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旗:打开“渐冻人”生命之门
编者按:3月14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因罹患“渐冻人症”而去世,引起社会对于这种疾病的又一轮关注。该病被称为绝症,西医至今仍无有效治疗手段。但同样患有“渐冻人症”的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陈炳旗,通过中药配合中医功法锻炼的方法,不但将自己从死亡的边缘解救了出来,还总结经验救治了许多同类疾病患者,突显了中医药在治疗疑难病方面的特色优势。
孙大福是个转业军官,2010年,他偶然发现自己手部力量在减弱,以为是自己缺乏锻炼所致,专门买了哑铃和助力器。结果练来练去,到后来,别说哑铃,连个杯子都拿不住。2012年,孙大福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MND(运动神经元疾病)。
“一开始以为自己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听完医生的讲解,顿时感觉像被雷电击中了一般,大脑一片空白。” 从不敢相信,到痛苦万分,再到病急乱投医,孙大福开始了四处求医之路,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四川,花光了所有积蓄,病情反而有增无减。
就在即将绝望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经人介绍,找到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陈炳旗。在陈炳旗的治疗下,通过中医药治疗和功法锻炼,病情开始一点点好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还能活到现在,是陈医生为我打开了‘生命之门’。”
中医治疗显奇效
MND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简单地讲,MN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以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患者通常被人们称为“渐冻人”。这种疾病被称为绝症,西医至今仍无有效治疗手段,患者最后大多死于呼吸衰竭,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5年。
谁都想象不到的是,如今为“渐冻人”进行治疗的专家陈炳旗,自己曾经也是一名“渐冻人”。
“早在1989年,我就开始左手颤抖,不到几个月,左上肢开始乏力、肌肉萎缩、手慢慢不听使唤,继而腿迈不开步,走路如扫地一般。”回忆起20多年前初患此病时的情形,陈炳旗感慨万千。四处求医无果的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的中医学知识选择和命运抗争。
面对西医束手无策的窘境,陈炳旗开始在中医上下功夫,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钻研,虽没有现成的理法方药可供参考,但他从中医经典和自己多年用药经验里获得的灵感中,找到了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固本原、强心肾、调气血。
从此,陈炳旗开始以活血化瘀、去湿化痰、补气养阴生肌肉为治疗根本原则,并结合自身的身体状态不断调整,慢慢总结出“六分锻炼,四分用药”的独特治疗原则。
“‘六分锻炼,四分用药’不是严格的把锻炼和用药四六开,而是强调锻炼对治疗本病的重要性,练功和中药治疗缺一不可。” 陈炳旗说,锻炼治疗时,要让患者先安定下来,身心放松,然后调动并聚集体内外的能量,对关节等部位进行加压,达到激活神经、通透气血的目的。总结起来便是锻炼的“十字真言”:定力、聚能、加压、激活、通透。
陈炳旗对自己病情准确把握,并按照总结出的方法进行治疗,肌肉萎缩、四肢无力等症状日渐好转。20多年过去了,如今,陈炳旗仍然面色红润,行动基本自如,精力旺盛,出诊、讲座、带博士,还常年四处奔波,参加各类活动。
信心+锻炼,终克顽疾
“患者常同时具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有条件情况下,对MND患者及家属均需进行适当的精神心理支持及疏导,增加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陈炳旗说,孙大福刚来就诊的时候手臂都抬不起来,连吞咽都很困难,颈部已经僵直了,对我的治疗也是满脸疑惑。我给他展示了自己身上留有后遗症的手和脚,跟他讲了我自己的故事,他才放心接受我的治疗。
在给孙大福树立了治疗的信心后,陈炳旗开始给他用中药治疗,并教他如何锻炼。
先是各个方向挤压手部,练习双手爬墙、吞口水,继而盘腿静坐刺激关节、挤压神经肌肉,再到跪地、跪凳、跪坐、跪走,伴随而来的是难以忍受的疼痛。
孙大福忍着剧痛坚持了下来,慢慢地,手臂力量、吞咽功能恢复了,腿部力量也开始有了增强。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治疗的信心,“陈医生,你放心,我一定会坚持练下去,不会半途而废的。”
2个月的治疗之后,一天夜里,正在睡梦中的孙大福,被窗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下意识地用手掀开了盖在身上的被子,坐了起来。“我一开始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手部力量已经恢复得那么好了。反应过来后,我赶紧叫醒家人,把好消息告知了陈医生。”
出院的时候,孙大福基本上已经能够生活自理,面对前来接自己回家的亲人朋友,这个当过兵、打过仗的军人再也控制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我本是个中医大夫,对肿瘤、内科有所研究,但没想到因为自己的病,又多了一块研究的领域。” 陈炳旗说,目前,经他医治的国内外重症肌无力患者已有数百人。
一些患者幻想“药到病除”或者只喝药不锻炼也能好,这是陈炳旗最为担心和头疼的,“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够一服便好。治疗这种病,就要树立信心,坚持锻炼,才能逐渐恢复。”
传道授业,惠及更多患者
随着治疗的收效率不断提高,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学子,甚至一些高年资大夫,开始慕名前来,跟随陈炳旗学习。
陈炳旗并不只满足于治疗患者,除了把他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徒弟外,他还致力于在国际上推广中医药治疗技术和传统文化,举办过多场国学和中医文化讲座。不少国外患者看到中医的疗效后,也前来求医。
“别看我现在这把年纪,行走也不像常人这么利索,但一周仍有5天在杭州各大医院里轮流坐诊,每两周还要去金华坐诊、会诊。”陈炳旗说,“最近有个年轻人慕名找到我,为了给他父亲治病,他辞了工作,带着爸爸在我家旁边租了个房子住下来,还要做我的徒弟。”
现就职于山西中医学院的赵兴梅,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之时,有幸成为了陈炳旗的学术继承人。赵兴梅说,老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视患者如家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他分文不收,而且还会出钱救济。陈老师常教育我们,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么迷茫,都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拥有自己的原则,再迷茫的路途也会有对的方向。
“无论对象是谁,他们在我眼里都是病人,都是平等的。”陈炳旗说,他的老师一直教导他,行医“病人至上”,应当常怀悲悯之心,推己及人。他一直把恩师的话记在心里,从来不敢有所懈怠,现在传道授业,也是为了惠及更多患者。
如今,已年近70的陈炳旗,仍然奋战在临床一线,带教授徒,为更多的“渐冻人”带来生存的希望。“老天让我多活一天,就要多实现一天的价值,去帮助更多的病人。”(葛伟韬)
本文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