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外交处在关键岔路口
作者
王付东(Wang Fudong),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近期,保守倾向的尹锡悦当选韩国新总统,韩国外交走向引起密切关注,有些自媒体甚至声称韩国或成为“东方的乌克兰”。当然,韩国与乌克兰的国情和地缘情势不同,不能简单类比,但这种担忧也非空穴来风。
尹锡悦团队在竞选过程中主张韩国放弃在中美之间的战略模糊、把强化韩美同盟作为首要目标、追加部署萨德等。新总统当选后的一系列做法表明,上述主张并非单纯的选举语言。新政府内定的外交安保团队都是清一色亲美派,4月初访美的当选总统代表团明确要求构建韩美全面同盟、增强“延伸威慑”、加入QUAD,甚至要求美国在韩部署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等战略武器。鉴于保守阵营向来批评文在寅政府对中国和朝鲜“屈从”,新政府对中国强调“相互尊重”,对朝鲜强调“原则”,其潜在含义不言自明。
韩国外交将出现重大调整,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大国竞争加剧、朝鲜的威胁等加剧了韩国的不安全感。韩国地缘上处在大国之间,又是分裂状态,对国际格局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俄乌冲突进一步刺激了韩国民众和精英与美国深度捆绑的要求。虽然也有声音主张吸取乌克兰教训,在大国之间保持谨慎平衡,但在保守势力看来,美国长期仍会是第一科技和军事大国,韩国仍要牢牢绑定美国,防止被美国抛弃。
应该明晰的是,韩国没有亲华路线,其主流外交主张是自主路线和亲美路线。进步势力多是自主派,主张韩国不应盲目跟随大国起舞,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外交和国防上发挥自主性。保守派则多是亲美路线,强调深度与美国捆绑,依靠美国提升韩国的外交和安全情势。而且,韩国的自主和亲美也并非泾渭分明,自主派也强调韩美同盟是基础,亲美派也强调通过依靠韩美同盟增强韩国自身的国防、外交能力。两者在外交和国防政策上也颇有延续性。
二是美国在意识形态、国家建构等方面对韩国有着长期影响。韩国民众和政治精英对美国“再造之恩”的感怀根深蒂固,也更认可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美韩长期的同盟关系形成了深厚的经济、科技、人际、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等联系,对韩国选边站队的威逼利诱也与日俱增。
三是韩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国内政策上很难有新突破的情况下,保守势力希望通过稳固韩美同盟获得美国支持,来赢得竞选和稳固执政地位,毕竟美国对韩国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在选举中,保守势力惯于批评文在寅政府对华对朝“屈从”,以此获得民众支持。然而,若果真如此,朝鲜早就与文在寅政府合作了。事实上,2019年以来朝鲜并未展开对韩合作。对华上,文在寅政府并未撤除已部署的萨德系统,近年来美韩多领域涉华合作也在稳步推进,远谈不上亲华。
目前,韩国的外交调整可谓箭在弦上,但调整的力度和方向还不能完全确定,还要取决于各方互动和国内外形势。
影响韩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韩国国内的制衡机制。尹锡悦虽然胜选,但仅比对手多0.7%的选票,是史上最小差距。一直到2024年,进步势力仍将掌握国会中的大多数。而且,多数韩国民众、精英层和经济利益集团虽对美国有好感,却并不愿意本国卷入大国冲突的最前沿。这些都将对新政府形成某种制衡。
从地缘博弈层面看,韩国是分裂国家,如果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无疑摒弃了冷战后期以来“北方外交”的高明之处,正中朝鲜下怀。
随着韩国国力和自信心的提升,希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与文在寅政府的战略自主本质上并无区别。
但是,通过全面向美靠拢提升自身重要性则无疑会形成悖论,反而会束缚韩国外交的空间和灵活性。毕竟,美国和韩国的利益并非完全相同,中国和韩国的利益也并非完全不同。在一系列地区和全球事务中,中国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和提供公共产品方面都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与希望成为国际社会积极而重要一员的韩国无疑有极大的共识。
推荐阅读 ▽
泽连斯基的出路
印俄新交易让拜登不适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报告评析
如何避免台海发生军事冲突
如何看待中国今年5.5%的增长目标
俄乌战争可能导致粮价暴涨和社会革命
王义桅:从千年、百年、冷战维度看俄乌冲突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