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亚,在水一方

2016-09-08 王玉 换读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换读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海子最著名的一首诗。

 

客居里约,每天与浩瀚的大西洋比邻而居之前,我对大海浩瀚辽阔之美的认识全部来源于一个叫做三亚的城市。

 

在飞往海南的飞机上,贴窗俯视,机翼下的海南岛,完全是一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色彩浓处,野性犹存。椰林、海风、沙滩、帆影……看海天一色,烟波浩淼。



 

三亚地处北纬18°,古称崖州,也称鹿城, 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时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


大概从唐代起,三亚便一直被认为是边陲蛮荒的“天涯海角”,长期被作为贬黜罪臣的流放之地。


古代一批名臣学士因政治斗争被贬黜到三亚谪居,朝廷将一些“明星级”的要犯发配到三亚地区,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思考人生,想到自己站在天地的尽头,前方无路,归程无期,就是一声叹息,这千年的一叹,便叹出了天之涯 44 34094 44 15091 0 0 4491 0 0:00:07 0:00:03 0:00:04 4490海之角的由头。


在古代,荒凉落寞的三亚,现在却是趋之若鹜的黄金海岸。椰林、海风、沙滩、帆影,三亚之美在于它的椰风、大海、沙滩和阳光。


海南岛遍生椰树,较之其他地方,这里的椰树更加挺拔高大,仔细观察,它们的躯干普遍高大,极少斜生或弯曲,果实硕大,果汁清亮,格外爽口。

 

一直固执地认为,三亚之所以风情万种,美色撩人,完全是因为阳光给予生命的恩赐,海水因它而湛蓝,椰树因它而翠绿,沙滩因它而皎洁,少女因它而妩媚,红豆因它而相思。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红豆,是生长在三亚山野间的一种果子,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成熟的时候,它的果实便裂开,暴露出一颗颗迷人的鲜红的椭圆形的豆粒。


未来三亚前,我一直把杏花烟雨江南当作红豆的故乡,原来是大错特错了,深怨王维老夫子把这个南国的范围写得太广阔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天涯在白居易的诗歌里频频出现,营造了一种地老天荒的别离和一片凄清的惆怅。




天涯和海角位于三亚市区23公里处,两个翡翠般的半岛伸入碧波浩瀚的大海,生生不息的浪花在两个半岛中间雕琢出20公里的半月形海湾,就是天下第一湾——亚龙湾,但见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洁白细腻,海天一色,海鸥低翔。


天涯海角,在古代意为世界的尽头,恋人可以到这里体会“天涯海角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的誓言,但是据说,你不可以同时看两块石头,从政的人更不能看,“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是达官贵人们不想看到的窘境和尽头。

 

三亚也是一个让人顿悟的清净所在。


波涛汹涌的南海上,一尊108米高的观音圣像凌波伫立在观音岛上。宝相庄严,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浩瀚碧波中褪去繁华,回归自然。


“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我们经常说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指的这座面朝南海的山。


据史料记载,唐朝高僧鉴真和尚为了弘扬佛法,几次东渡日本,都没有成功。在他第五次尝试东渡的时候,情况更糟糕,他和随从在海上稀里糊涂地东漂西荡,心力交瘁,很久了才看见陆地,便立即停船靠岸。


上岸后,才发现此地清幽无比,与佛教修身养性时需要的场景极为接近,心中大喜,不能去日本和海上漂泊的焦虑和不快很快就消失了,便决定暂时居住下来,借机布道传法,并修建了一座寺庙,便是今天我们所见的南山寺。


但鉴真和尚在南山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这个一心东渡日本的虔诚僧人,很快又开始了他的东渡行动,也就是第六次东渡,最终成功达到日本。从此南山和南山寺名气甚隆,香火不断。


据佛教经典记载,慈祥善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拯救普渡众生,曾经发了十二道宏愿,其中第二道愿望就是希望能长久地居住在南海,也就是“常居南海愿”。


这座南海之滨的南山便成了观世音菩萨渴望常居的最佳去处。南山便成了祥瑞的地方。




这种祥瑞福泽的地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往往又演绎成福寿文化,南山由于因缘时会等原因,便延续和继承了这种在中国人心中扎了根的福寿文化,与东海一道成为这种文化的两个地域代表符号。


其实南山寺的建筑样式,与内地的任何一处佛教寺庙大同小异,这一点与东海上的佛教胜地之一的普陀山有极为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建造在岛上的,鉴真和尚两个地方都莅临过,都是香火不绝,虔诚者甚众。


两座为普渡苍生而建筑在大海上的寺庙,似乎就比建造在深山老林中的古刹多了一种别样的韵味,其道场似乎也显得更加壮阔,而无边的大海,似乎也正是僧侣们乘坐慈航之船,必须航行的境界。 


诗人在追逐无边的海水而急于回到心灵的故乡,僧侣则在一卷经书、一盏清灯的陪伴下,倾听永恒的涛声,为苦难的苍生寻找心灵的家园。


因为有了大海,佛心和凡心在鼓荡的潮水声浪中相携;因为心灵,诗人和僧侣做着同样的一件事:追寻着“无”的至高境界!


无论是道法自然,还是我心若禅,为的就是一个拯救,一个救赎…… 在那里,世界浓缩为经卷,每一次翻阅,都有信仰发出的声音。 真正面朝大海的,除了诗人,就是寂寞的僧侣了。 

 

月夜,静坐海滩,看明月姣姣、听涛声阵阵,碾碎的思绪,如柔丝般在心中波涛起伏,点点滴滴,缱绻于心中,有酸、有甜、有苦辣,默默地对自己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诗经所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知道,来三亚的人们是否在寻找心中的伊人,但是三亚,对于整个中国版图而言,仍然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处休闲所在,它温暖而祥和,美丽而自然。叫我如何不想她?




王玉:志在远方,醉心文字


往期精选(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


-END-


作者简介

王玉,自由撰稿人,文字滋养心灵,旅行丰富生命。

作者授权【换读】微信平台首发

转载请清晰保留原创作者【王玉】的信息

图片:网络


换 读   |   原 创

我是小安。私微:anny4729
靠着恩典,万物生长、得以丰盛。

不止于换读

接受书评、影评、散文、随笔投稿(暂无稿费)

jiaohuanyuedu@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换读原创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喜欢请点赞,转发朋友圈也是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