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调动近两百件国家一级文物,大部分首次进京,只为揭秘最早中国
点上图
逛一逛
导读:
最好在WiFi环境下看,本文有比你想象更多的高清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西安的打卡圣地,历来是人气兴旺,去过的朋友多少会有被那里的汹涌人潮所支配的恐惧。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各位去陕西,会发现众多网红国宝已经不在原展厅展出。
比如茂陵东侧从葬坑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鎏金银铜竹节熏炉
1981年兴平市豆马村汉武帝茂陵东侧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最飘逸灵动的唐龙经典鎏金铁芯铜龙
唐 1975年西安市南草场坡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除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收藏,还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号称“镇国之宝”的何尊。
西周早期 成王或康王
约公元前1043年-前996年
高38.5cm 口径28.9cm 重14.6kg 青铜
宝鸡市贾村镇征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谈晟广先生供图
这件重器的铭文中有“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对早期中国国家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宅兹中国
最近在陕西“消失”的重量级文物还远不止以上那些。
因为陕西省国宝目前有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出汇集,即便在陕西省内,也少有这样大的阵势,而这一次的主场,在距陕西千里之外的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清华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合作举办“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此次展览从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内的陕西省40余家文博收藏单位调拨超过300件周、秦、汉、唐历朝文物。其中,光是一级文物就达到189组件。展览阵容可谓是前所未有。
此次国宝进京,当然不是那种土豪式的堆叠展示,策展人谈晟广有自己清晰的思路,要通过这次展览把什么理念展示给观众。作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史学者方闻先生的高足,他身受严格的学术训练。因此对展品的选择有自己一套严苛的标准。
虽然展览文物中一级品近两百件,但是他拒绝在展牌中强调这些文物的品级,他认为每一件文物都有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代表意义,观众应该着重于文物本身,而不是人为赋予的品级。
与天久长
西汉早期,约公元前141年
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出土
汉景帝阳陵博物馆藏
“与天久长”是展览的名称,典出汉代吉语,但是不仅仅只是寓意丰富,这个词语其实还包含中国先民根深蒂固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它构成了展览的核心。
本期推送,我们将用大量此前未被披露的高清第一手文物资料来讨论此次展览的内在理念。记住,点击原图,会有高清的观看体验。
“古人语境里'天'的含义,不是咱们脑海中浮现的天的概念。”
策展人谈晟广首先就强调了展览名字中关于“天”的含义。
可以说,今天很多中国人都不太知道,早期,中国人所谓的天指的是“北天极”——一个很小的区域,其视觉中心就是北极星。
有简单天文学基础的我们知道,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保持有一个倾角的自转。运动是相对的,那么自转轴心对应的一个区域对地球上的人来说就是不动的。
©谈晟广
远古先民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相对不动的区域,它的神秘未知与深邃遥远引起先民们发自内心的崇拜,古人认为天帝就住在那里——宇宙的中心。
这样说可能各位还不太明白。不过,摄影师赵瑞拍摄的星轨照片能告诉我们古人的天文观念。
©赵瑞
©赵瑞
©赵瑞
由于地理原因,排除天气因素的话,在中国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北极星。
古人当然没有单反,不会用镜头中心正对准北极星长曝光,得到星轨围绕中心的圆形效果。不过他们知道众星在围绕北极星旋转。比如北斗七星,在北极星周围转一圈就是一年。
©谈晟广
可以想见,几千年前的中国先民,从最初对宇宙一无所知的状态下,发现星空之中这样一个不动域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崇拜。
西周中期
公元前10-前9世纪
凤翔县劝读村西周墓出土,凤翔县博物馆藏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金文里的“天”字,就像是人的造型,其实不是人,是古人心中的神,天帝。
北极星在秦汉以后又叫紫微星,中国传统星官中的人事验征上,它代表了皇帝的祸福,又称帝星。
这个理念深刻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北天极是不动的(古人这样认为),与北天极对应的地上政权,自然也应该是万世如一。
或者说,地上的统治者只要有符合天道的运行规范,就能够长久。这正是“与天久长”的深层含义。
最早的“中国”
宝鸡市贾村镇征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1963年8月,陕西宝鸡市附近贾村镇的村民陈堆在一个雨后的上午,发现下雨坍塌后的后院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就刨出了个铜器。
当时已经是计划经济了,这样的东西并不能在市场上流通。所以物尽其用,陈家就用这个东西装粮食。两年后,陈家手头紧张,于是将这个容器连同其他废品打包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光是那件铜器,就得钱三十元。——在当时可不少。
也是冥冥中自有注定,同样是1965年,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市区玉泉废品收购站看到了这件青铜器,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吴增昆汇报。吴增昆随即让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查看,王永光赶至废品收购站后,也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收购站当初购入的价格30元将这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的铜器买回博物馆。
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浮雕为“饕餮纹”。这尊铜器成了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若是时间再晚点儿,这件国宝很可能已经和其他废铜烂铁一起被熔化了。
当时,只知道这件青铜器造型图案精美,于是在1975年被国家文物局调集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著名青铜器专家、时任上海市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负责筹备,巧合的是,马承源在清除铜尊的锈蚀后,在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
©谈晟广先生供图
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洛邑,对武王行祼祭之礼。丙戌日,成王在京宫大室对同族何进行训诰说:“你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后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后告祭于天,说:余入住天下中心,治理民众。”成王将贝壳30朋赏赐给何,何因此作尊以纪念。
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马承源依据铜尊是一位叫何的人所制,将其命名为“何尊”。国之重器被重新认识,它的日本之行理所当然被临时终止。
如今“何尊”已经是国家文物局首批64件永久不准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周成王,就是我们在《封神演义》中所熟知的那位周武王姬发的儿子。他为什么要在所谓的天下中心洛邑兴建都城?这得从他的爷爷周文王姬昌说起。
2009年4月,“清华简”整理小组成员撰写了五篇关于《保训》篇的研究文章,分别在《光明日报》4月13日、4月20日、4月27日的“国学版”上发表。引起学界重视。
“清华简”这批被李学勤称为司马迁都没见过的文献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其中的《保训》篇正是周文王姬昌临终前留给武王姬发的遗训。文内四次提到“中”,“中”成为《保训》篇的核心概念。
《保训》先后讲了两次政权交接。一次是舜,他在得“中”后尧才传位于他。
第二个是近似于王子复仇记的故事。上甲微是商王先祖王亥之子,王亥死于有易之手。在河伯的帮助下,上甲微得“中”,最终让有易服罪。此后,商王先祖世代秉承“中”,其六世孙成汤“用受大命”,完成建商大业。
你看,舜继承帝位的合法性就在于他找到了“中”,跟我们在历史课本上了解的不太一样。而商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也在于“中”。看来这个理念是三代时期的共识。
此处“中”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中道”,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中道”呢?它与古人心中的宇宙中心“天极”仍然相关。
天上群星都在围绕天极运动,各自有各自的轨道,不逾矩,因此这是一个稳定的系统,亘古如一。荀子所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稳定和谐的社会组织是贯穿人类历史的终极愿望,从脱离最初的混沌状态后,先民们便要在大地上模拟这一套系统。认为这样才是长久之计。“中”由此成为行事的最高准则。在《保训》篇中,文王先后两次用强调的语气警告武王“勿淫”(“钦哉,勿淫!”“敬哉,勿淫!”)。“淫”正是过度的意思。凡事不过度,后来的儒家也强调这个,孔子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才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将“得中”与“勿淫”互训,或许我们更能体会“中”字的含义。
关于“中”与天极,在何尊身上也能找到蛛丝马迹。
下面这个局部,正是何尊的正中央,那里有一个菱形◇标志。
何尊局部
为什么是一个菱形的标志?从古人观测的星图中还能找到一些线索。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古卷星图,紫微垣中央的“天皇”(不是日本的天皇),图像正是菱形。此图可能来自更古老的底本。
紫微垣
取自敦煌莫高窟古卷星图
以此类推,周成王既然要统治天下,自然也要得“中”,“中”体现在方方面面。地理上,上古九州之中,洛邑所在的豫州,处于九州(九宫格)之“中”,是对应天上北天极区域的“天下之中”。天帝既然在北天极,周成王当然要在天下的中心洛邑营建都城。这种模仿,更延伸到其政权组织结构。
《帝王经世图谱·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谈晟广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青铜器上的纹饰,从艺术的层面来看,早期中国制器、制图的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同样也是“中”——要么是左右对称图式的“中”,要么是同圆心对称图式的“中”。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前10世纪
征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中央局部
西周早期
1981年,宝鸡纸坊头1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西周中期,穆王
约公元前977年-前922年
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中央局部
西周中期,穆王
约公元前977年-前922年
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中央局部
西周晚期,宣王
约公元前827年-前781年
2003年眉县杨家村西周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牛羊是古代祭祀时所用。古代祭天所用到的最高规格“太牢”,指的就是一只活全牛。《礼记》记载:周朝太牢最早只能是天子祭祀时使用。中国自古严谨食用牛肉,恐怕不仅仅是农耕的因素,里面还有早期的信仰存在。
而少牢则是大夫祭祀所用,一般是指活全羊。
这两种祭祀所用到动物在古人看来是通神的特征,因此他们也出现在祭祀用的青铜器上。
同样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的淳化大鼎,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青铜鼎中最大最重者,1979年出土于陕西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原村内的西周早期墓葬中。鼎中央,是牛首。
西周早期 约公元前11世纪
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塬村西周墓出土 淳化县文博馆藏
西周早期的伯各卣,同时出现牛羊的形象。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前10世纪
1981年宝鸡竹园沟7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周王朝接受天命代商王朝而立,其青铜礼器纹饰当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继承商王朝。
商晚期
约公元前13-前12世纪
1977年清涧县解家沟出土,绥德县博物馆藏
其上有羊首形象。
商代晚期的父乙甗,其足上有羊首形象。
商晚期
约公元前13-前12世纪
凤翔县长青村出土,凤翔县博物馆藏
商中期兽面纹罍。
商中期
约公元前14-前13世纪
1981年城固县龙头镇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兽面纹罍中中央
同一个地方出土的商中期兽面纹四足鬲。
商中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
1981年城固县龙头镇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兽面纹四足鬲局部
春秋战国以来,周王室权威急剧下降。在新的政治形势下,出现了“十二州”的概念。周成王要“宅兹中国”的洛邑不再是天下中心。
于是,新的一轮权力洗牌开始。这场较量之中,秦国稳中求进,逐渐脱颖而出。
工师文铜罍就是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四年时期的产物,其口沿外有纤细如丝的十七字刻铭。铭文中显示主持铸造此器者为工官之长,称工师。可见这件器物的非凡之处。
工师文铜罍
战国,公元前273年
1993年甘肃省西和县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铜罍肩部左右装饰一对圆雕走兽,前后圆雕羊首。下腹部接近器底处有四个半环形牛首鋬。
昭襄王嬴稷早有称帝之心,在秦昭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时,他就想和齐湣王田地分治天下,一个称东帝,一个称西帝。齐王听从谋士之策,自去帝号,并约诸侯合纵攻打秦国。秦昭襄王被迫也取消帝号,恢复称王。
但是他称帝之心不死,嬴稷终其一生都在为此目标奋斗。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这项工作直到公元前221年,才由其曾孙秦始皇嬴政完成。但是嬴政的目标更大,他不只是要称帝,更是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称呼“皇帝”。
“皇”的意思指“大”或“辉煌”,通常是古代中国人对“天庭”的称谓。
“帝”的意思指“天帝”、“上帝”,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嬴政自称皇帝,是将他自己视作天神化身了。显然,他并不满足仅仅做一个人间的统治者。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下,他要把“中国”自上古以来所有的制度和文化经历前所未有的整合。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及其它典章制度。想把一切纳入一个可以持续的轨道之中。
《史记》记载,公元前220年,“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从咸阳来说,以极庙为中心,方圆几百里都有“朱紫”的封土。来模仿紫宫。《淮南子》讲到“紫宫者,太一之居也”。“太一”就是天帝,秦始皇真把自己当神了。
始皇死后,这个“象天极”的“极庙”,就正式成为始皇庙,接受四海之内的“贡职”。
秦始皇曾召集全国的方士和儒生到咸阳,想从舆论宣传上确定自己的至高地位,进而统一思想。不过方士儒生两个群体各有所图,劲儿不往一处使,最终闹掰,以至于公元前213年焚书,公元前212年坑儒。这恐怕不是他的本意。此后,全国各地的反对力量开始了针对秦始皇的攻心舆论宣传。
秦代时期 约公元前221年
高10.5cm 铜
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阳陵南区20号陪葬坑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公元前211年,荧惑守心,民间开始流传皇帝要驾崩的流言。
同一年,一块陨石在东郡地区(今河南省濮阳市)坠落,有人在陨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字。
还是这一年,始皇派出去的使者收到不明人士“今年祖龙死”的预言,并收到一块统一天下那年沉江的玉璧。
攻心战起到了作用,始皇帝占卜后结果是“游徙吉”——建议他外出散心。但他终于还是死在路上。
《史记》记载,始皇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一个猜测,其中所谓的“上具天文”或许重点就在于表现北天极。
与秦始皇并列被后世提起的,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封禅郊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
此次展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银铜竹节熏炉 ,正是汉武帝未央宫旧物。
1981年兴平市豆马村汉武帝茂陵东侧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竹节熏炉有上下两处铭文,显示出不同的序号和不同的制造者。而它出自茂陵1号无名冢从葬坑,同坑器物多有阳信家铭文,汉武帝时称“阳信”者惟其姊阳信长公主。阳信家当为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家,所以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阳信家的。
关于这件熏炉的形制,我们引述策展人谈晟广先生的研究,它与古希腊的高脚香炉有相近处,或是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
©谈晟广
与古希腊高脚香炉不同的是,未央宫的这件熏炉特地采取了竹节设计,并且在当时它就叫“竹节熏卢(炉)”。这可能还是与“中”的思想密切相关。
汉武帝即位以后,创立了以太一,后土和五帝为核心的大郊祀。
并专门在今淳化县甘泉山下修筑甘泉宫,内建有“竹宫”与“紫坛”,是祭祀“太一”的两大重要场所。
早在西周,就有类似功能的建筑“明堂”。《汉书·郊祀志》记载:“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
“竹宫”与“明堂”都有象征北天极“中宫”的作用,这二者功能也相似。另外《汉书》里周人“制礼作乐”也叫“制节作乐”。“礼”与“节”在这里相通,咱们现在常常将这俩字放在一起说,礼节,其实就是约束。“节”在《说文》里作“竹约也”,它的含义最初也是跟竹子的意象相关。
所以“竹节熏炉”,以竹为形,也不是那么简单,“以竹为宫,天子居中”,竹在早期中国有其隐秘的象征意义。
总之,天极信仰对商周秦汉以来中国的国家观念乃至政权组织都有深刻影响。“与天久长”不是一句简单的吉祥语,它有其内在的逻辑。这种逻辑,西方人可能不理解,这是因为地理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如同古埃及人的信仰就是天狼星,跟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独特文化的来源,以及他为什么绵延至今而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本。这也是本次展览的主旨所在。
当然,限于篇幅,前面所列举的仅是本次展览展线的一小部分。毕竟只通过一篇文章就讲清楚几百件展品的来龙去脉还是有难度的。
此处有一个小提示,现场想了解文物背景的详细信息,可以现场扫描相关的二维码,会有微信文章显示,有些考证很详细,先收藏,回去再学习一过,相信印象会更深刻。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7个单元:
民之初生(石器时代至商代)
创制垂法(西周)
秦国崛起(春秋战国)
皇帝临位(秦朝)
天子居中(汉朝)
多元融汇(魏晋南北朝、隋朝)
天衢盛世(唐朝)
接下来,我们按展览单元看一些精品展品。
民之初生(石器时代至商代)
商晚期 约公元前13-前12世纪
岐山县贺家村一号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商
公元前15-前12世纪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商晚期
城固县博物馆藏
创制垂法(西周)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前10世纪
宝鸡石鼓山西周墓3号墓出土,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藏
西周中期,周穆王
约公元前977年-前922年
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1号西周窖藏出土
扶风县博物馆藏
西周晚期,周宣王
约公元前827年-前781年
2003年杨家村西周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西周晚期
公元前9-前8世纪
1980年长安县下泉村西周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西周晚期,周宣王
约公元前827年-前781年
2003年眉县杨家村西周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秦国崛起(春秋战国)
春秋早期 高75.1cm 青铜
1978年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村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据铭文我们得知,秦公镈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它对研究秦代先祖的历史极为重要。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咸阳戚夫人冢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战国晚期 公元前3世纪
长11cm 高11.5cm 金
1957年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皇帝临位(秦朝)
这个人俑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保持了两千多年前的原生态,未经过人工修复。依然保存完好。
秦 公元前221-前207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天子居中(汉朝)
西汉早期,公元前2世纪
王纲怀先生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西汉中期
公元前139年-前87年
兴平市豆马村茂陵东侧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出土
茂陵博物馆藏
西汉中期
公元前139年-前87年
兴平市豆马村茂陵东侧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出土
茂陵博物馆藏
西汉
西安博物院藏
西汉晚期
咸阳博物院藏
西汉中期
公元前139年-前87年
兴平市豆马村茂陵东侧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西安博物院藏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西安博物院藏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西安博物院藏
西汉晚期-东汉
公元前1世纪-220年
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8年
1970年咸阳市布里村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汉代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西汉早期 约公元前141年
高35.3cm 陶
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阳陵陪葬墓园出土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多元融汇(魏晋南北朝、隋朝)
西魏
西安博物院藏
北周
西安博物院藏
北周
西安博物院藏
隋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隋
1986年西安市长乐路隋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天衢盛世(唐朝)
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
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唐李倕墓出土,
陕西考古研究所藏
平脱器物由于使用了漆加工,因此在地下很容易腐朽。这件螺钿花鸟纹平脱镜便是,不过,时隔千年,依然可见它当初的奢华富贵。关于其原始状态,我们可以正仓院的几件螺钿平脱器做参考。这件器物现场带角度看确实能看到贝壳反射的各色光。
下面这件同样为出图的平脱器,金片依旧灿烂。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龙瓜的细节以前还未有人关注过
鎏金铁芯铜龙
唐 1975年西安市南草场坡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唐
法门寺博物馆藏
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
唐
法门寺博物馆藏
降三师明王坐像
唐
陕西碑林博物馆藏
三彩马
唐
西安博物院藏
三彩釉陶女俑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三彩釉陶女俑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白陶舞马
唐显庆二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彩绘骑马女俑
唐麟德元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彩绘陶胡人骑马俑
唐神龙二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三彩釉陶女俑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绿釉陶博山炉
唐武德六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白瓷堆花高足钵
唐乾封二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文章参考:
谈晟广《以竹为宫,天子居中:早期中国竹之隐秘象征性研究》
最后再强调一次本次展览的各项信息: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8、14号展厅
特展票价
60元/人
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http://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
开馆时间
2019年8月:8:30-18:00(17:00停止入馆)
2019年9月: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个别展品中途会更换,比如何尊,暂定展到十月七号。想看的朋友抓紧了。
ps:本文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拍摄,转载请注明来源
密封线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