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为啥不分科

2018-01-02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现代社会生活的老百姓们,已经习惯了进医院看病要找适合自己的科室进行诊疗,见不同的医生。

不过,看中医师确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无论是头疼、脚疼,还是肺炎、肾炎,不仅没有确切的科室可选,竟然可以去见同一个医生,这又治头又治脚的,明显就是“神医”的节奏啊,怎么那么不可信呢?

问:中医难道是不分科的吗?

答:其实中医也不是完全不分科的。在《周礼》中,中医根据诊疗内容的区别被分为食医(营养科)、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和兽医(动物医学),后世又有内科、外科、伤科、妇科、产科、儿科、牙科、针科、按摩科等分类。不过,与现代医学追求医生的专精不同,中国历代的中医师大部分都是可以兼治各科,只是在某科上经验丰富有优势而已。

所以,大部分中医师其实都可以说是全科医生,所以才会给大家留下中医不分科的印象。

问: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这中医是“全科”医生的不会是说大话吧?

答:这还真不是说大话。这其实要归功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中医师的眼中,人是由肝心脾肺肾五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的,五个系统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但是又必须互相保持一个相对平衡。当这个相对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中医师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诊疗手段找到失衡的原因、部位和程度,然后用药物、针灸啥的恢复五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就好了。只是,相对来说,不同的诊疗对象可能在平衡的规律上有所差别,所以会有人善治小儿病,有人善治妇科病,有人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如此而已。从治疗的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头部的疾病还是脚上的疾病,在中医眼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疾病只有发展到什么程度,深入到什么层次的区别。

问:那中医开方子岂不很简单?

答:上面的理论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并没有那么简单。你想,有的人腰疼,有的人腹泻,有的人脱肛,中医师却要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找寻有效信息分析出他们有可能都是脾胃虚寒,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而同样都是咳嗽,中医师却要根据咳嗽的声音,有无痰,咳嗽的时间等等来判断这个咳嗽究竟是哪个系统不平衡引起的,而不是直接给止咳药了事,是不是听起来也很复杂?这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了。而且,即使都是脾胃虚寒,这症状是腰疼还是脱肛在具体的药方上还是有点儿不同的,需要在温补中焦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至于如何选药,哪些剂量,那就跟医生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很有关系了,所以不同的中医师即使在面对同样一个疾病也会开出不一样的方子来。这是中医个性化诊疗的优势,不过在崇尚标准化的社会中却也被扣上了“不值得信任”的标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