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缓解口干口渴的技巧

2018-03-28 王宏才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李叔同《春游》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从运气角度看,今年为戊戌年,现在已过春分,进入二之气(阳明燥金),且客气较甚,因此天气比较干燥,人们易感到口干、口渴,皮肤干燥等,而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更大。内分泌专家王宏才教授在本文中指出不吃药物缓解口干口渴的技巧,不仅适用于糖尿病人,也适用于一般人。

 

缓解口干口渴的技巧

 

实际上,口渴是人体自身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大约需要2200ml水,从食物中可获得1000ml水,其他的1200ml则要从饮水中补充,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口渴即随之消失。

 

当天气炎热、做重体力劳动、失血、烧伤、呕吐、腹泻,或因高温(中暑)而大量出汗的时候,人们都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人体内严重缺水而导致的口渴。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面容憔悴、眼窝塌陷、皮肤干瘪而不能舒展等现象。还有人会因为当天吃的食盐过多,从而引起口渴症状。 


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这个渴就是指喝得多,且往往与多尿同时出现。患者能够感觉喝水量和喝水次数明显增多,并自我感觉总是口干口渴。口干口渴也是糖尿病一个重要的症状。如果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期间依旧觉得口渴,这就说明其病情在加剧或治疗方案不到位。遇有这种情况,应向专业医生咨询,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把口干口渴为突出表现的糖尿病还叫做“上消”。上消主要是燥热伤肺造成的,但这是个表面现象,其实“阴虚”是它的根本。所以,糖尿病出现的口干口渴,要滋阴清热才能缓解。

 

糖尿病人,养阴清热在春季 

春天是万物生机的好时节,也是病毒、细菌等各种微生物生长、传播的好时节。

 

在这个季节里,糖尿病表现出以下3个特点:

 

1、立春后人体阳气日渐旺盛,容易出现“阴气不足,阳气有余”的特征,使体内生热;

 

2、春季属“木”,与人体“肝脏”相应,肝主管人的情志,在春季里,人的情志容易波动,因而也容易使血糖波动;

 

3、春天风动肝旺,还容易出现疲乏、多梦,皮肤瘙痒、月经不调等。因此,在春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特别注意少吃辛辣温躁类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在用药上也要谨慎使用温躁类的补药,注重清热、调肝和养阴。

 

春季缓解口干口渴的小技巧

 

春季防治糖尿病验方

【处方】香椿芽50克、柳芽20克、苜蓿芽50克、鲜蒲公英50克、赤芍15克。

【用法】冲洗干净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方以野菜为主要,适合于不想吃药的人。

 

◎穴位按摩法 - 点按鱼际穴

【经验语】

肺热伤津,口渴多饮;清热润燥,鱼际可寻。

 

【穴位定位】

鱼即鱼腹,即屈曲大拇指时,肌肉隆起如鱼腹;际即边际。而鱼际穴在鱼腹边际,即中医讲的赤白肉交接的地方,第一掌骨中点处。 


【操作方法】

1)点按鱼际:用手拇指指端或指腹用力点按两手鱼际穴,以产生酸胀微痛感为宜。约5分钟。

2)点揉鱼际:拇指指端点压鱼际穴后,再用力顺时针和逆时针反复揉,以局部产生酸胀微痛为宜。约5分钟。

3)擦鱼际:左手托住患者手部,裸露鱼际穴,右手大鱼际前后快速摩擦鱼际穴。以局部皮肤透热为度。约5分钟。

 

按摩鱼际穴总时间约1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多多益善。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历代中医是如何认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养生要点的:


古代中国医生如何认识糖尿病

 

古人对消渴病的病因有许多发现,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是美食内热。

人们在认识消渴病的初期,就发现了美食内热可以引起消渴病。《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凡治消瘅、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梁之疾。”《素问·奇病论》进一步解释曰:消瘅者“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因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也明确说:“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伤劳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二是情志损伤。

《灵枢·五变篇》云:“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外台秘要》亦云:“消渴病人,悲哀憔悴,伤也。”在我国历史上,因情志损伤或性情刚强骄妄易怒引发消渴病的事例不少,如楚汉争霸时的范增,东晋周玘,魏明帝曹睿等。

 

三是五脏柔弱。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疾病发生的内因很大程度上应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之综合,即体质。消渴病的内因主要是五脏柔弱。《灵枢·本脏篇》在讨论脏腑的特点时认为五脏有上下,大小,坚脆,端正,偏倾等之不同。其中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此“脆”者“弱”也。清·张隐魇云:“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脆弱则津液微薄,故皆成消瘅。”五脏的刚柔脆弱,很大程度取决于先天禀赋,因此“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五变篇》)的理论体现了遗传原理。

 

古代中医对消渴并发症的认识

 

古代中国医生怎么治疗糖尿病在对并发症的认识上,文献记载很少,认识尚不深入,但古人发现了20余种消渴病的并发症,它们是:

 

  • 便秘:见《灵枢·师传篇》:“夫热中消瘅,则便塞”。

  • 腹泻:见《丹溪心法·消渴四十六》:“消渴若泄泻,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却服前药。”

  • 痈疽:见《诸病源候论·渴利候》:“(消渴)其病变多发痈疽。”

  • :见《千金方》:“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

  • 脑疽:见《圣济总录》:“能食而渴者,必发脑疽。”

  • 疮癣痤痱:见《三消论》:“夫消渴者多变疮癣痤痱之类。”

  • 肺痿痨嗽:见《三消论》:消渴“或蒸热虚汗,或肺痿痨嗽。”

  • 昏眩:见《三消论》:消渴“或风火昏眩”。

  • 雀目、内障: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消渴病人“变为雀目、内障”。

  • 聋盲:见《三消论》:“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目疾”。

  • 手足偏废:见《秘传证治要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

  • 失明:见《秘传证治要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

  • 水肿:见《圣济总录》:“此病(消渴)久不愈,能为水肿痈疽之病”。

  • 足疽:见《卫生宝鉴》:“消渴“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

  • 心痛:见《诸病源候论》:“消渴重,心中痛”。

  • 牙病:见《先醒斋广笔记》:消渴“牙痛牙落”。

  • 痿病:见《兰室秘秘藏》:消渴“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弱。”

  • 痹病:见《圣济总录》:消渴“四肢疼痛”。

  • 不寐:见《普济方》:消渴“睡眠不安,四肢倦怠”。

  • 阳痿:见《医贯》:下消“或心烦燥渴,小便频数,或白浊阴痿”。

  • 鼓账:见《医贯》:消渴“内热未除,中寒复生,能不未传鼓账耶?”

  • 麻木:见《河间六书》:“如脾热而渴者,痿论曰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 其它感染:见《三消论》:消渴“身热头痛,积热黄瘦,发热恶寒,蓄热寒战,或隔痰呕吐,烦热烦渴,或燥湿泻痢,或目疾口疮,或咽喉疼痛。”

 

消渴病人的养生要点

 

◎消渴病人应实施饮食管制

西方人John Rollo于1796年提出对糖尿病人实施饮食管制。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在《千金方》(成书于650年)中早于John Rollo千余年立言:“其(消渴病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又云:“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不愈,然后命药。”

 

时至今日,此段经文仍堪消渴病人之准绳,孙思邈亦堪称消渴病饮食疗法之先驱。此外,金元时期的张子和也很重视饮食问题,他在《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能从此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消渴病人注意体育运动

消渴病的教育概念及有关康复问题,在我国一千年前即被认识和提出。最早告诉人们消渴病人应注意体育运动的是隋代的巢元方,他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唐王焘亦云:消渴“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孙思邈提出消渴病患者应在自身的康复方面承担重要角色。其曰:“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又云:“凡医治病……须使有病者知之为要”。《景岳全书》也曰:凡消渴病人“初觉烦躁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 


作者简介 |

王宏才,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美国中医针灸医师联合会高级顾问,世界中联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从事临床及中西医研究20余年,擅长内分泌、代谢等疾病的防治。

 

来源:王宏才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