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声称能应对两场战争 拒绝中国调停巴以冲突——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吾楼 中美聚焦 2023-10-26
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
   

作者:吾楼‍‍‍‍



本周,美国继续在中东斡旋。经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中东为期1周的穿梭外交后,美国总统拜登对以色列进行了1天的访问,继续声援以色列,并推动向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回国后的10月19日,拜登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讲话,阐述了美国深度参与以色列、乌克兰“防卫事务”的理由,称以色列和乌克兰取得战争胜利“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并向美国国会提出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请求。这也标志着美国接受了当下同时应对两场战争的现实。与此同时,美国在联合国两次否决安理会有关巴以问题的决议案,并消极看待、甚至反对国际社会推动以色列和哈马斯开展和平对话的努力。


美国的这种应对策略充满风险。随着以色列筹备对加沙的地面攻势,其中的不可控性越来越大,局势升级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比如,本周加沙地带加沙城的“阿赫利阿拉伯医院”遭空袭,造成至少500人死亡,其中许多是妇女和儿童。这一事件激怒了巴勒斯坦人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拜登被迫取消了原定的约旦之行。约旦国王也因这一事件临时改变态度,表明只有“有关各方”(主要指向美国)同意停火、停止杀戮,约旦才愿意对话。约旦作为阿拉伯国家的中心,以及巴以问题的重要调解者,没有了它的支持,布林肯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前斡旋将更难。


在“两场战争”中走钢丝


这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外界就在质疑美国就能否兼顾乌克兰。美国国内共和党人也力推优先关注以色列,甚至主张将原计划给于乌克兰的援助转拨给以色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表达了巴以冲突让西方盟友分心的担忧。对此,拜登政府“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同时竭力安抚乌克兰。就在19日拜登阐述援以、乌计划当天,他与泽连斯基通话,强调美国两党都坚决支持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而在10月16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接受英国Sky News采访时也表示,美国“当然”且绝对有能力同时为乌克兰和以色列提供军事支持。


▲10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双边会谈在特拉维夫举行。

但美国支持以色列开展反击,必然引发更多人员伤亡,加重人道主义灾难。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及国际事务教授、中东研究所所长马克·林奇(Marc Lynch)在文章《华盛顿正鼓励以色列发动一场极其错误的战争》中认为,入侵加沙对以色列来说将是一场灾难,美国必须说服其盟友悬崖勒马。以色列呼吁加沙平民在24小时内离开加沙北部,这是一个不可能的要求。加沙人无处可去,他们也不认为以色列方面呼吁他们撤离的呼吁是一种人道主义姿态。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名誉会长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本周在《外交政策》杂志发表题为“对朋友该做什么”(What Friends Owe Friends)的文章,阐述了美国在此次巴以冲突的利益风险以及美国应该约束以色列报复行为的缘由。他认为,以色列反击战略存在缺陷,哈马斯在加沙的地位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美国和以色列需要考虑战争扩大的风险以及此次危机对以色列外交关系、巴以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影响。美国必须敦促以色列改变政策,为可能的谈判创造环境。(详见《美国学者:华盛顿应该约束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不同意”中国现在调停巴以冲突


现在的美国政府上下,竭力避免提及任何和”以色列克制“、“停火止战”及“和谈”相关的字眼。这是拜登政府当前的“政治规矩”。支持以色列毫无疑问是最鲜明的“政治正确”。在这种挺以思维的影响下,美国也排斥当下任何可能推动以色列和哈马斯和谈的努力。10月19日,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Matthew Miller回答记者有关“中国愿意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开展和平调解人,美方是否同意中方调解吗”的提问时说:“如果中国能采取措施防止冲突扩大,那当然是我们欢迎的。但我认为我们的目标与你提到的建议并不一致。”


▲10月18日,美国一票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加沙停火决议。

美国排斥中国此时推动巴以和谈,主要是因为它不希望中国借此时机在中东获得更多影响力,继续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美国口头上说“欢迎”中国发挥在中东地区(对部分国家)的影响力,防止巴以冲突扩大,实际上是提前给中国上枷锁。假如伊朗等国真的卷入冲突,美国就会怪中国未能施加影响力。这种有罪推论在俄乌战争上美国已经对中国使用过。


拜登政府不急于推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谈,将巴以冲突包装为以色列自卫战,也是为了像应对俄乌冲突那样转动战争机器,满足军火商利益,并通过强化以色列自卫,捍卫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这和美国在东欧通过俄乌战争壮大北约、削弱俄罗斯的策略一致。而美国强化以色列自卫,必然会损害巴勒斯坦的利益。无论此次巴以冲突结果如何,巴勒斯坦都有可能继续失去一些(加沙地区)领土。拜登19日坚称美国仍然支持“两国方案”,已是空谈。


另外,拜登政府排斥中国调停巴以问题,也是为了继续打好所谓的“民主牌”,服务于自己的价值观外交利益和连任选举利益,因为美国就是以“捍卫民主盟友”的借口支持以色列。由于中国公开批评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集体惩罚”,美国也乐于放大中国批评,把中国立场置于以色列利益的对立面。这一点从拜登19日的白宫讲话中也能看出。他为了劝说国会紧急拨款同时支援以色列和乌克兰,宣称“哈马斯和普京都是要彻底消灭‘民主国家’。”


本周文章《管控中东局势亟待中美协调合作》认为,中美两国应对此轮巴以冲突的外交手法和思路不同,但双方立场也有重叠之处,包括避免局势升级,加紧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并支持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问题。两国完全可以借此轮巴以冲突开展协调,避免中东局势失控。中国更应该推动地区及全球访问内更广泛的合作,尤其帮助阿拉伯国家发声,发挥该有的地区作用,帮助寻找符合整个中东利益的持久巴以解决方案。


在美国积极筹备下月中美峰会之前,这一轮巴以冲突是两国加大双边和多边外交协调的又一契机。


其他


10月17日,美国朝鲜事务特别代表金圣(Sung Kim)通报他与韩日官员会晤成果时称,朝鲜和俄罗斯目前的关系“非常令人担忧”。朝鲜向俄罗斯运送武器的做法“很危险”,影响到地区局势的稳定。金圣重申了美国为保护盟友作出的承诺。


10月18日,美国加州州长办公室宣布,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将在周一访华,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洁净能源,促进经贸发展和旅游等议题同中国有关省市和对口部门交流与合作。中国对纽森访华表示欢迎。


10月19日,五角大楼发布的《2023年中国军力报告》称,截至5月份,中国拥有超过500枚可使用的核弹头,到2030年将拥有超过1000枚核弹头。此外,报告也表达对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高超音速武器库的担忧。


10月19日,根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美国亚洲协会以视频方式共同主办中美1.5轨对话,双方围绕“加强沟通合作,管控矛盾分歧,共同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进行坦诚、建设性交流。


10月20日,路透社引述三名美国消息人士的话称,在华盛顿寻求稳定对华关系之际,美国总统拜登预计将提名其白宫亚洲事务高级助理、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担任常务副国务卿。







►►►

推荐阅读


中美交流基金会于世界青年峰会宣布成立“青年领袖奖学金”——呼吁建立中美和平伙伴关系


中国崛起到顶了吗


中国的外交政策困境


中国留美学生的三十年:1991-2021


中美“马耳他会晤”释放的积极信号


美商务部长访华反映美国对华矛盾心态


如果香港特首李家超无法参加APEC会议……


冷战与大国兴衰:从奥本海默到萨哈罗夫


约瑟夫·奈:避免新冷战 美国如何应对中国挑战


末日博士:美国应明确“反对台独”,避免和中国一战


美学者激辩:应该对中国发起冷战吗?


美越升级关系对中国的警示作用


金砖国家机制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国际影响


巴以战火危及美国信誉   华盛顿陷入“挺以”和“援乌”矛盾——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