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药食同源,对症治病

2018-03-13 董绍军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药食同源”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保持健康的体魄,在医学不发达、医疗条件不高的情况下,常常利用身边的食物来强身健体,抵抗疾病的侵扰。《内经》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周礼·天官·疾医》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千金要方》中更是直接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制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把食疗的作用提高到治病的高度,且优于药物。

 

今天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药食两用的食物,是否对你有用呢?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治病的方式则是通过生活中一些药用食物的合理搭配,来进行对症治病。对于普通人来说,掌握一些常用食物的食疗方法,是很有用的,这些信手拈来的食物,有时一点不比药物差。

菊花清热解毒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以头状花序供药用。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菊花有野菊和家菊之分,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甘苦微寒、清热解毒,对眼睛劳损、头痛、咽喉肿痛及早期高血压等均有一定功效。《本草纲目》中对菊花茶的药效也有详细 36 41522 36 15046 0 0 2796 0 0:00:14 0:00:05 0:00:09 2976记载: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认为,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萝卜清痰热

萝卜是日常常见之物,具有化痰清热之效果。一般在家里如何巧妙地利用萝卜的这一功效呢?简便廉价的方法是:将白皮的大萝卜去皮后切成长宽高为1厘米的丁,放于碗中,浇上蜂蜜覆盖,放置一小时后即可饮用其汁。这个方子对于热感冒(黄痰、咳嗽不止)有很好的效果。对于一些长期吸烟所造成的肺热喉干、咯痰不出也有保养效果。因为蜂蜜本身有润肺之功,作为辅料配合萝卜化痰清热,效果就更好了。对于素来脾胃虚寒,进冷食或腹部受凉后容易腹泻,喜欢热饮者,可用开水冲服。

 

香蕉通肠道 

香蕉主产于南方,其味甘,性大寒。《岭南采药录》记载了它的一则食疗便方:“治痔及便后血:香蕉两个,不去皮,炖热,连皮食之。”因为饮食辛辣而出现大便不爽,推荐食用香蕉。它的通便效果确实很好,尤其是吃了辛辣的食物(如火锅、湘菜等)导致便秘或痔疮发作,就以香蕉代餐食用。因其性寒,故能清辛辣食物之热,又因其膳食纤维含量颇高,故通便效果显著。脾胃虚寒者可连皮炖服,一般晚上食用后,第2天就能起效。

 

金银花解火毒

金银花的名字来源很有特点,由于它的花是一对一对地开花,一朵为银白色,一朵为橘黄色,恰似一金一银,因此得名金银花。金银花是中药中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圣药,对于一般的上火,诸如吃火锅等辛辣食物、吃炒货等造成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都可采用。现在市面上有金银花露,可以直接饮用,就更方便了。炮制金银花时,记得先要用开水洗一下,因为上面有很多绒毛。 


姜汁祛感冒 

饮用姜汁是祛除受凉感冒的好方法,一般切15片姜,加一碗半水煎成一碗后,加红糖适量即可食用(糖尿病患者可不用红糖)。一般将其煎成多半碗汁后,添加黄酒至一碗煮热后,加红糖饮用。尤其在受凉后流清涕、头晕阶段效果甚佳。如果饮后能即刻休息,盖被捂出汗,效果就更好了。如果邻近有中药房,可购买一些紫苏叶,做姜汁时,投上几片,对治疗受凉感冒效果会更显著。

 

柿子下酒热

柿子具有解酒和下火效果。柿子性大寒,而酒性大热,故能以寒解其热,而其良好的解酒效果,是口服柿子可促进血中乙醇的氧化,从而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但是空腹不宜食用柿子,因其所含的柿胶酚、果胶等物质,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若空腹大量食用,容易和胃酸结合凝成难于溶解的硬块,由此可能引起“胃柿结石症”,中医称为“柿石症”。

 

生梨清胃火 

生梨四季皆有,味甘微酸,性偏凉。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中记载:“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即通。”一般用于清胃热,每当食用较多辛辣食物和饮酒后,胃中就会感觉阵阵燥热,这时可用生梨一个服下,效果颇佳。此外,生梨还有生津止咳、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

 


|作者介绍|

董绍军,发表过《醋为宝宝送健康》、《早餐益健康,吃法须讲究》、《鼓掌蹬足健身强体》等科普文章。

 

来源:保健医苑(2011-11-11),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