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逆转不可能,我们叫它“奇迹”!

蒋荔 苏州艺术志 2023-12-07


待袋的自我介绍只有八个字:一个开心拼贴的人。但她的感受力百分百,创造力百分百,可以分享的事情足以拓展到八百字。从画画到拼贴,她几乎本能地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生活拼出来。


待袋的拼贴作品



用十个条目,介绍待袋。


  1. 你好!可以叫我袋袋!

  2. 外号多得能从称呼分辨是在哪儿认识的朋友。

  3. 做插画和平面设计。

  4. 读了4年染织。

  5. 生活就是画各种各样的图。

  6. 二十到半,事事烦恼的平平无奇青年人。

  7. 待人和善,努力靠谱。

  8. 母语是粤语,普通话奇怪。

  9. 悲观主义......

  10. 靠别人的光活着。


待袋的自画像



“你能不能祝我找到更好的工作?”

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待袋也会开玩笑地说自己是“社畜”,每天苦闷地工作九小时以上,回复我们采访的时间总被压缩在深更半夜。


然而,年轻人也不都是“丧”字当头地活着,待袋就怀一颗善良而感恩的心,在接收着别人散发出的光的同时,也鼓舞着其他人。



待袋的生活小剧场


前一阵去看一场线下演出,是我关注了很久的小歌手一手操办的个人专场。结束后我去后台找她签名——


待袋:“能不能帮写一个To签,祝我找到更好的工作啊?”(备注:这里是五条人乐队的热议话题)歌手:“工作都是其次的,祝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啊!”


歌手为待袋写的签名


我当时好感动啊,觉得她真好!大家都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啊!

待袋为歌手画的小画


不会写字的我,只能画画记事吧。

待袋在学习写字之前就开始画画。“可能是小时候不会写字,就只能画画记事吧!抓起笔就来就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待袋把画画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她在这个世界中,自由自在。


而说服家人去艺考,只是坚持画画需要面对的一小部分困难:“困难非常多,我自认不是天赋型选手,每一次尝试突破和改变都是推倒现在的自己,那无疑是吃力的。性格上优柔寡断的我,琢磨到最后一刻还不肯决断,导致自己始终承受着时间紧张的焦虑和自我否定的死循环,常常画得好辛苦。”


生活乏善可陈,画画道阻且长。“但事情到最后总会有个结果的。所以再困难,也这样一路走着了。”


待袋《Technolagy and Art, You and me》

“试图用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意象,通过从左到右体现年代的变化来表达科学和艺术是互相促进的一个过程。算是一个试验吧。”


脑袋空空是画不出内容的。

“听歌读美术史看小说,脑袋空空是画不出内容的!”待袋如此坚定有力地回答自己的创作心得,践行了“才华是一种天赋,但创作永远是一种努力”的箴言。


待袋的名词解释


漫画、动画:第一次知道原来画面+故事=创作一个世界,好神奇!从此以后,无论我用哪种画法,为什么目的而作画,我都希望自己的画充满故事感。


听歌:这是很直接的一种形式,韵律决定风格,歌词决定画面内容。我很喜欢画曲绘,现在拼贴手法最开始就是为了画曲绘而生的。第一次听到一首歌,风格前卫,十分喜欢,就希望以一种不欺骗自己、绝对快乐的方式表达它,由此做出了第一张拼贴画。


美术史:它能令你明白很多为什么。我们今天画什么都是有根有据的,无论什么风格都不稀奇。


小说:以前觉得,读小说是在感受另一种生活。但最近发现,最刺激的还是自己的生活。


作品是属于它们自己的

待袋以学习和观者的身份去感受一切,吸收其中的乐趣并将它们保留在记忆中,成为她个人体验的一部分,那些与之产生共鸣的东西,才是她的创作。


毕业作品《轮回》让她有机会利用长达半年的时间深入地研究材料,探索更多可能。“那时我发现,收集不同材料的同时,也是在收集一段段‘记忆’,把记忆糅合在一起的过程就是一次回忆,就像是火柴擦出的火花,能使画面更有意义,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不同材料的魅力吧! ”


待袋收集的材料


毕业作品《轮回》


拿材料当画笔,待袋再日后的生活中常用这种方式“治愈”自己。“因为工作需要更完整而严谨的规划,常常让我处在紧绷的状态中,而使用材料拼贴是我保留给自己的传统项目,材料的‘不可控性’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放松。当我动笔越少,受材料的支配性就越强,就越能感受到不期而遇的快乐。


待袋的拼贴作品


她如今根据用途或者画面内容选择表达风格,不再为了突显个人标签而放弃更适合内容的画(做)法。“虽然是我在创造,但做出来的作品就是属于它们自己的了。”


逆转不可能,我们叫它“奇迹”。

待袋利用以前的画、被火烧过的玫瑰、擦笔的餐巾纸、用过的纸胶带,花店捡的尤加利叶等创作了《璀璨如歌》《苦涩如歌》两件拼贴作品,并在《重生——环保装置艺术展》展出。



待袋的作品阐述


生命是场爱与不爱抗衡的实验。


《苦涩如歌》


《璀璨如歌》和《苦涩如歌》相距一年,心境因为遭遇完全不同了。前者就像精心雕琢的宝石,那时觉得一切都欣欣向荣,小心选材,小心收获小小的惊喜,为了画面是美的,动笔也多。后者是发泄,是深夜起来无奈与失望后的慰藉,是随便下小小爆炸的惊喜,是惯性的驱动,提醒我“还能画”。


《璀璨如歌》


“重生”对我而言就是一次机会。它是一种逆转,逆转不可能,我们叫它“奇迹”!小时候,剪开半个塑料饮料瓶做花篮子;边走边收集六个多月,利用废物完成出色的毕业设计《轮回》,待袋用一种不慌不忙、寻找乐趣的态度为“废物利用”拼贴出一个充满生机的注释。



#往期推荐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