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半夏

2018-03-12 牛翁一安平泰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中医是怎么回事?现代人应该如何从中医获得健康的身心?在追寻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医。

 

本文由作者“牛翁一安平泰”发布于天涯论坛(牛翁QQ362944773),我们分享并希望能与大家在思考辩论中对传统经方中医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上一篇:论癌症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半夏

 

天南星,多年生草本。块茎近圆球形,为天南星科植物狗爪半夏,药用部分为其块茎。其性味苦,辛,温,有大毒。

 

半夏,天南星科药用植物,药用部位为块茎。于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或烘干,即为生半夏。因其毒性较大,多炮制后使用,依炮制方法不同分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等。其味辛,性温,有毒。

 

芋头,为天南星科植物芋,多年生块茎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长而肥大,绿色或紫红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称为“芋头”或“母芋”,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块状等。平,甘、辛,有小毒。

 

有的朋友会很奇怪,老牛干嘛把芋头和半夏,天南星的介绍写出来?可是有眼尖的朋友们会看到,这个三种东西怎么何其相似啊,都是天南星科的植物,都是块茎状的圆不溜丢的,而且都有毒,这说明什么?

 

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鲜矣。越是百姓常常用到的东西,越是容易被忽视,因为这成为一种习惯了,习惯了就成自然了,再伟大的发现,被习惯了之后也会变成“自然”了。

 

可是有哲学思想的人就不一样,他们会把一些看似很平常的事物横向和一些比较高级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这就是所谓的格物而致知,同样一类的诸多物质具有同样的类似的性质。这就如同古代小学的训诂学,同音字往往是同意的。

 

记得小时候,姥姥总是要我多吃点芋头,甚至是平时烧火做饭的时候也用木棍烧个芋头给我吃过。她的道理很简单,吃芋头养胃,这就是她的观念。姥姥生于1914年,大字不识一个。可是掌握现代化知识的舅妈不同意,提出来反对意见,因为据现代科学研究,芋头就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极度的没有营养,不要给孩子多吃,孩子应该多喝有营养的牛奶。

 

一个文盲的老太太和一个从小接受现代化教育的,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有文化的舅妈,谁说的准确?谁更接近于“道”。?

 

我们再来看看中医对半夏的认识,半夏有毒,天南星的性味要比半夏更加强烈,毒性更强。而且半夏是十八反里面和乌头附子相反的,乌头附子本来就已经是中医里面比较著名的毒药了,再和半夏一起岂不是毒上加毒了?所以一定要小心对待,慎重使用,以免使用不当,中毒造成医疗纠纷!可是我们看伤寒论,半夏和附子同用的机会多了去了。老牛多次提到过,伤寒论中的方子,学会了用好了,理解透了,悟通了,灵活使用起来,每一个方子都是秘方。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老牛在上文谈麻黄的时候,特意讲到过,近代中医们提出的所谓的十八反十九畏,这也许是古代中医师父用来吓唬小学徒的把戏,其目的也许就是为了留点拿手的东西,给自己留碗饭吃,省得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但是老牛认为在现在社会,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相对于保护这点“小秘密”,而影响了传统纯中医的发扬,这是一件弊大于利的自私行为,的确值得被鄙视。

 

我们再看看芋头,芋头我们经常吃,虽说它没有什么“营养”,但是似乎很多人吃了芋头之后,就会感觉胃部是温暖的,胃气是顺降的,总之吃了比较安逸。至于有没有营养,暂时可以不去关心,因为西方的所谓的营养学真值得存疑和探讨啊,老牛总是感觉他们太幼稚。

 

处理过芋头的朋友们都知道,芋头的皮是非常具有刺激性的,搞到手背上有时会刺痒难受很久,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毒”吧。但是除掉皮之后的芋头,在没有煮熟或者制过之前,那个粘液简直是太执着了,好像总是洗也洗不干净一样。其实南星和半夏的那个粘液更加的强烈,那么这么多看似无穷无尽的粘液到底有何作用?其实我们中医就是用的这个粘液来养胃,来燥湿,来清降胃气的。

 

也许有的朋友爱吃猪肚和猪大肠吧,但是处理过、洗过它们的就不多了吧?老牛洗过。那个猪肚和大肠就像南星、半夏、芋头一样的执着,只要是没煮熟之前,那个粘液也是源源不断。看到这里大概有的朋友明白了老牛的意思了,在自然界里,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人的胃家(伤寒的胃家就是指到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就是喜欢这种环境,粘粘的粘液必须要源源不断的分泌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食物的消化和下行(这种适合下行的粘滑的特性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胃气以降为用)。

 

人的胃家出现问题,正如伤寒论所说的“脾不能为胃行津液”了,那么整个消化道就缺乏这种粘液的产生,就会出现食物不消化、不下行,造成胃胀、呃逆、反酸等等症状的出现,这些就是胃受寒邪的主要症状。使用半夏就是抵消这种胃寒,就是用半夏辛温属阳的性味来温胃养胃。半夏的作用就是如此,我想不用老牛在多说什么了,经方使用中,半夏到底有多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啦!

 

传统中医研究世间万物,特别是可以入药的药材是有原则的,那就无所不用其极,具有相同的性味的植物用来入药,用来治病,用来调节平衡人体失衡的阴阳,就要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药材。半夏其实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的性味正好折中,既不像芋头那样性平味淡适合食疗,也不像南星那样的刚猛燥烈至极,稍不注意就容易伤人。他们这个上中下三个代表,正好各司其职,物尽其用。

 

中医的疗效为什么比西医显得慢很多

 

写到这里,老牛感觉还有很多中医学术上的常见问题和大家一起聊聊,其实也是一件很惬意得事情。当然有些话题很敏感,也会触动很多从医者神经,不免要大骂老牛,这其实就是老牛要达到的效果。面对这个已经完全黑白颠倒是非莫辨的世界,很多人就是在浑水摸鱼,特别是中医界内部更加严重,只要能做到把一些基本的概念正本清源回归道统那就是笔者自认为功劳善莫大焉了!

 

首先,大部分人普遍持有一种认识,认为中医的疗效比西医显得慢很多。这个问题其实是中医最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了,作为一名患者当然是希望花尽量少的时间能把病邪祛除。但如果你看事情这样简单而表浅,那其实是逼着医生犯不该犯的错误。因为在中医理论上认为,绝大部分的阳证急迫易愈,而阴证则缠绵难愈。西医在治疗一些三阳经病时,往往疗效比较迅捷而高效,这也是明清时期温病派中医主动向西医学习妥协的主要原因,除了对自己的医术不自信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得不到经方中医的真传。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还是说感冒发热,如果一个纯阳证的病人发高热,按照中医的辨证是寒邪闭表的太阳表证,同时这个病人是个强壮的人。西医用抗生素静脉注射很快就能把这个高热去掉,这就是所谓的对症,这是西医的优势。当然中医也能做得到,针对这样的寒邪闭表的三阳经高热病人,中医可能只需一剂麻黄汤就能解决问题,病人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但是现在很多中医人已经不会或者说是不敢使用麻黄汤了,这在上文老牛反复强调过的。现在这样的病人,能到我们中医手里面,特别是经方纯中医手里面的,实在是太少了,就算是有的话,病人来了,很快问题就解决了,似乎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啊。顶多患者感觉这个中医还不错,和西医一样的厉害。

 

如果现实中大量的病人是反复发作的三阴证低热,西医面对这样的病人可真的是手足无措了。这种阴证发热,造成的因素很多,除了很多严重的疾病后期表现出来的虚阳外越之外,各种体质孱弱、正气不足之人的外感大部分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低热。这明显是一种虚人外感,现实中往往很多病人表现出缠绵反复,上午轻下午重,有的可能会连续治疗很长时间不能痊愈。

 

那么经方中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同样我们大部分的时方中医面对这样的病人也是手足无措,各种轻清发散类的方药用上以后发现病人还是持续低热。作为一个患者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老牛建议赶紧换医生,因为在中医内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估计是遇上了滋阴清凉派的中医大夫了。换一位火神派或经方派中医或许能解决这种虚人外感,那也算是节约大量的时间了。因为很多三阴证的病人,特别是太少两感的发热,经方派中医也许几剂麻附辛加味就能把持续发热这个问题解决掉。以温病派中医为代表的时方中医就不见得做得到。所以很多患者会感觉到失望,造成了中医都是慢郎中的错误的认识。

 

上面说的是发热为代表的急症,那么面对慢性病怎么样那?现在的西医医院内科病房里的患者,老牛说句实话,起码有80%以上是慢性病患者。面对这样的病人,一个经方中医大夫也是要正确的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而更加注重治本,只有病人正气完全恢复的治愈才算真正的治愈。治疗这些病人的疗效,要讲真正的治愈时间,谁敢说西医快中医慢?西医唯一快的地方是动刀快,还有那里快?西医那些伤害了病人后天之本的治疗方法,甚至是给病人造成严重后遗症的治愈,这种所谓的快,要用道家的思维判断,那真的是,西医的快,其实是慢,中医的慢,其实是快。

 

老牛的意思很明确,经方中医治病,在对一些突发急症的治疗上其实也有非常快捷的疗效,西医疗效比中医快只是一种流行的错误的观念。就像老牛上面所举的例子一样,面对不管是阳证发热还是阴证发热,一个正统的纯中医都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解决问题的。解决不了这个“证”的中医,那是中医本身学艺不精造成的。在大部分国内现代化的医院里,有很多并非正统的“伪中医”存在,是他们的存在,导致了老百姓认为中医疗效慢,是他们该担这个恶名,而并不需要整个中医界,特别是我们这些秉承伤寒大义的纯中医,经方中医们来担这个恶名。


(待续)


阅读前文:

论癌症


老牛眼中的中医经典

太阴阳明证

苓桂剂的价值

少阴多死症


太阳表虚桂枝汤.

麻黄医案二则

经方要药:麻黄

从西医怕感冒说起……


御医和现代人

人类的健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学

续谈中医发展历史

临床医生体悟升级手册


伤寒大义

中医的道家属性

传统中医文化的兴衰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序言)


来源:天涯论坛,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