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年前的深圳,幸好有人拍下了那些难得的时刻……

葫芦君 西葫芦 2020-10-30

再过两天,深圳建设经济特区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将在深圳隆重举行。

此前两天,深圳人都在热烈讨论大礼包:是扩容?还是直辖?

每每此时,葫芦君总是想起特区成立之初的拓荒生活,还有前途不确定的那些艰难时刻。

其实我也没有经历那些时刻,都是听来的。

西葫芦曾经刊发:

《谁留下了深圳最早的彩色记忆?》

引发了朋友圈很多人感慨。

那是特区成立一个月前(即1980年7月)的深圳风景,而且也只是一个外国年轻人眼里对一个意识形态完全陌生的世界的浮光掠影。

事实上,在干净的蓝天,破旧的街道、朴拙的服装和无邪的儿童笑脸之外,在这座城市的内里,焦虑的心灵,看不见的潮涌,艰难的改革阵痛,外人根本看不见。

幸好,有人记录了下来。

何煌友先生,一个用镜头记录深圳半个世s'z纪的摄影家,留下了以下的这些镜头。

大约六年前,因为组稿,我约何煌友先生见面。当时他已经七十几岁,在梅林一村过着退休生活。听说我是报社的,一口就回绝了,“XX报用我的照片,不仅不给稿费,连名字都不署。气得我差点要告他们了。”

我很尴尬。但是我发誓说自己确实不是XX报的人,而是X报的人。而且,“我要向您买一些照片的使用权,是想和您敲定价格签合同的。”

这只是一个插曲。后来我们主要看照片,谈照片,讲一些旧事。老先生有时候说着说着激动了,有一回居然泪流满面。作为后来者,我对那些岁月里的恩怨,哪里能理解!

我请何先生喝茶,吃便饭,为的还是听他聊聊照片里的故事。

他是本地人,当兵,准备入党时上级派人来深圳老家考察,发现他们家——父亲、母亲和哥哥已经全部逃港。于是,他的进步之路被阻断,退伍回乡,之后进城做文化干事,负责解放路一带的宣传栏。那个宣传栏对于深圳很重要,那是宣传歌颂中国强大给前来游玩的旅客尤其是国际友人看的。“说很重要,其实从内容到制作更换也就我一个人。那时候深圳才多少人,县城连三万人都没有!”

“我有八麻袋胶片,放在我横岗的老宅,都是拍摄的老深圳。”何先生说的这一句我一直记得 。当时我还想计算一下,一麻袋会等于多少张底片,结果还没有算出来,头就开始疼了。我想,真该找个机会陪何先生去一趟横岗。

有一天,突然传来何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记得之前他还好好的,就是眼睛有点不太好。

我知道,再无机会陪何先生去看那八只麻袋了!


老深圳都认识他——特区成立前,老宝安县的一把手,方苞书记。我去方书记家里采访过,他那时已经退休,一头银发。忆往昔峥嵘岁月,如数家珍。筚路蓝缕,那些日子肯定是烙印在他的脑海了。我后来写了一篇5000字的专访,方书记说要看看。他修改后的文章变成了8000字。见报后收入到《方苞文集》。这是1979年年四级干部会议上方苞讲话。何煌友摄


1979年2月23日,深圳召开四级干部大会,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提出了将深圳建设成为商品出口基地和新型城市的目标。那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的前夜,热身运动。何煌友摄


对外加工装配,是深圳开放的序曲。1980年,深圳就有汽车装配厂,你们信么?我原来是有照片的,没有找到。何煌友摄


干部们,你们在干什么?何煌友摄

1980年,服装加工。何煌友摄


龙岗皮草加工厂开业典礼。1980年。何煌友摄

三洋?1980年代。何煌友摄


1980年,乌石鼓石场开业,中外合资。港商从香港用汽车运来大量的西餐餐具、给中酒,还有可乐。拍摄者何煌友得到一罐可乐,一直没有喝。有人问他怎么不喝?他悄悄告诉对方,“这玩意儿怎么打开呢?”          何煌友摄



更多阅读| 深圳旧时光


欢迎关注西葫芦公众号:westhul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