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专栏|古人煮饭用的是这个~
你知道最初的陶器
是怎样制作的吗?
炎帝时期的制陶工艺
对高平陶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今天推出
《神农炎帝功绩与高平文化遗存》
系列文章⑦
《作陶为器,冶制斤斧》
作者:申小锋
《资治通鉴外纪》载:“神农氏作陶冶斤斧。”有了陶器,可以贮藏和蒸煮食物,改善生活条件。
在古人类最早没有掌握用火技术之前,使用的容器主要是葫芦科植物的果实,用来装水、装种子等。随着人类学会用火,随之也打开了利用火改变世界的大门,陶瓷的发明就始于此。如果从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算起,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近2万年的历史,即人类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工用火和熟悉粘土性能是发明陶器的两大前提,先民在生产中发现,黏土加水后可塑性增强,能捏出各种形状,晒干后还会变硬,但一碰到水则又潮解。最初人们用火限于生活,或者是用来烤熟食物,也在山洞里燃起不灭的篝火用于取暖和驱赶野兽。慢慢地人们发现,被火烤过的土块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这一点让他们得到了启示,由此开始了人工烧陶的探索。
炎帝功绩——抟土作陶
最初的陶器是捏胎法,仙人洞遗址发掘的陶片就是捏胎法,把一团黏土擀薄,用手捏成罐的模样,阴干烧制成型,就可以用作锅釜。从仙人洞的洞内岩画来看,他们经常猎杀鹿,而挖掘也发现了很多煮过的鹿骨头,不难想象,当年他们经常在洞里“吃着鹿肉火锅唱着歌”。但手捏的陶器厚薄不均,受热后容易炸裂,也有不少时候吃着吃着锅炸了,鹿肉汤洒了一地,令他们扫兴。慢慢地,陶器制作发展出了泥条盘筑法:把泥搓成细条,盘成一个容器的形状,再用木板拍打使其粘合、变光,晾干后就成型了。至今流传于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土陶仍然保留着当年制陶的工艺。此后,关于陶器的发现出现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断层,考古学家甚至一度怀疑,陶器被发明后由于各种原因曾经失传,后来于9000年前又重新被其他部落发明出来。
炎帝寝宫
泥条盘筑法制作出来的器壁较厚,表面亦少光亮,烧成温度较低,胎质较软,陶衣呈灰黑色,很容易脱落。随后先民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轮制法,并由慢轮进步到快轮。尤其快轮的发明,快轮成型技术是在长期使用慢轮修整技术基础上改进的,它使陶器的造型更加优美,纹饰更加多样,艺术性更加增强,表面更加光滑干整。轮制法的科学性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制陶业。烧制技术的改进,是制陶工艺的又一次大飞跃,改露天烧制为窑内烧制,使烧制的温度提高到上千度,制陶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
从作陶到冶斤斧,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铜片早在距今6000多年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现,距今5000年左右。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先后发现铜器,如青铜刀、黄铜锥等。铜器的出现更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兴起。也许,神农时代末期曾经经历了一段石、铜并用的阶段,黄帝也正是依靠冶铜业的发展战胜了炎帝,打败了蚩尤。
从高平周边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等遗址发掘情况看,炎帝时期制陶工艺应该是从盘条泥筑法到慢轮拉坯法过渡的过程。而高平是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唯一一个传承了陶器所有烧造工艺的区域。除红陶、彩绘红陶失去市场被淘汰以外,压光灰陶、黑陶、琉璃、珐华至今仍在高平小规模生产,这不得不说是陶器制造史上的一个奇迹。高平河西回山村仍在生产压光灰陶,高平人几乎家家户户要有两个灰陶砂锅,一个用来熬小米粥,一个用来煎药,也许这就是炎帝当年流传下来的指定用锅。黑陶在马村镇一带窑烧不断,它采用快轮拉坯和窑内烧制,并在烧制中实行渗碳处理,后期磨光,使得陶器呈现出“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成为省内有名的地方文化特产。琉璃和珐华堪称陶器发展的划时代产品,琉璃器中的唐三彩名噪一时,多用于建筑装饰和冥器,高平米山至今仍烧造佛像造型的琉璃制品,受到各地琉璃收藏爱好者的欢迎。珐华与琉璃区别于釉色,元代时诞生于山西阳城、高平一带,兴于明清,清朝中期时断烧近300年,于2016年在高平复烧成功。2019年珐华瓷参加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荣获“神工杯”工艺美术金奖,被誉为“山西三宝”之一。
在高平灰陶、黑陶或者琉璃、珐华的窑前,看着窑火熊熊燃烧,很自然就想到一个词——薪火相传。这个词的意思是: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而通过制陶业在高平的发展,更能看到炎帝文化的代代传承,这真是一种文化的幸运。
长图
领略古人生活
是不是很震撼?
明天我们将推出
系列文章第八篇
《始制弦琴,初定音律》
敬请期待
关注太行日报微信平台
重磅权威信息
您才不会错过
太行日报头条特选(戳下方标题)
• 放假通知!
作者:申小锋
编辑:白慧 / 责编:王伟
版权声明
本微信号中记者采写的新闻,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取得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的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190021
微信广告合作
13903568008、1366356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