面均存在疑问。

第三节:数字货币的矛盾、本质与权力平衡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认为,数字加密货币可能是主权货币的“拐杖”。第一,货币本身存在内生性矛盾。货币既是公共产品又是私人产品,不管是数字加密货币,还是现实当中的信用货币,都面临政府和市场的监管博弈的矛盾,实体经济和虚拟金融膨胀之间的冲突。第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是严重失衡的,人民币、欧元和美元,各自有难以克服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三足鼎立。第三,超主权货币可能性不太大。超主权货币不可能发挥财富储存的功能。数字加密货币,最有可能成为主权国际货币的拐杖。在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职能的时候,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平认为,目前的数字加密货币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支持。第一,从货币的本质来看,货币的基础是信用。数字货币有用,正是由于其可以换成任何东西。第二,信息即货币、业务即金融。去中心、匿名性、反通胀,原为比特币的三个假定,现基本上被否定了。Libra亦是虚置“区块链”旗号,以新的中心替代传统中心。比特币、Libra均不是货币,其引发的恐慌正在于难以监管这股不应进入到货币的力量。第三,与主权货币竞争的问题。反蒙代尔学说认为,分割的货币区域对世界经济及金融的稳定有积极意义。企业对数字货币的贡献就是竞争,但其不可脱离原来的业务范畴。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多奇认为,应研究数据公权力与私权力之间的博弈平衡。在信息社会,特别是数字经济中,信息变成了权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数据人。美国国会关于Libra的分歧,背后反映了公权力和私权力之争。具体到Libra而言,其具有限制通货膨胀、克服金融可获得的不平等、便利于跨境交易的好处。同时根据风险社会理论,其又存在利益内部化、风险社会化的风险。此外,还有反洗钱和反恐的问题。因此,需要公权力与私权力合作,从权利保障出发达到权力的平衡。


第四节:数字货币的安全、架构、作用于预期




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赵文俊认为,区块链数字货币存在相关安全问题。第一,分布式存储下的数据安全两难。区块链里的每个节点几乎做不到全部的安全标准统一。第二,私有数据唯一性确权。第三,程序正义大于内容正义。区块链技术认为,超过50%的节点发布的信息,都是可靠可信的。第四,能源和资源消耗大。以比特币为例,挖矿,生成货币的过程,非常消耗电力和储存空间。具体而言,又体现为信息安全、智能合约漏洞攻击、挖矿黑产、高算力和衍生风险、交易所的安全等几个方面。



腾讯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新技术安全首席研究员翟尤认为,Libra发布后,将成为国家竞争新的战场。虽然在移动金融领域,我国已弯道超车,但数字货币出现有可能使我们再次落后。这种数字货币,如果还是跟美元紧密挂钩,最终还是以美国为主导,可能出现Libra的美元全球化的趋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涛认为,私人货币承担着缓冲的作用。加密货币、私人货币起源于一个安全资产缺乏,以及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需要。然而,却难以挑战美元地位。其更多强调的是货币中的一个维度,或者是少数几个局部维度。在国际货币体系的过渡中,它起到了桥梁作用。



腾讯安全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任禹臣认为,Libra具有作为国际化货币的野心和潜力,反映了国际化货币的发展趋势。未来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也有和各国监管的相融问题。它可能起到鲶鱼的作用,引起金融治理的发展和完善,甚至引起国家治理水平的进一步的提升。



华东师范大学经管学部助理教授葛劲峰认为,如果政府利用数字货币的工具,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变未来金融体系和我们金融监管的框架。比如,在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的背景下,可能是每个人都在央行开个户,存款业务都由央行来做。这时央行的货币政策的调控的有效性,会大大提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樊潇彦认为,应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认识数字加密货币的问题。货币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信任。安全资产就是物化的、量化的信任。目前,可进一步探讨在国际货币IMF体系以及联合国的治理体系中,废除美元和美国一票否决权问题。


总结:以多学科视角应对数字加密货币的冲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袁志刚总结指出,多元学科碰撞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学、金融学、历史学、法学以及技术的专家主要探讨了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数字货币的历史、特征与趋势,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关系。二是金融服务的私有产品与公共产品,私权与公权,法律规制与技术安全的问题。另外,还有国际货币体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等问题。必须承认,数字货币的未来,对国际货币体系与的商业银行体系均形成了冲击和挑战。目前,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学术的思想 有思想的学术 


聚焦中国问题 

秉持人文立场

转载 | 合作 | 咨询 | 建议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欢迎一起“探索与争鸣”


更多精彩,尽在探索与争鸣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杂志讯息


《探索与争鸣》2019年10月新刊

|   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

 一个人的四十年

从“佛系”到“油腻”:青年的自嘲和嘲他

“马云爸爸”:数字时代的英雄崇拜与粉丝加冕

| “狂人日记”百年祭

重识中国与世界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城市与文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