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伤寒概论:如何学习中医、中医历史演变、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

2018-04-10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


经典就是经典,中医之经典无论怎样评,伤寒论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后世医家无不从中吸取营养。经典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常读常新,越深入了解和学习,越是感到美不胜收。那我们该如何学习它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学习中医?


从我的体会来讲,学中医需要两个比较重要的东西。第一是根基,就象人要有骨头。它的根基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是四部经典,或者说五部经典,《内经》、《伤寒》、《金匮》和《温病》,还可以算上《神农本草经》,甚至包括《难经》。这六部书里头,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伤寒杂病论》,它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


当然除了骨头、根基之外,还要有肉,还要有丰富的东西。这个肉是什么呢?我们要去浏览各家,我的体会是各家的书当小说看吧!放在枕头上有兴趣就翻翻。一共是八千种(有的一种是几册),我看了不到一千种的样子。


在此基础上还要什么?要有血,就是我们讲要有灵性。学中医主要是靠的悟性,学3年和学30年我个人认为区别不是非常的大。你看大医家李东垣学医三年,终成大家。


所以我觉得学中医要有骨有肉有血,就是有根基、有知识面,还要有悟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根基加悟性。所以我建议大家专门去研究伤寒杂病论,结合自己的悟性,在短期之内,就能够去理解中医最精髓的东西。


学习伤寒杂病论之前,我们首先要讲怎么去看待伤寒杂病论。我个人认为看待伤寒杂病论,需要正确的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在过去两千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中医的研究方法究竟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去看待伤寒杂病论。


    

中医的历史与演变


中医主要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变过程。第一个时期就是先秦和汉唐,这是中医的第一个阶段。先秦和汉唐最代表性的成绩就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尤其是《伤寒杂病论》,将中医的理法方药有机结合,奠定了中医成为一门完整学科的基础。随着宋明理学的兴起,中医就走入了第二个阶段,一直到元明清各家学说的形成。各家学说实际上大家会有很多的看法,回来我们讲医门一统去探讨它。第三个阶段就是中医面临重大挑战的阶段。从民国到现在,中医科学不科学,中医能不能生存下去,都受到很多质疑。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去看待《伤寒杂病论》,去思考它更根本的一些问题。


《伤寒杂病论》的传承呢,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解一下,基本上可以写一个剧本。我们都知道《伤寒杂病论》是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写的书,但是这本书写出来以后很快就遗失了。当时是写在竹简上,用绳子穿起来,传承中容易出现顺序的问题。直到晋代王叔和进行了整理,编撰出了前半部分,叫《伤寒论》,十卷。后面还有六卷。在王叔和整理了以后呢,又是在江湖上若隐若现。孙思邈则根据他的记忆在他的书里写下了很多东西。然后这本书传到宋代,北宋年间在皇宫大内发现了它,后由林亿把它进行校正,并把它后面的内容整理出来,这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金匮要略》。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


伤寒论总是辨六经为病脉症并治,比如太阳病,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这句话值得大家深入探讨。它至少反映了三个问题。第一,伤寒论是一本辨病的书,他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辨病,辨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他辨的是什么病?是病位。如果我们去理解六经,你就会发现,病位本身反映的是什么?是病机。所以,辨六经为病,它的病和后世的病是不一样的。伤寒论辨的病,辨的是病位,例如太阳病、少阳病、厥阴病,而这个病位和它的病性有密切关系,病性与病位共同决定了它在在哪一经。而我们后世辨的病,其实是什么?是症状。你看我们《中医内科学》里讲的哮证、喘证、咳嗽、心悸、胸痹,这些严格来讲是症状。中医对这些症状的研究比较深入,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病来拿出来专门去研究。第二个,我们说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那么你说它辨病,它怎么是辨证论治的基本体系呢。其实你看标题:辨六经为病脉证并治,这说明了什么?它不光辨病,它还辨证。


我们补充一点它辨的证是什么?我们讲六经聚类法说了,比如说三阳辨的是在经在腑,太阳病,在经有伤寒证与中风证;在腑有蓄水证与蓄血证,你看这就是证。还有阳明在经有白虎汤证,在腑有乘气汤证。三阴是寒化热化,少阴寒化附子汤证,少阴热化黄连阿胶汤证。可见首先是辨病,然后再辨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100 42641 100 42641 0 0 9620 0 0:00:04 0:00:04 --:--:-- 10042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