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你可能用了假动态
近来关于DR技术的讨论异常火热,说到目前热门的DR技术非动态莫属。目前市面上真正的动态平板DR层出不穷,随着国内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厂商如万东、东软、普利德、康达都在朝着医患所受辐射更少、图像质量更清晰的目标不断迈进。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动态平板DR重点在“动态平板”四个字,一个字都不能少,无论是少了“动态”二字还是少了“平板”二字,那都是假动态平板DR。然而现在仍有厂家将低端的CCD DR包装为“动态DR”在广大基层医院大行推广。
用CCD来做动态的不良后果曾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讨论,CCD作为高分辨率探测器在医疗领域已经是一种落后的技术众所周知,CCD剂量大、图像失真这是CCD光学结构的致命缺陷导致的。CCD的问题是先天性的,不可避免亦不可改良,这里笔者就不一一说明。为了消除困惑,探寻真理,笔者实地探访了一家装有CCD“动态DR”的医院,实际全程体验了使用CCD“动态DR”拍摄的过程。
笔者探访的医院是一家基层医院,只有这一台机器,所以机器在医院也需要做一般的X光检查、体检等项目。因为床面离地太高,患者不能顺利爬上诊断床,卧位检查需要将床面立起来垂直地面后患者站上去再放平,这让医师和患者都叫苦不迭。对于医师来说,操作过程太过于漫长和繁琐,要是碰到体检项目真的是伤不起了;对于患者来说,身体本就不适,还要经过种种煎熬,有可能二次损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CCD“动态DR”一直声称其在静态拍片时,与普通DR摄片效果一模一样。那我们分别从拍摄时大家最关心的剂量以及低对比度、空间分辨率来看看究竟是不是如此?
我们在现场用CCD“动态DR”拍了一张最具代表性部位的图像--腰椎侧位,同时用计量仪监测实时剂量值。“动态DR”在拍摄条件为92kV、320mA、85.0mAs的情况下,实时剂量显示为7.15mGy。
而普通DR在几乎一致的条件下拍腰椎时剂量只有1.28mGy。可以看出CCD拍摄是多么危害医患健康。如果是要拍摄动态图像,那辐射剂量简直无法想象。
结论1
CCD“动态DR”拍摄同一个部位时患者受到的剂量是普通DR的5倍多
那么低对比度呢,我们来看一下在条件为67kV、320mA、20mAs时CCD“动态DR”的低对比度。可以看到图像边缘已经有不清晰的现象,而中央更是模糊不清。
同等条件下,普通DR的拍摄效果为下图。无论是边缘还是中央都清晰可见。
结论2
CCD“动态DR”在拍摄时的低对比度明显劣于普通DR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空间分辨率,我们的线对卡显示在60kV 320mA的条件下,CCD“动态DR”的分辨率只有2.8lp/mm,远远达不到所宣称的3.5lp/mm,对临床诊断造成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医师误诊。
而也在同等条件下,普通平板DR的分辨率可以达到3.4lp/mm.
结论3
CCD“动态DR”在拍摄时的空间分辨率明显低于普通DR,影响诊断
以上3个结论都是笔者在医院实实在在看到的,图像根本达不到诊断要求,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剂量本是我们从业者不容轻视的两个字,而CCD“动态DR”直接选择了忽视剂量,罔故医师和患者的健康,笔者认为,忽视剂量的X光检查无异于谋财害命。
在探访当天有一个骨裂患者来医院检查,在拍片结束后笔者认真查看了图像效果,图像能看到骨裂位置,但是当医师将骨裂位置放大时,受伤的位置竟然神奇地消失了。医生以为自己眼花,但是重复几次操作仍是如此。笔者这才明白,我们一直所说的CCD“动态DR”的图像质量差、漏诊和误诊在临床上有多么严重,会造成多大的问题。原本的骨裂患者病灶位置直接消失最后诊断成“没病”,要知道早诊断才能早治疗,这样的情况不仅会耽误及时诊治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更有甚者,可能加剧本就紧张的医患矛盾。这都是CCD动态DR成像过程粗暴、图像效果失真导致的呀!庸机误医!庸机误诊啊!
笔者探访完直到现在心情都无法平复,这仅仅是针对辐射剂量做的测试,还没有探究低帧频造成的误诊漏诊情况。西南某偏远地区用户也有因为连续大剂量曝光而产生的负面事件。这样的机器会对患者产生多么严重的危害,也希望国内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让这样的假动态不再危害我们的健康。
用CCD实现低帧率动态,笔者相信国际大牌厂家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完全能达到,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能给后人一个交代,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真正从患者角度着想,这才是一个负责任厂商的行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诊断放射剂量的国家标准要求,但是现在没有不意味着永远没有,连几年前福岛核事故的海鲜食品都上今年央视315晚会了,这一天还会远吗?
据某厂家官方宣传该产品推出后做了200多次推广会,告知精准医疗、世界第几、国人骄傲。笔者也专程咨询过一些省被邀参加过的放射主委,所有人都坦言本着对患者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己医院不会使用CCD的动态产品。
二百次多的热舞、换不来你的一次回眸。这个莫非正如圣经故事所说,担心转头去看正在毁灭的索多玛城时,瞬间变为了盐柱。
来源:中国医疗科技网
相关阅读
从需求到创新, DR路向何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采访小记
从3千万到20亿,看康达医疗如何快速成长为医械领域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