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邹孟城医案】耳鸣(针灸医案)

2018-04-02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1、客邪耳鸣

 

青年徒工乔某,于1974年初冒寒外出,忽觉寒风猛然吹过左耳,耳中嗡然一声,随即噪鸣不已。言语时耳中鸣响更甚,且觉有气自左耳中出。耳科未予结论,如此十余日不止,于3月3日就治于余。

 

夫耳鸣一症原因多端,盖耳者肾之窍,肾虚于下,阳浮于上则耳鸣,治宜滋填镇摄。若兼见心肾不交者,又当参以菖蒲、远志,以开心火下降、肾水上达之路,此曹仁伯之临证心得也。相火寓于肝胆,游行三焦,三焦与胆皆属少阳之经,环绕于耳。肝胆风火相煽,循经上扰,必病耳中苦鸣,清泄之法,又不可废也。

 

乔某之症,与此内发之病不同,乃风寒入于少阳经中,闭阻经气而成上述见症,一经解散,病必自除。治当疏解少阳以达其邪,即以毫针刺左侧听宫及两手中渚,以捻转法泻之,针尚未出,耳中鸣声已失。

 

医案2、风火耳鸣

 

打字员徐某,素体康健。1975年春,已届中年,常觉耳鸣盛于左侧,入夜尤甚。夜愈静则鸣声愈噪,深以为苦。急急寻余为开耳聋左慈丸。

 

余告之曰:耳鸣虽是小恙,治法亦宜分别,或虚或实,最须审辨清楚,否则投剂不确,效必不彰。无奈其执意甚坚,余思左慈丸即使误服,亦不致酿成大祸,若非事实教训,彼必不肯信服。即疏方予服左慈丸,凡三月耳鸣依旧,复问治于余。

 

诊得其六脉不衰,反多弦象,舌苔正常。耳鸣作则如蝉声高噪,止则沓无影踪。发时以手指紧按耳孔,则按之愈重鸣声愈甚。平时耳之前下方下关穴处常有胀满不适。余曰:此 36 41092 36 14941 0 0 2987 0 0:00:13 0:00:05 0:00:08 2988乃肝经之风火上扰清空,是实证而非肾虚也。《经》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为取患侧之耳门、中渚、下关三穴,行捻转泻法,留针二十分钟,隔日一次。首次针后,耳中鸣声显然减轻。连针五次,不复再鸣。

 

【按】

 

耳鸣一症有虚实之分:客邪气闭、痰火上扰、肝胆火炽等皆为实证;中气虚惫、肾气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虚阳上僭等则为虚证。临证之时务宜分别,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余治此证取穴以局部及远端相结合,局部于耳门、听会中选取一穴,远端则取患侧之中渚。盖耳为手足少阳经绕络之地,听会属足少阳胆经,耳门、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之俞穴,两者相配善疏少阳经气,有治耳鸣之良好作用。病情严重者加针翳风、侠溪。如因外感而致者,加外关、合谷;气闭者加太冲;痰火内盛者加内关、丰隆;肝阳上亢加太冲、丘墟;气虚加百会、气海;肾虚加肾俞、关元,或加三阴交、太溪。

 

上述二例皆属实证,一因风寒自外而入,袭于少阳经中,不能自行解散;一因肝胆之火自内而发,由下冲上,循经而达于耳中。两者病因虽异,而胆经受病、经气被阻则一也,故取穴相似而皆获良效。

 


来源:摘自《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