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绍琴医案】风湿性心脏病

2017-12-28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

 

郝某某,女,70岁。

 

【辨治经过】

 

初诊

 

自述患风湿性心脏病30余年。时时心悸胸闷,近日加重。伴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脘腹胀满,暖气不舒,纳食欠佳。一身疲乏,无力以动。诊脉弦滑,至数不匀,三五一止歇,舌暗苔白且腻。证属湿热蕴郁,阻塞气机,肺失治节之权,三焦不畅。先用疏调三焦,宣畅气机方法。

 

苏叶、梗各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焦三仙各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水红花子10克,香附10克,炒枳壳6克。7剂,水煎服。

 

二诊

 

药后胀满已宽,胸闷渐减,纳食见增。仍觉烦急梦多,夜不安寐。脉象弦数。舌红苔白略腻。肝胆郁热未清,继用清泄肝胆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7剂,水煎服。

 

三诊

 

上药服后夜寐已安,烦急渐减。心悸胸闷均显著好转。脉象弦滑,时一止,舌红苔白。郁热虽得宣泄,络脉尚未和调。继以化瘀和络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水煎服。

 

四诊

 

诸证渐愈。诊脉已无止歇,舌红苔净。前方继进七剂,以善其后。

 

【按】

 

患者风湿性心脏病30余年,又见心悸脉结代之脉证。若从俗则必用复脉汤治之。今赵师宣肺以畅气机而复其治节之权,次调肝以泄郁热,而安谋虑之脏,终以化瘀通络,乃治心脉之本。治法井然有序,故能获效于旬日之间。

 



|医家简介|

赵绍琴(1918-2001),北京市人,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34年,悬壶北京。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享受国务院津贴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

 

来源:摘自《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