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连

2017-08-05 中医宝典


更新啦!【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编者按

清热燥湿药的代表是“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上周小指月研究了黄芩,这个星期我们来看一下清热燥湿的大将 -- 黄连的运用。

 

黄连



黄连直折心火上炎

 

有位老人,年过花甲,平时很少得病,身体强壮,年岁虽老,干的活一点都不少于年轻人,而且干起农活来,从容不迫,平时根本很少生病吃药。

 

突然有一天他觉得有些头晕,眼中看东西都是各类奇奇怪怪的蜜蜂、蝴蝶、花朵,真是无奇不有,形状万千。他便请了一个医生来看,这医生说年老体虚,血虚不能养目,于是就给他开了归脾汤。

 

这老爷子吃了十剂归脾汤,反而睡觉质量更差,心更烦,看到更多的蜜蜂、蝴蝶、花朵,家里人都认为这老人是不是得了癫狂,被鬼怪遮住了双眼。于是又请另外一个医生,这医生给他用上礞石滚痰丸,因为怪病多痰,而这老人家平时就少抽烟喝酒,根本很少痰,结果五剂礞石滚痰丸吃完,病仍然没有好。

 

正好小指月跟爷爷采药路过,他家人看到有采药郎中,求医心切,想多一个人多一种想法,于是就请爷孙俩进去看。

 

老先生说,你眼睛看到什么吗?这老人愤愤地说,天天都是这些蜜蜂蝴蝶,烦死我了。

 

老先生又问,那你晚上做梦吗?这老人家说,做啊。

 

老先生又问,梦到什么呢?这老人家说,梦到都是到处起火灾,我就去救火。

 

老先生说,指月啊,你看这是什么证呢?小指月说,这老人家少阴脉也这么亢盛,既不是血虚,也不是痰热,而是心火盛。梦为心头所现,心火炽盛,才会梦境里出现一派火上炎之象。

 

老先生说,那该用什么药呢?小指月说,用黄连。小指月就写上黄连10克,老先生点点头说,10克黄连太少,病重药轻,用单味黄连30克,直折心火炽盛。

 

结果这老人家一剂黄连汤,就心不烦,眼不花了。两剂下去,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都消失了,从此再无视物方面的问题。

 

小指月便说,爷爷,为什么这种奇怪的病症你要用黄连来治心呢?老爷爷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各类神志方面的幻觉,要懂得从心论治。如果神虚,就会梦鬼,梦到过世老人,这时可以通过桂枝汤强心而愈;如果神亢盛,就会暴躁,声音高亢,一派心火炎上之象,所以会梦到火烧,这时就要用黄连来清降心经之火。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长江医话》曰,李公老人,家住流江,务农为业。年近花甲,犹有此容,从不问于医事。一日突觉头晕目眩,眼前发花,无奇不有,形状万千。

 

延医入诊,服用归脾汤十剂无效,且心烦失眠,自语不休,说,蜂乎!蝶乎!入吾手足,粘吾心肺。家人以为其癫,又请医生用礞石滚痰汤五剂,病不愈,便再请医生治。

 

这医生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炽盛,扰乱心阳,视力就会迷惑,直用黄连30克,水浸频服,药到病除,单味而愈。  

 

迄今患者年近古稀,视力尤佳,读书看报如常。

 

口舌生疮漱口方

 

有个患者经常口臭心烦,最近公司加班,连连熬夜,口疮溃疡发作,连饭都吃不下。但这病人用了各类西药,治口中疮痛,还是没止住。这回实在没办法,只得来看中医,还一直担心要喝中药。

 

老先生说,你既然不想喝中药,怕这中药又苦又黑不好看,可以不用喝中药来治你的病。

 

这病人听了后,既惊喜又惊奇,惊喜是可以治好病,惊奇是不用喝中药,那我来这里找中医干什么呢?

 

小指月在旁边笑笑说,就用黄连煎酒,拿来漱口不用吞下去。这病人说,原来如此,我也用了一些西药,消毒水来漱口,都没有漱好。

 

老先生说,那就试试用中药吧。指月啊,为什么用黄连呢?

 

小指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心又开窍于舌,所以口舌生疮,但见心火上炎者,用黄连煎酒,漱口即愈。加酒煎的目的是,使药气持续作用于上焦。

 

这病人回去就用这小招法,果然漱第一天创痛大减,漱第二天就不痛了,居然胃口也开了,知道饥饿,想吃饭。原来胃以降为和,用黄连来漱口,可以被身体吸进去小剂量的黄连汤水。这黄连小剂量用可以健胃,增强食欲,但如果过量服用,反而会苦寒败胃,导致消化不良。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 《黄帝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肘后方》曰,治口舌生疮,黄连煎酒,时含呷之。  

 

  • 傅青主曰,口舌生疮,大都是心火郁热,舌为心之苗窍,故先见症。故用菖连饮,黄连6克,菖蒲3克,水煎服,往往一剂而愈。此方功在黄连,亦在菖蒲。菖蒲引心经之药,黄连善清心经之火,此所以奏功如响也。  

 

  • 李东垣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诸疮宜用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 《名医类案》曰,孔华峰治一人患痔疮,浓血淋漓,用黄连去毛,打成细粉,用蜜调,空心服用二三钱,立效。

 

 

黄连止消渴

 

有个公务员,没有到十二点都不睡觉,已经养成习惯了。他经常口渴,饮水不解,而且小便后来流出白色液体,很浓稠。

 

他找到医生,医生说,你这个是阴虚火旺,肾中亏损所致,应该服用补肾药,滋阴药。便开六味地黄丸,结果吃了十多天都没有好转,口中照样燥渴,小便照样有白浊。他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你这是消渴病。这公务员也懂得一些医理说,为什么我又渴,又尿出白色的浓稠液体呢?老先生说,这很简单,《儒门事亲》曰,火在上者,善渴;火在中者,消谷善饥;火在下者,不渴而溲百液。

 

小指月说,这尿白液怎么属于火在下呢?不是白主寒吗?老先生说,白主寒没有错,但如果是浓稠的白液,就说明身体有热,如果是清稀的白带痰饮或者小便,那就属于寒湿。

 

小指月点点头说,原来如此,除了辨颜色,还要辨浓稠清稀度。

 

老先生又说,就像白粥,你还没煮的时候,一派清稀无火,属于寒。而你一旦煮久后,一派热气腾腾,水分被蒸发掉,剩下粘稠的粥液,虽然一片色白,但已经是热气腾腾,而且煮得越久越粘腻,这粥水越烫热,越是搅不动,所以热病的患者,小便量少难排涩痛。

 

小指月又说,那这为什么会消渴,会一派火热来炼熬下焦津液呢?

 

老先生说,很简单,熬夜伤的是肾,长期熬夜,加班加点,过用心脑,便会让心火亢盛,炼液成粘稠,如果把身体的津液比喻成粥水,那你的心就是周身粥水的一把火。

 

这身体白天已经用心不止,晚上应该休休心,息息火。如果还熬夜加班,添柴加火,那身体津液很快就被炼得粘稠。所以熬夜的人,血液的粘稠度普遍都偏高,血管也容易硬化。

 

这公务员听了后,点了点头,原来这些正说到了他心里头去。

 

随后老先生便给他用酒蒸黄连丸,叫他服用这个,这样火降水行,自然渴止,尿浊愈。连服七天后,消渴心烦解除,尿也变清稀了,没那么混浊。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 《名医别录》曰,黄连止消渴。  

  • 《近效方》曰,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  

  • 《黄帝内经》曰,诸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 《古今医案按》曰,南安太守张汝弼。曾患渴疾白浊。久服补肾药不效。遇一道人。俾服酒蒸黄连丸以川连一斤。煮酒浸一宿。甑上累蒸至黑。晒干为末。蜜丸桐子大。日午临卧。酒吞三十丸。遂全瘳。

 

 

同病异治话痢疾

 

老爷爷说,学中医就像先吃黄连后吃蜜。小指月说,这叫先苦后甜。

 

老先生又说,黄连是以苦而闻名天下的,是中药四大苦药之一。小指月说,还有苦参、龙胆草、黄柏呢!

 

有个读书人,他虽然不是学医的,也喜欢猎奇,看一些医籍来防病保健。有一次他得了严重的痢疾,拉肚子七八天,边打吊瓶还边拉,屡治不效。他就在叹,不知是世上无良医,还是我这病确实太重。

 

于是他便翻阅医籍,发现黄连乃治痢疾之上药。而治痢名方香连丸,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木香导滞丸,这一系列的治痢方中,没有不含有黄连的。甚至刘完素说,古方皆以黄连治痢为最,治痢皆以之为君。

 

他便自己想尝药,尝药就要从最简单的开始。他便挑选最少的药味,最简单的组成,看到这香连丸是治湿热痢的良方,就只有木香跟黄连两味药,便马上到药房里去配。想不到一剂吃下去,肚子就舒服,没有再拉了,第二剂吃下去,居然完全好了。

 

一个多月都没有再复发过,他高兴得不得了,好像那么多医生都治不了的病,他居然翻阅药书,靠按图索骥之法,治好自己病。他也就很有成就感,真不知道是凑巧,还是确实名方有疗效。

 

第二年同样是秋天,他吃了一次海鲜,又犯痢疾,连拉了三天,人都快拉没气了,他就想起去年的经验,便依法炮制,刻舟求剑,再去药房配香连丸,想不到不吃还好,一吃肚子痛得更厉害,拉得更厉害。

 

他就郁闷,怎么前后都是拉肚子,去年吃就管用,今年吃就不管用,是药房里面配错药了吗?于是又换了家药房,而且是最好的药房,配好了香连丸,他再次服用,还是那样子,一吃病情反而加重。他就真的不敢再吃了。

 

于是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他就向老先生既诉病苦,又诉这用药疑惑之苦。老先生一看,这读书人舌苔白腻,双脉濡弱,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都是一派寒湿泻痢,怎么用治湿热泻痢的香连丸,真是八竿子都打不着。按图索骥,刻舟求剑,真是误人不浅。

 

这读书人说,那我该怎么办呢?老先生说,指月啊,脾虚寒湿泻痢,当用何方?小指月说,就用理中丸。

 

这读书人便去买了中成药理中丸,吃上两丸,肚子暖洋洋的,就不拉了,再吃上两丸,居然病就好了,一盒药都没吃完,痢疾就消失了,没有再发作。他心中的疑惑还没有解开,便又跑竹篱茅舍来。

 

小指月说,怎么,这拉肚子还没有好吗?这读书人说,不是不是的,我拉肚子早好了,这次不是来治病的,而是来请教的。

 

小指月笑笑说,有什么不解,尽管说出来。这读书人说,我还是搞不清楚,为何香连丸治好去年的拉肚子,治不好我今年的拉肚子,而理中丸却治好了我今年的拉肚子。

 

小指月说,这香连丸确实是治痢的神方,但它对治的是湿热痢,你去年拉肚子是不是拉得又臭甚至带血呢?这读书人点点头。

 

小指月说,你如果自己照镜子的话,应该看到舌头是舌红苔黄腻的,用香连丸是用行气导浊之法。

 

黄连能苦降,木香能辛散。大凡治湿热之痢,最宜辛开苦降,木香味辛能行能散能顺气,就扫帚一样,能把湿浊往下扫,善于开通郁结。而黄连苦寒,苦能燥湿,寒能胜热,能够把痢疾毒热消解下来。

 

这样香连丸治痢,一个木香调气,一个黄连败浊毒,行气导浊,通因通用,所以痢疾后重可除。

 

《兵部手集方》曰,香连丸治下痢:宣黄连、青木香,同捣筛,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饮下二、三十丸,日再。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婴孺用之亦效。

 

这读书人听后点了点头,又说,那为什么今年给我理中丸呢?小指月说,理中者理中焦脾胃也。你今年舌苔白腻,明显脾阳气虚,脉象又濡弱,这阳气不足,湿浊便下陷,所以你拉肚子,没有去年那么臭秽,都是一派清湿,乃气阳不化。这读书人点点头。

 

小指月又说,理中丸温镇脾阳,脾中清阳一升,湿泻自除。所以今年是寒湿泻,去年是湿热泻,因为病机不同,寒热有别,所以用药迥异。

 

读书人听后豁然开朗说,感谢小郎中拨开我心头疑惑,看来治病还是医生的事,没有一定医学修好,不能胡乱试药啊!

 

随后这读书人还特别作了一首《服药有悟》的诗:

 

前秋抱腹疾,香连一服佳。

今秋腹疾同,香连乃为灾。

方知内患殊,不可一例该。

天机本活泼,刻舟求剑乖。

 

 

水升火降交泰丸

 

有个卖电器的业务员,经常跑业务要到处推销。他的业绩相当不错,每个月都可以拿到几千块的提成,加上基本工资,都有万把块收入,生活过得算是有滋有味。唯一的缺憾,就是经常发口腔溃疡,晚上睡不着觉。

 

他听说什么药泻火好,都买来吃,刚开始疮火确实很快下去,可泄久过后,发现手脚冰凉,非但口腔之火下不了,反而变成慢性的口腔溃疡,反复难愈,而且晚上大脑清醒得难以入睡,偶尔睡着觉了,也是梦见跟别人打架争斗。因此睡眠质量大为减退。

 

这样严重影响到生活跟工作,他才到处寻医问药,从最简单的安神药,泄火药,吃到西药的安定,安眠药。发现都只能小睡片刻,不能真正沉睡,一到晚上反而大脑更兴奋。这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摸了摸脉,又叫小指月摸他的脚。指月说,爷爷这年轻人的脚怎么比老人的还凉。这业务员说,是啊,大夫,我以前脚都是热的,睡得很好,就是这几年来失眠口疮溃疡后,脚就开始凉,连腰也有些凉了。

 

老先生摸完脉后说,你脉虚数,虚是阳虚,数是有浮热,心脉为盛。你这不是失眠搞到脚凉的,而是凉药泻火药吃太多了。

 

这业务员点点头说,是啊,大夫,我现在还经常在吃凉茶,但不吃这上火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一息阳气一息命,一息寒气一息病。这人若没了阳火,等同于朽木,祝味菊在他写的《伤寒质难》中说道:“久服寒凉者,如饮鸩蜜,只知其甘,不知其害,亘古以来,死者如麻,茫茫浩劫,良可痛也。”

 

这业务员听了后,问,那我该怎么办呢?热的东西吃了上火,凉的东西吃了又败胃手脚凉腰冷腿沉。

 

老先生说,你这是上热下寒,水火不济。这业务员第一次听到上热下寒的说法,而且听起来很符合自己的病症。便问,什么是上热下寒呢?

 

小指月便说,这个我知道。上面热是心烦失眠,口腔溃疡,脑子想问题,静不下来;下面寒是腰酸冷,腿沉,手脚冰凉。

 

这业务员说,那为什么我会上热下寒呢?老先生说,人体就是一团水火之气在转,水升火降,相互调和,身体就平安,这叫水火既济。如果思虑过度,所欲不遂,火就往胸部头面上冲,就造成一派热象,这火不能够下来暖腰膝,阳不入阴,不单睡眠不好,下面腰膝很容易就凉冷。就像南北极为何冰冷,太阳的火很少能到那里;赤道为什么温热,物种繁多,阳火到那里足够。

 

这业务员说,那我该怎么办呢?老先生说,心无水则孤火上逆,肾无火则寒水下凝。故心静则火自降,欲少则水自生。

 

这业务员听后点点头说,老先生你这话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这几年没有不是在拼命的,这心从来没有安静过。

 

老先生说,心为什么不能够安静呢?这业务员说,我想要把业绩再做上去。老先生笑笑说,如果你赢了天下,却失了身体,你愿意吗?

 

这业务员听了后,大受触动说,老先生我知道我问题出现在哪了。连最厉害的安眠药都安不了我的睡眠,看来不是药不行,而是我的欲望奢求太厉害了,我得自己调节调节。

 

老先生点点头说,指月啊,用哪个方子帮他协调水火,令心肾交泰,寒热对流呢?小指月说,就用交泰丸。

 

这业务员吃完交泰丸后,心烦失眠慢慢减少了,晚上也没有梦到打架。最奇怪的是口疮溃疡,火辣辣的热,居然像是从天而降,脚底本来凉冷的,竟然暖和起来,是什么让我上面的热火移下来温暖脚底腰肾呢?

 

为什么太阳之火能够温暖大地呢?这业务员想通后,哈哈一笑说,药物帮助了我,但老先生的话更启发了我。只要我不浮躁,欲望减少,气自己都降下来,明显感到四肢暖和不少。难怪俗话说,把心放在脚下,可以治疗百病,其实这就是一个降本流末,令上面心脏阳热之火能够往腰脚下面暖。就像太阳能够普照大地,所以四肢暖和,因为脾主四肢,身体健康。

 

小指月说,爷爷,我知道什么叫中医了。爷爷说,你说来听听啊。小指月说,中医调的人体,其实就是在调天地。爷爷示意指月再说下去。

 

小指月又说,天地自然循环,就是天火太阳之热下降,地上的海水往上蒸腾的过程。这在《黄帝内经》叫做,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所以对应到人体应该心火下降,手脚暖,肾水蒸腾,心胸头脑清凉。

 

老先生听了后点点头说,肾水蒸腾,心火下降,人体自有周天循环,自有圆运动。天人合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如何升降,是为正常,人体就当如何升降,则为不病。

 

如果哪一天太阳都不往下照了,那地球都结冰,万物不能生发。如果哪一天人体心脏的阳火,不能往下行了,那腰肾的寒湿都温化不了,蒸腾不了,也就手脚冰凉,腿脚沉重,行走不利。

所以天地不可一日无升降,人体不可一时无水火交济啊!

 

小指月笑了笑说,爷爷,我知道交泰丸的道理了。交泰丸不仅治失眠啊,一切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上热下寒,寒热不对流的各种奇难怪病,都可以灵活加减变化交泰丸,里头黄连能让热火下降,肉桂能让寒水蒸腾,两味药一寒一热,令寒热对流,升降循环,所以回复正常。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 韩懋曰,黄连与肉桂同行,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 《四科简效方》曰,交泰丸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川黄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  

  • 《本草纲目》曰,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治失眠,用黄连、肉桂;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

 

 

滞下如金丸

 

每次婚礼喜事都有人吃伤肠胃,导致拉稀泻痢。

 

有个娃子的母亲带他参加一个婚礼宴席,这娃子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好吃的菜。又有蛋糕,还有可乐,又有最喜欢的烧鸭腿,还有葡萄。这就像孙悟空进到王母娘的蟠桃宴会上,看到什么就吃什么。谁知物极必反,乐极生苦,这纵口腹之欲,虽然满足了三寸不烂之舌,但肠胃却消受不起。如果脏腑会说话的话,必定会把这嘴巴骂得狗血喷头。

 

这娃子刚吃完宴席,就喊肚子痛,然后就开始拉肚子。刚把裤子穿好,又想拉,反复拉了十几次,还拉不干净,这母亲连忙带娃子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老先生看了后,笑笑说,小娃子,下次还敢不敢贪吃啊!这娃子苦着脸说,我不吃了,我不吃了。

 

老先生说,这疾病是身体在自救,你得听得懂疾病的信号,读得懂身体的需要。那以后就不会反复踢脚指头,在暴饮暴食这里头拉肚子栽跟斗。这样不用老先生多说,这娃子就已经上了一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这该怎么办呢?食物停滞,胃肠以通降为和,要选一味药能够降胃败肠毒的,能够把浊毒拉出去,又能够治疗痢疾腹痛。

 

小指月说,痢无止法,通因通用,黄连苦降,能够通降整条消化道,从口腔一直败毒到肛门。老先生说,没错,就用治痢药方,滞下如金丸。

 

小指月就写上单味黄连。原来这滞下如金丸,就是由单味黄连组成,每次服用四钱,小孩子减半。

 

小指月就说,爷爷这黄连带有苦寒之性,一次服用剂量这么大,会不会伤到胃肠呢?老先生说,有病则病受,我们同时还要根据痢疾的人,进行不同的煎汤送服。

 

  • 比如胃弱的,用点人参、陈皮,保护脾胃,煎汤送服。

  • 腹痛厉害的,用点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煎汤送服。

  • 后重厉害的,肛门滞下难耐,用点木香、槟榔,调气则后重自除,用这调气药煎汤送服。

  • 如果大便有脓血的,用点当归、白芍来煎汤送服,行血则便脓自愈。

  • 如果大便臭秽食积严重的,应该通因通用,就用点大黄、莱菔子煎汤送服,消肠道里的食滞。

  • ......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说,爷爷,原来这里头还有这么多灵活变化的搭配啊!

 

老先生接着又说,不单如此,廖仲醇他治痢疾,黄连用量极大,他的滞下如金丸(痢疾一病,古名滞下),每次用独味黄连,吞服四钱,如果不是量大,那肠道的败浊,瘀滞就不能通泻而下。

 

但他也知道量大驾驭不当,反而会伤到人体,所以廖仲醇对黄连的炮制极为重视。先用姜汁浸泡,然后再用土炒九次,最后还研成细粉,再用姜汁水泛为丸。最后经过反复炮制,黄连治痢之功不减,而苦寒伤胃之弊,却可以得以消除。所以为什么说,这单味黄连,炮制运用得好,治疗痢疾,那就像金子那么宝贵。

 

小指月点点头说,难怪现在大药厂很喜欢开发黄连,生产的黄连素片,帮助不少湿热痢疾,腹痛泻痢的患者。这也是单方一味气煞名医的金刚钻啊!

 

 

黄连为病目之仙药

 

有个病人眼中肿痛有好几天了,医生说这是虹膜睫状体炎,吃了很多消炎药,两天了都没有好转的迹象,他便来到竹篱茅舍,找中医瞧瞧。

 

他问,老先生,为什么说我眼睛是炎症,用消炎药还不好?老先生说,兵无向导不达贼境,药无引使不至病所。消炎解毒药虽好,但未必能持续作用到上焦去。

 

小指月说,爷爷我想到了,黄连乃病目之仙药,滞下之神草,专主热气目痛,治赤炎暴发,所以可以用单味黄连,内服或用来外面洗眼。

 

老先生说,单方虽好,正如猛将,若无兵卒相佐,治起病来,对起战来,毕竟孤军奋战,难以迅速取胜。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老先生说,你用黄连,再加点麻黄。能使药力迅速作用于眼目肌表,辛开苦降,炎症速消。

 

然后指月便写道:黄连15克,麻黄10克。煎汤内服。

 

只开了一剂,这病人惊讶地说,怎么只是一剂药,医院一开都是三五天地方药。

 

老先生又笑笑说,再给他包点当归、芍药,你回去吃完这药,若好不彻底,再把这两味药放进去煎,用这汤水趁热来洗眼。这样内外兼治,其效必速。

 

果然,正如老先生所说,一剂内服方下去,眼睛就轻松好了六七成,再加这外洗方,眼睛就没事了。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 纯用黄连泻火解毒,虽能消炎,但却有寒凉过度之嫌。而且未必能迅速上眼,稍加点麻黄,能使黄连消炎解毒之作用,持续停留在上焦肌表眼目。所以用黄连配点麻黄治疗眼睛虹膜睫状体炎,一般消炎药不理想时,用这种思路效果显著。

 

  • 《僧深集方》曰,黄连煎治眼赤痛,除热:黄连半两,大枣一枚(切)。上二陈,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锦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

 

  • 《顾松园医镜》曰,一人患翳障青逾年,用黄连一两,羊肝一具,煮烂丸服,不数月而复明。

 

  • 《本草图经》中记载,刘禹锡云∶有崔承元者,因官治一死罪囚出活之,囚后数年以病自致死。一旦崔为内障所苦,丧明,逾年后,半夜叹息,独坐时,闻阶除间悉悉之声,崔问为谁?曰∶是昔所蒙活者囚,今故报恩至此,遂以此方告讫而没。崔依此合服,不数月,眼复明,因传此方于世。  

 

  • 又今医家洗眼汤,以当归、芍药、黄连等分停,细切,以雪水或甜水煎浓汁,乘热洗,冷即再温洗,甚益眼目。但是风毒、赤目、花翳等,皆可用之。其说云∶凡眼目之病,皆以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之,用者无不神效。

 

 

苏连饮治呕恶不止

 

有个患者,他平时很少坐车,这次出去城市探访亲戚,坐车回来后,一路晕车,即使回到家了还呕恶不止,饭食难下。睡了一夜后,第二天起来看到食物还不想吃,稍微吃点就呕吐出来。家里人用点生姜姜汤给她吃,因为姜乃止呕之圣药。发现稍微有好转,但还是昼夜呕恶不止。于是到竹篱茅舍来。

 

老先生一摸脉,发现寸关二脉都上冲得厉害,便说,指月啊,这个呕逆上冲属于什么证呢?小指月说,属于火证。

 

老爷爷问,何以见得呢?小指月说,火曰炎上,他这脉象一直往上冲,一派当降不降之象。还有《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老先生又说,那该如何降其火呢?小指月说,心主火,用黄连可以降心胃之火。

 

老先生又说,还得再加一点点苏叶。小指月说,为什么呢?老爷爷说,就像黄连配麻黄,乃治目之妙对,黄连配木香乃治痢之神品,黄连配苏叶乃止呕之要药。

 

你看为什么要用点苏叶呢?小指月说,第一苏叶本身有下气宽中以止呕的作用,善于治疗感冒,兼有咳嗽胸闷不舒,或呕吐不止。它上能通鼻塞以清头目,中能开胸膈以醒脾胃。

 

老先生又说,还有呢?小指月说,这病人脉象往上冲,还带有点浮,浮为病在表。老先生说,为什么他病在表呢?小指月说,她前几天坐了整天的长途车,而且在里面都是冷空调,所以她身体一方面有表闭,另一方面还有里气上逆不降。我看爷爷用苏叶宣表以畅气机,用黄连清理以降逆气。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便给她开了2克的黄连,再配上几片苏叶,还不到1克,不单病人愣了,小指月更愣了。

 

还是小指月先说,这么小的剂量,还不够一把抓,能降逆止呕吗?老先生笑笑说,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像这种呕恶不止,还不能用大剂量。你看打气筒从上面轻轻打下来,那气就下去了,这黄连配苏叶有辛开苦降之功,使肺气能宣,胃气能降,那胸满呕恶之感自除。

 

这病人回去后就用这两味药稍稍煎汤,缓缓饮下,喝着喝着呕恶就止住了,喝完后胸开意解,便想吃饭不再呕恶了。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薛生白《湿热病篇》曰,呕恶不止,用黄连0.9~1.2克,苏叶0.6~0.9克,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寒热一调,顽病可消

 

有个老胃病的患者,他到医院检查,说胃部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说这幽门螺杆菌是造成各类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为什么用消炎药好好停停,难道这病菌是耐药了吗,还是药物剂量不够了呢?

 

他甚至吃了大量清热解毒的药,因为很多医生都认为,胃炎嘛,就是炎症毒火,幽门螺杆菌也是造成炎症的凶手,应该把它们当做毒热来清解。

 

最后这病人吃到口中泛酸泛清水都不敢再吃药了,但不吃药又麻烦,胃部痛得难受,一吃药又没胃口,手脚也凉。搞得现在进退两难,他便上竹篱茅舍来,想听听老先生的意见。

 

老先生叫他伸出舌头来,发现舌尖红,苔白腻。小指月就有些费解说,爷爷,这白腻为痰,舌尖红为热,这寒热怎么能并存呢?在他身体不是寒火两重天吗?

 

这病人听到寒火两重天,马上说,这小大夫,你说得对,我现在不敢吃凉的,不管是凉茶凉药,一吃凉的就没胃口,口上泛清水。也不敢吃热的了,一吃热的,就上火烦躁,你说我这是什么症状呢?

 

小指月说,这是寒热不调,中焦升降失司。

 

这病人有点听不懂,他又拿出检查报告单说,你看我这幽门螺杆菌,指数这么高,怎么把它降下来,为什么吃了这么多消炎药都消不了。

 

这时老先生便拿起桌子下面一块木头,说,你看这个木头,以前都长满了木耳,以及各类病菌,都快被腐朽了,但为什么现在好好的,我没有给这木头打上任何除草剂跟灭菌药啊!

 

这病人笑笑说,这还不简单,你把它放在这居室里,比较干爽,病菌在这上面就繁殖不了了。

 

老先生点点头说,对就这样,让他胃肠干爽起来,令那些所谓的幽门螺杆菌没法生存下去,自然就举家搬迁了。于是老先生就开了干姜跟黄连两味药,而且干姜用量大于黄连。

 

这病人一看有黄连,便说,大夫啊,我吃不了黄连,一吃我这味就更难受了。老先生笑笑说,你试试吃我这药,看难不难受?

 

你这舌尖红没有黄连降不下火,但舌苔白腻,如果过用黄连便有伤中之弊,这时如果不是配上干姜,这中焦寒湿如何能化散开。

 

这病人听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我是喜欢吃点姜,吃姜会有点舒服,我就试试先吃一剂吧,吃不好我再上来。

 

本来老先生都想给他一开五剂的,想不到这病人因为反复吃药,没有吃对证,都吃怕了,他宁愿多跑几次,也不想再吃坏身子,所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吃。

 

第二天这病人高高兴兴地回来,小指月一看,便说,难道你吃完药,不舒服吗?

 

这病人笑笑说,没有啊,我这次吃的药很舒服,晚上也没有胃痛醒来,睡醒后也没有泛清水,而且这两顿胃口还挺开的,所以想再开点药。于是小指月给他开了含有干姜跟黄连的半夏泻心汤。

 

因为久病多虚,需要半夏泻心汤里头,人参、大枣、甘草来补益脾虚,脾胃内壮,像这样外邪病菌才不可干扰。而且脾宜升,胃宜降,这半夏泻心汤里头更有干姜,令脾升则健,还有黄连,令胃降则和。这样脾升胃降,病人胀满感消失,口中泛清水心中烦热也消失。

 

这病人后来吃了十剂的半夏泻心汤,再去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不知跑哪了。他哈哈一笑,便去问医院里的医生。

 

医院的医生也拿这处方看看,看来看去都说,这处方没有一味白花蛇舌草之类消炎解毒杀幽门螺杆菌的啊,怎么能治好慢性胃炎呢?会不会误打误撞?小指月也这么想,便问爷爷。

 

老爷爷笑笑说,这病菌首先是邪气,治邪气有时不一定要攻邪,你通过内壮,强大正气就行,就像国家强大了,有谁来干扰你的边疆,欺负你呢?又有谁敢在国内作乱呢?即使偶有作乱,也很快被平息下去。

 

而半夏泻心汤里头,有人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培补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一组药是药中良相。

 

有黄连、黄芩凉降,令整条消化道胃肠浊阴下降。有半夏、干姜辛开,能够令清阳上升,温中健脾。这一组药是药中良将。

 

这样正气充足,又浊降清升,上下大气一转,局部的炎症,很快就消散。

 

小指月又说,爷爷,我还是不能理解,这幽门螺杆菌究竟跑到哪里去了,这里头没有哪一味药刻意去杀菌的,为何病菌都跑了。

 

老先生笑笑说,你可以把治蛔虫的思想移用到治身体各种病菌来。你看治蛔虫有什么大原则呢?

 

小指月说,蛔虫得到酸的就安安静静,得到辛味的就伏住不动,得到苦味的就立马望风而逃往下走,唯独它们喜欢甘味的甜甜好吃。所以乌梅丸煎出来的味道,既酸辣又苦,一下去蛔虫望风而逃,赶紧都居家搬迁了。

 

老先生听了后笑笑说,那你看治幽门螺杆菌,是不是也这道理。治脾胃病,到后来很多都是寒热失调升降失司,脾虚气滞,所以半夏泻心汤里头,寒热并用,升降同调,其中干姜配黄连是用药之关键。

 

干姜辛辣令虫儿不敢妄动,黄连苦降令虫儿迅速逃下,如果病人热势偏重的,如心中烦躁,胃中上逆泛酸,舌尖红,你就黄连用量大于干姜;如果寒凉厉害的,比如舌苔白腻,口中泛清水,手脚凉,你干姜用量就大于黄连。

 

这样寒温并调,往往令身体的各类病菌虫儿无所适从,你改善了身体的环境,虫儿就很难再生存下去了。

 

所以这半夏泻心汤里头,黄连跟干姜这组对药是眼目,是灵魂,你如果善于在这两味药里头调剂量,那么大部分胃病你都可以调得很好。

 

你别小看黄连跟干姜是两味药,其实这两味药就代表两大法,我们用黄连跟干姜不是调它幽门螺杆菌,也不是调它胃病,而是调它寒热,调它升降。这样寒热一调,幽门螺杆菌自然减少,升降一调,老胃病也很快得消。这就像善于抓住汽车的方向盘一样,懂得踩油门跟踩刹车,这样你就能够开得得心应手。

 

小指月边听边做笔记,终于把脾胃病里头的一些疑惑解开了,也明白为何爷爷经常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各类脾胃病,灵活化裁寒热互调,取得理想的功效。

 

治水火烫伤

 

小指月在早上烧开水时,小手指又不小心被热水烫到了,他就想到《中医杂志》上记载,治水火烫伤用黄连打的粉,调点茶油,涂抹之,即愈。

 

反正药柜里黄连粉大把,他就依法炮制,搞点茶油一调,敷上去,这本来很痛的烫伤处,居然一下清凉下来,而且第二天,就没什么感觉了。

 

小指月问,爷爷,黄连治水火烫伤是什么机理呢?老先生笑笑说,第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黄连能清心经之热火。小指月又问,那第二呢?老爷爷说,诸热瞀瘛,皆属于火。黄连可以清心经之热火,热火降,则烧痛轻。

 

小指月听后幡然大悟,他觉得爷爷好厉害,总是知道古籍用什么药来治什么病,更知道为什么能治疗这病。这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思维,小指月一直都在学。

 

爷爷说,知其然,你只走了一半的路子,知其所以然,你才能够在医道上走完全程。

 

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