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未正式进入短视频赛道,试水者为什么不是马东,而是姜思达?|独家专访

2017-07-23 王小琦 三声


对于米未而言,《透明人》负担了重要作用,他们想拿这个项目跑通短视频领域。对姜思达而言,这档短视频节目可以理解成将个人公众号“思达帕特”运营到稳定状态后的“不安分”,也是这个“有名的年轻人”好奇心的输出口。


作者 | 王小琦

采访 | 王卓 王小琦


“内容人看到技术性趋势,第一反应就是先冲进去看看。我们明确的事情是:坚持原有的内容逻辑,而不是迎合。”米未传媒联合创始人、COO牟頔对《三声》(ID:tosansehng)说。

 

米未对短视频赛道准备已久。2017年1月11日的一场活动上,米未传媒创始人、CEO马东表示,自己经常在早起刷牙时不停地刷短视频看。牟頔当时也表示,米未将进入到短视频内容生产领域。

 

半年后的6月27日,这档名为《透明人》的短视频节目正式上线。《透明人》第一期采访对象是TFboys的粉丝。随后,该节目以每周一期的速度更新。在已上线的四期节目中,涵盖的采访对象除TFboys粉丝外,还有鹿晗经纪人杨思维、王者荣耀战队QGhappy和AG超玩会,以及Sunshine组合。

 

《透明人》节目截图


对于米未而言,《透明人》负担了重要作用。“我们想拿这个项目跑通短视频领域。”对姜思达而言,这档短视频节目可以理解成将个人公众号“思达帕特”运营到稳定状态后的“不安分”,也是这个“有名的年轻人”好奇心的输出口。

 

重要的是,在这个体量不大、商业化尚未开始的短视频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米未这家公司的内容思路、产品体系和对商业化的理解。


“第一反应是自己也想做一个”


《透明人》采访TFboys粉丝


目前米未麾下的短视频项目除《透明人》外,还有7月17日上线的一档由网易新闻与米果文化联合出品的短视频《说说而已》。由颜如晶担任总制片,马薇薇、胡渐彪、邱晨、周玄毅、黄执中等“说法家”用“怼醒”的方式回答网友的问题。

 

在这个项目中,米果主要负责节目的内容创作及制作,并与网易新闻共同从节目内容分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说说而已》偏向平台定制,初涉短视频领域,即成为网易新闻的优质娱乐IP。而《透明人》,是米未在短视频领域的主动探索出击。

 

最开始,米未曾考虑过让马东亲自尝试短视频产品。不过,一方面这会让本身就承担管理和内容工作的马东投入额外精力,提升试错成本;另一方面,这个尚在试验中的产品,需要非常专注地投入,并敏锐地持续关注。

 

在牟頔看来,米未最核心的内容驱动力是“人”,那些“有价值观、表达欲”的人,“他们擅长做什么”,这被视为米未开启新一轮内容创作的出发点。

 

在排除马东亲自上阵的可能性后,米未开始将自己旗下具有内容生产能力的艺人进行排列组合。今年跨年时,牟頔找到了姜思达,后者也正在琢磨开个工作室,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并维护粉丝社区,并寻求更多可能性。

 

“个人公众号运营到比较稳定的状态。你可以再往电商、2C的方向变化。我还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但是觉得自己的内容可以找一个新的呈现形式。”

 

姜思达也注意到了短视频正在成为内容创业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思达是思想特别先锋的孩子,开放度很高。去年papi酱等博主陆续出来,他每天趴在网上看这些东西,第一反应是自己也想做一个。”

 

姜思达如此回忆自己在当时的想法:“短视频形式这么棒,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搞笑是唯一的内容吗?我觉得不是,我相信有很多情感和思考层面的东西。”

 

在牟頔看来,姜思达除了有敏锐的好奇心,还有很强的执行力。虽然是公司签约的艺人,但更具媒体人属性,加上学新闻出身,对新鲜事物有兴趣。

 

“我和他说,你不要把这个内容简单当作是一个话题,你得是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它的生死、推进、调整,甚至商业方向,你都要负责。我们会去推动我们能做的,但内容只能靠你全力以赴,你必须是那个领头羊,带着团队往前跑。”

 

于是,米未为短视频项目从综艺核心导演组里抽出人手,加上实习生和姜思达一共7人。与2016年孵化出的米果文化一样,2017年3月,米未又孵化出了以姜思达为创作核心的逆溯文化。

 

这一过程中,马东和牟頔将自己的职能设定为“编辑”,以制作经验为基础选择阶段性参与的方式,例如把控哪些话题能聊,哪些可能有风险。

 

在米未的办公室中,这7个人的短视频团队占据了其中一个隔间,并称之为“水晶宫”。在项目筹备期间,他们在里面闷头策划,每周一开选题会,每周至少一次、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点子。直到4月12日,米未传媒官方微信号“东七门”首次公开姜思达为筹备中的短视频节目《透明人》的核心创作人员。

 

对于姜思达来说,成为短视频项目的核心并且逐步进入公司化、流程化运作,也是一种不同于之前的工作方式。“之前是一个作坊式的内容生产,我今天想起来公众号写一个,不想写就不写。由作坊式内容生产变成一周一个会议一个产品,这中间必然有一个思路上的转变,从满足自己的需求,到满足大家需求的转变。”


“我的欲求就是我想了解”


《透明人》采访Sunshine组合


《透明人》的官方定义为“先锋的短视频采访节目”。在姜思达的眼里,采访也是通往他所追求的表达内容的最好形式。“这档节目需要满足年轻人好奇心、激发年轻人的‘思考需求’。”

 

“采访工作是你把信息挖掘出来交给大家,其实很难,有很多技术上的东西。但我仍愿意把短视频交给这样一个本质:我把信息带给大家,我把话题里的一些矛盾点带给大家,剩下的你们自己去看。”

 

换句话说,在《透明人》项目中,表现形式是被最早确定下来的,并且获得了牟頔的支持。“很凑巧,我本来最初想让马老师尝试的短视频也是采访形式。”牟頔说。

 

对于部分粉丝来说,作为采访者的姜思达并不符合期待中的样子,至少在观点和态度的强度方面明显低于之前。某种意义上,在流量敏感度很高的短视频领域,“弱化”已有人设或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理所当然与不可理喻”的认知冲突是当下观众乐于见到的形式,也让节目风格更鲜明。正如许知远在自己的访谈节目《十三邀》中选择“带着偏见出发”,在一系列的具有传播性的内容中,都可以看到制造冲突、展现冲突、在冲突中得出结论。

 

姜思达相信“距离感”是正确的:在意识到自己能够有效引导观众思考方向的同时,他将尽量避免在节目中夹杂太多个人情感,甚至通过采访的形式来“消除偏见”。“我比较偏理想主义,打通不同群体之间交流的障碍,一定不是靠把他们隔绝开。我不让你看到我,不让我看到你,这个偏见会永远存在下去。”

 

但是,姜思达会将对于采访话题的自我理解、表达和心得留在公众号中,“配合使用,比较稳妥完整地呈现”。“每个内容生产者最原发的,一定是自己对一个内容的欲求。我的欲求就是我想了解,怎样的形式便于我去了解,我就选择怎样的形式。所有人都是需要转变的,我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自己想要的转变。”

 

节目的处理方式,特别是选题体现出姜思达的思路。据他介绍,《透明人》的选题遵循一些基本标准:第一这件事背后可能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第二会激起大家的好奇;第三能产生很大的情感共鸣;再次包含热度;最后可能是只个人审美取向——姜思达耸了耸肩:“有的选题也很简单,我就是想做。”

 

按照流程,在选题确定之后,团队开始接触和争取合适的采访对象,但是拍摄制作这样的硬工作却成为姜思达面对的一大挑战。牟頔按照专业制作人的视角来看,第一次拍回来的素材,景别、灯光、拍摄节奏,她感到并不满意,甚至很普通。

 

她告诉姜思达,“只能靠后期卖力,如果后期救不回来,在我看来就拍废了,那别播,我们重新搞。”随后,姜思达和团队开始泡在后期机房没日没夜地剪辑,尝试各种包装手法,讨论如何制造亮点。“要加什么不要加什么,什么太多什么太少。”

 

姜思达告诉我们,“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我一定要关注到这个程度,它才有可能性。如果我拍了一堆东西,剪出来却是电视台式的剪法,会有一种很矛盾的感觉。”

 

关于短视频内容,姜思达在摸索的东西还很多,而这也是整个行业创业者和创作者的整体感受。例如在节目上线后,很多观众留言表示:“太短,不过瘾。”实际上,仅仅围绕最佳时长,目前各个平台就有诸多不同的声音和评判标准。

 

“很多人告诉你短视频的公式,看到多少秒会嗨、多少秒会关、最佳时长是多少。我们刚开始要尊重大家的习惯,不妨先按照这个方向尝试,反馈说可以更长一点,我们就更长一点。”姜思达对一项数据颇为自豪——90%的用户看完了全片。

 

这种对于用户意见的快速梳理和理解,并且及时采取调整方案,以推进试错效率的办法,在米未的不同产品条线都可以看到。

 

姜思达说,“未来如果我的风格摸索得非常清楚了,关注《透明人》的人群诉求基本趋于某种形态,我们也会形成一个总结式的slogan。但是,现在我不想反向框死。”


“你要有自己的东西”


《透明人》采访鹿晗经纪人杨思维


如何变现是短视频行业整体的挑战,也是这一波创业热潮目前遇到的最大难点。对于从长视频娱乐内容起家的米未而言,至少在之前领域有过较为成功的商业化经验。

 

“就当年的网综行业来说,在《奇葩说》之前也没有赚钱的网综,但是我们还是依靠巨大的内容推动力量,让商业的东西捋顺。”

 

在牟頔个人的理解中,这样的逻辑将会继续存在于短视频行业。“对我们来说,这一轮无非是形式变了,从长到短,会有一些手法和技巧上的变革。但是内容就是内容,内容最核心的东西是情感上的、是关于人心的,基本创作规律并没有大的突破。”

 

基于这样的判断,牟頔才会在《透明人》第一期拍摄结束后介意素材没有达到标准。在她看来,一个好的内容产品,每一个步骤都要在80分以上。

 

“短视频基本上都是在移动互联网播出的,现阶段市面上一些比较火的短视频,目前制作没有那么高要求。但是我不觉得这个情况是持续的,当更多更好的东西出来的时候,这样的内容就会被放下去。”

 

姜思达团队在这个意义上延续了米未的内容逻辑。“我提出素材没拍好时,他没有认为自己懂内容就行了,或者觉得质感不好不影响内容核心,而是用剪辑的方式尽力弥补拍摄问题。这在我看来代表着更好的品质,不执着于自己擅长的东西,而是从产品的角度多方面思考。”牟頔说到。

 

姜思达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每次都要把每一集的经历重新掰碎了来考察。这期我该怎么做,该怎么处理这些素材。现在每个采访都要在一个小时以上,录得很多,这样后期才有保证。”

 

一定程度上,《透明人》的内容定位也与目前一些短视频平台的信息流模式并不相符。换句话说,米未的商业化信心依然是:“内容的能量密度到达了一定程度之后,不需要去借助热点。你要有自己的东西。”

 

根据牟頔的介绍,《透明人》上线刚满一个月,已经陆续有人找到米未希望进行商务接触,不乏一些艺人希望获得曝光——有亮点的短视频采访与传统通告的套路采访相比,在传播上存在更多流量可能性。

 

不过,米未对此保持了谨慎的态度,不仅在于短视频内容和节奏仍然处于尝试阶段,也在于过早进行商业化无疑将增加试错中的品牌成本。

 

“短视频本身是一个低成本、快速迭代、更互联网的产品。具体走到什么方向,都是边走边看,边做边吸收反馈,直到调整到公司认为合适了,和口碑、宣传力度的匹配度涨到80分,我们再考虑商业化。”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



跑男漫威 | Honey CC | 魏明三次元咖啡馆 | 娃娃机 嘻哈 | 西部世界 | 香港 | 知识付费 | 乐视影业张昭 | 专访俞永福 | 异形 | 精酿啤酒 | A站 | 柠萌影业苏晓 | 深夜食堂 |  音乐节 | 企鹅影视 | 中国第一天团 | 芒果TV | 爵士乐,即自由 | “第三梯队”院线 | 知识付费 | 摔跤吧,爸爸 | 周健工 | 私人影院 | 直播监管 | 丧茶 | 贾跃亭 | 仙剑 | 马东谈狼人杀 | 博纳 | 快手 | 大悦城 | 樊登读书会 | 网吧复活AVG | 青岛影都 | 速8 陈可辛 | 娃娃机 | 微博短视频 | 电影巨头业绩对比 | 奇葩说 | 腾讯影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