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路路通临床功用多

2018-03-24 何钱 涂云丽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路路通性平,味淡,无毒,归肝、膀胱经,可收敛解毒,祛风通络,利水除湿,临床用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等。

余认为,贵州民间常以之治疗荨麻疹,收显著祛风止痒之效,一言蔽之,乃系此物抗过敏作用使然,当可治疗诸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等。

  支气管哮喘

当此病急性发作,乃风邪与湿热相结,阻滞肺络,仅用豁痰理气、清肺降逆法治之,喘息难平,治疗之要在祛风清热除湿,临床往往适合应用路路通。临证每以贵州石恩权所制祛风解毒汤加路路通,常能提高疗效。喘息日久者,肺之气阴已伤,血运滞涩,可加麦冬、当归、泡参、黄精、山药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 

此属“风水”范畴,乃风邪袭肺,肺气不宣,运调失职,以浮肿、高血压、尿少、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余多用祛风解毒汤或防风通圣汤为基本方,视其风热、风湿兼证之别加用他药,每有良效。余于上述基本方中恒选路路通一味,疗效相当。

  过敏性鼻炎

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种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部分伴有嗅觉减退,属中医的“鼻鼽”范畴。该病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与脏腑失调有关,尤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余临证用方常用玉屏风散、桂枝汤、阳和汤、二陈汤、四君子汤、八味丸等,缓缓服之有良效,处方中常加用路路通

  河南名医张鸣钟,临床对路路通的应用别有会心。几乎无一病、无一方不用路路通,可谓善用本品。笔者曾跟诊于张先生之侧,亲历其治疗诸多疾病常信手拈来,疗效立现,乃思近人“路路通才薄不堪重用”语,固一家之言,不足为训也。惟张鸣钟认为本品外形类人脑,有补脑益髓之力颇令人费解。然脑部疾病多有风痰湿瘀者,路路通祛风湿、通脑络,以通为补,邪去正复,其补益之力,或可作解。

下为张鸣钟临床验案一则。

  朱某,男,70岁。初诊日期:2015年1月10日。有吸烟史,有4年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一直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天麻丸、六味地黄丸、辛伐他汀片,病情较稳定。

1年来出现头部不自主阵发性摇动,初未重视,近2月病情加重,头部摇动频繁,伴头胀痛,心悸,精神萎靡,失眠,听力差,舌体稍胖大,边有齿痕,舌尖红,舌苔白腻稍黄,脉细弱。

体查:心率62次/分,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明显杂音。空腹血糖:9.2mmol/l,血脂较高,心脏B超:1.左房增大。2.主动脉瓣区血流明显加速。3.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头颅核磁共振示:1.多发性脑梗死。2.脑萎缩。

病机:脾肾虚亏,虚风内动;湿滞热瘀,血脉不和。

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风,清热化湿,通络逐瘀。

  方药:土茯苓汤化裁。

  处方:土茯苓15克,青防风10克,明天麻10克,全当归12克,大川芎10克,制首乌12克,清半夏12克,生山楂12克,川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路路通10克,生甘草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头部摇动、胀痛减轻,现见咽部有灼热感、腹胀,余症同前。上方桂枝减为6克,加生薏仁15克,连翘12克,继服6剂。

  三诊:头部摇动、胀痛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心悸、失眠、腹胀改善,惟咽部灼热感未减轻,二诊方停用桂枝,加玄参10克,6剂。

  四诊:头部摇动、胀痛基本消失,无心悸及咽部灼热感,精神睡眠好,腹不胀。听力、舌脉改变不大,血糖复查:8.1mmol/l。后用原方6剂巩固。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