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口述影像+触觉导览——戏剧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Sundayliver Author 草头芸

编者按:2021年,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与柏林戏剧节合作,二度呈现了“剧本市场计划”,邀请中国本土年轻戏剧人执导排演 “剧本市场”的三部剧作,将其介绍给中国观众。在此次剧作呈现过程中,我们还首度与无障碍工作者进行了合作,以期将剧作介绍给更多观众/听众。受歌德学院之邀,田芸凡担任了《鸡笼》《动物之名》的口述影像员,并与导演肖竞合作, 为前来体验《动物之名》的视障人群提供了触觉导览。


触觉导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口述影像是艺术还是一种服务?下文中,田芸凡从她的工作经历出发,为我们带来了她的观察。


不止听得见还摸得着 | 口述影像之现场的魅力
作者 / 田芸凡
转载自公众号“Sundayliver”


工作中的口述影像员Tianna | © 歌德学院(中国)

“欢迎来到舞台剧《动物之名》的触觉导览,我们刚才进入的是歌德学院的大门。歌德学院是一座外观为砖黄色的建筑……现在我们通过三节台阶来到舞台上,也就是剧中的地铁站。舞台面积为9米3乘7米1。剧中角色海伦娜,也是从这个地方上场的......”

这是2021年12月份,我在北京歌德学院与柏林戏剧节“剧本市场计划”作品《动物之名》的导演肖竞合作的触摸导览。

你也许好奇触摸导览是什么,这导览词听起来像在读某本详尽的介绍手册。

事实上,为了让视障朋友更好地欣赏现场戏剧,除了戏剧的同步口述影像很重要之外,对戏剧现场的设置,以及整个戏剧的构成,口述同样需要。触摸导览,便是在口述影像的辅助下,带领视障朋友了解剧场空间,舞台和道具设置。



《动物之名》演出剧照 | © 歌德学院(中国)

触摸导览从何而来?

试想我们闭眼在剧场观众席,我们感受到的是音效、背景音乐,和观众发出的反应声音等等。

但是,戏剧由什么构成呢?

画面,动态,声音,和他们制造出的现场气氛?有没有想过,我们通过眼睛所接收到的视觉画面,其实是由很多其他感官辅助形成的。

比如空间感,比如触感。

也就是,我们要为盲人搭建脑海中的“画面”。

这一画面,要尽可能地做到“还原”。

而“还原”的最佳途径,除了好的口述,就是零距离地直接触摸了。

在这一服务的助力过程中,幸运的是,歌德学院提供了很棒的支持环境。

笔者与导演带视障朋友触摸道具

笔者和带导盲犬的视障朋友们在舞台上进行触摸导览

作为现场戏剧的触觉导览的初尝试,我们请了不同的视障朋友做体验反馈。

其中有非视觉摄影的爱好者,有提倡关闭视觉在黑暗中关注联结的心理引导师,也有视障自立生活训练营的工作者。

“触摸导览环节的设置,对于视障者通过了解舞台及道具进而更充分的欣赏戏剧是有帮助的......这是我第二次现场听Tianna的口述,感觉非常棒,尤其在奥斯卡和海伦娜两次关于电话线的动作的口述上,给我触动很深。那个细节我自己看不到,但是那个细节对我理解戏剧理解人物是有很大帮助的。”

“口述影像员的语气轻声淡雅,就像一个小姐姐跟你一起看剧,时不时地转头小声告诉你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完全不会让你出戏。由于口述影像增加的这部分信息,我的现场互动体验感也增强了不少......因为前面触摸了真实的道具......的确会更切实地想象到演员们使用它的样子了。”



《动物之名》演出剧照 | © 歌德学院(中国)

“触摸导览部分,我觉得对于我们很好地去了解剧中人物是很有帮助的。作为一个有过视觉经验的视障者,在知道更具体的信息之后,脑中的画面是更丰富的......口述不会让我们看剧分心,而是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表白一下小姐姐的声音。”

这部剧中,所有角色围绕着一名现场看不到的角色——跌进地铁轨道的亚历山大,展开着营救的故事。

虽然亚历山大没有出现在台上,但扮演他的演员在后台同步进行着表演,实时影像通过屏幕传达到舞台上。

你瞧,许多的“看不见”,通过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呈现”,而过程甚至是艺术。

在一次关于口述影像的会议讨论上,有人提问说,“口述影像到底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服务?”

我想说,艺术与服务并不对立。

艺术无用论已过时。

艺术带来的作用从拓展到疗愈,从融合到启迪,其实用范围已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服务的标准,也不能再以简单的“解决需求”的涵义来指代了。

我认为,服务于视觉艺术的口述影像,不单要遵循服务的宗旨,了解服务对象所需所想,不妄加个人二度创作,更要怀揣艺术核心,精进口述语言标准,不松离不违背艺术主体。

好的服务一定是艺术,因为它有着严苛的境界体系。不仅仅触摸导览,口述影像作为无障碍服务,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图为 口述影像空间里的我
Tianna 口述影像员
让语言成为视觉



— 更多精彩 —

· 我是“记者,残障人”,而不是“残疾人记者”
· 《健听女孩》之后:我们还可以做这些…
· 最大的困难是跨越隐形障碍
· 如何把表演“讲述”出来?口述影像员和他们的工作日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