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砂治病=致命??事实真相是这样的

2018-03-13 黎崇裕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小编导读

曾经,作者“网易另一面”发了一篇文章《朱砂不能治病,只能致命》,文中因为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出汞含量超标,遭香港卫生署公告召回后,又被曝旗下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分别是17.3%及0.72%的事件,进而认为朱砂的主要成分硫化汞可导致人体汞中毒,对神经系统及肝肾损伤严重,并提到同仁堂接近40种声称能“定心安神、清热解毒”的药品都含朱砂成分,在儿童用药中也有三成左右含有此种成分。此外,文中还列举美、日、德、加等多国都禁止使用朱砂。动物实验也表明,硫化汞在大鼠体内不能被吸收,被吸收的汞来自朱砂中的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说明重金属汞才是真正的活性成分,由此认为朱砂产生的所谓药效正是汞中毒的表现,比如少动、萎靡、反应迟钝等,这就是“安神”和“镇静”的真相。

可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来听听中医是怎么说的——

作者“朱砂不能治病,只能致命”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因为从古至今,朱砂在中图临床中一直都有其身影,只是因为其毒性比较大,用的比较少而已。由于临床医家使用此药都比较慎重,故极少听到因为朱砂导致中毒乃至致命的事件。


古今很多本草书籍及方剂书籍对于朱砂的功效和配伍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如《本草害利》云:“甘凉,体阳性阴。泻心经热邪,镇心定惊,辟邪,清肝明目,祛风解毒,胎毒痘毒。色赤属火,性反凉者,离中虚有阴也。味甘者,火中有土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朱砂,味微甘性凉,为汞五硫一化合而成。性凉体重,故能养精神、安魂魄、镇惊悸、息肝风;为其色赤入心,能清心热,使不耗血,故能治心虚怔忡及不眠;能消除毒菌,故能治暴病传染、霍乱吐泻;能入肾导引肾气上达于心,则阴阳调和,水火既济,目得水火之精气以养其瞳子,故能明目;外用之,又能敷疮疡疥癞诸毒。”《千金方》载有明目的神曲丸:“光明砂(丹砂中之最上者)。一两,神曲四两,磁石二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不禁,常服益眼力。”《医宗金鉴》的朱砂安神丸则能治疗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寝寐不安等:“朱砂、黄连各半两,当归二钱,生地黄三钱,甘草二钱。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卧时津液下。”

《本草纲目》提到朱砂的配伍:“其气不热而寒,离中有阴也。其味不苦而甘,火中有土也。是以同远志、龙骨之类,则养心气;同当归、丹参之类,则养心血;同枸杞、地黄之类,则养肾;同厚朴、川椒之类,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景岳全书·本草正》则指出,朱砂“味微甘,性寒,有大毒……其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入肺可以降气而走皮毛,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或上或下,无处不到,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祛蛊毒鬼魅中恶及疮疡疥癣之属。但其体重性急,善走善降,变化莫测,用治有余,乃其所长。用补不足,及长生久视之说,则皆荒谬,妄不可信也。若同参、芪、归、术兼朱砂以治小儿,亦可取效,此必其虚中夹实者乃宜之,否则不可概用”。由此可见,朱砂治病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必须随证配伍,而且虚中夹实者乃宜之。


中医对于朱砂的认识也是渐进的,最初认为其无毒,后来逐渐认识到有大毒,不能久服、多服,并指出恶磁石,畏咸水,忌用火煅。而且还记载了其毒副反应的表现,如《本草从新》云:“独用多用,令人呆闷。”现代研究表明,朱砂在临床上的主要中毒表现为:(1) 神经系统: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手脚麻木等。(2) 消化系统: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咽喉肿痛,食欲不振;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3) 泌尿系统:常表现在中毒后期,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或中毒性心肌炎等。


朱砂的功效是功效,中毒表现是中毒表现,这是两回事,是不能混淆的,汞中毒的帽子不能随便扣在朱砂药物功效的头上。中医药针对失眠或狂躁患者所采用的安神、镇静治法,绝不是使患者达到少动、萎靡、反应迟钝的状态,而是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或没有狂躁的表现,这才是中医安神和镇静的真相。朱砂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如本身药物炮制不当、服用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长、服用方法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等,故而先贤强调朱砂配伍之法、炮制之法、使用之法、禁忌之法等,为的就是安全驾驭这个大毒之品而为我们临床所用。

以前治疗失眠的处方中常可看到朱砂拌茯苓、朱砂拌连翘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其宁心安神的功效。而在目前谈毒色变的社会大环境下,这些用法都逐渐失传了,故而同仁堂的“健体五补丸”被检出汞含量超标之后,民众对于有毒中成药的反应之大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由此就因噎废食。毒药致病亦可以治病,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毒药若使用恰当亦可以成为治病的良药。药物这个东西有病则病挡之,无病则人挡之。如砒霜在武侠小说里常扮演害人毒药的角色,因为这个是剧毒之药,稍微用一点就可以致人死亡。可是砒霜又是治疗白血病的良药。

《黄帝内经》中早就提出“大毒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民间亦有“是药三分毒”,所以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不管是无毒的药物还是有大毒的药物,没事不要服用;即使有病需要用药,亦不能滥用,当慎之又慎。当然,就算是大毒之药,诚如《黄帝内经》所说“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也可达到治病的效果而不会出现毒副作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