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外英语口译硕士备考经验
其实我本来没有打算写经验贴,因为我的整个备考过程并没有达到我的理想状态,而且也有一些决策失误,所以我不知道我的经验是否值得拿出来分享。但站在备考生的位置想想[
考研择校跟高考一样,无非是看三大因素:专业、地区和学校,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排序。于我而言,我是一早就决定要考翻译硕士,但是在笔译和口译里面纠结过一阵子。其实我个人是更擅长笔译,但我觉得如果研究生读笔译,对我个人的未来就业不太好规划。而且我觉得学口译更能逼自己全面而深入地学习这门语言,就定了口译。定了口译就代表我的目标院校必须是一线城市,不然这个专业没法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关于学校类型,我没怎么纠结就决定要考外语院校。因为我感觉外语院校会更专业,相关实践机会也会更多。这样一综合下来,符合条件的学校其实不多。又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我定了北京,北外我没考虑过,因为我知道自己基础不好,又知道自己应该是做不到真正“舍命”去复习,大概率一年是考不上的。所以我只在北语和北二外中间纠结过一下,后来看真题发现北二外的题目一直以来都很中规中矩,比较好把握,而且那时正好看到北二外有联合国实习的项目,就定了北二外。
我定好学校是在去年年初,但其实直到大三下学期结束我都没开始正式全面的复习。我记得大三下特别忙,正好有好几个比赛、专业考试和实习,还试图跟Andy写论文哈哈哈。所以当时我的考虑是,先专心准备那些考试和比赛,其实也是在复习考研。这就是我们这个专业讨巧的地方了,学语言嘛,无论方式是什么,学到多少赚到多少。
直到放了暑假,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到位,我终于开始全面复习了(别学我,这是个坏习惯)。但那会儿,我每天顶多复习8小时。这两天正好有学妹跟我说感觉自己还没进入状态,我非常能理解。但是作为过来人,我当然还是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尽早步入正轨,因为越早开始,就能越早发现问题,也会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和弥补。翻译硕士是考四门:政治、翻译硕士英语、翻译基础和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每个学校有自己的命题风格,所以复习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考研很大程度上要考察我们的信息搜集和辨别能力,所以千万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九月公布招生简章时临时修改考查方式的学校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尽早开始,因为前期还是注重打基础,只有基础够牢靠,才不会怕任何形式的考察。作者推荐:好喝又提神政治这一门我并没有考好,甚至也没有反思出个什么名堂出来,所以我也没法给什么建议哈哈哈哈。当时我就是常规地看着徐涛视频、过一遍肖秀荣的教材,但我当时应该是有点过于重视细节导致全局的节奏被拖缓了,所以第一遍还是只要有个整体把握就好,因为只有到后期刷题时才能真正记住那些知识点,前面不需要太浪费时间。到后期开始刷选择题,市面上能找到的模拟题都找来刷刷,但要能够分辨价值,并且要学会合理利用,有些老师出题就是很偏很怪,没必要因为模拟题分数低而觉得自己政治没希望了。我记得当时考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写大题时还感觉背的肖四肖八都能用上去,但是出来以后跟我一个朋友一交流,她觉得肖四完全没用,结果她考了70多。后来对了答案,选择题是38还是39,但是大题答得太差了。我反思可能是因为大题只背了肖秀荣,一方面可能是被反押题了,另一方面我觉得有可能是我对题目的理解只局限在了肖四肖八给出的思路里,所以学弟学妹们可以多看看不同老师的思路,我就是当时已经来不及了。 翻译硕士英语是我翻车的第二门,当时考完出来我就觉得我要凉了。因为今年的难度突然提升,当时我看北二外的群里大家也都是一片哀嚎,但看成绩,哪怕突然变难还是有两个能上80的,所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尽可能地拓宽拓深,不要太过于依赖以往经验,也不要有侥幸心理(像之前谁又能预料到今年的情况呢)。北二外的题型一直是单选阅读和作文,上一届和这一届的考纲里都添加了改错,虽然至今都没有考,但还是必须要练习。我的练习材料包括:找好心学姐要到的真题(划重点)、华研1000题、二笔三笔的综合选择题、黄皮书上的其他院校真题、星火和华研的专八材料(包括真题和模拟题)以及顾家北的雅思作文书。我个人的经验是,真题真的非常重要,因为你可以从中揣摩目标院校的出题规律和风格,比如喜欢用什么材料,从而进行针对性训练。除此之外,词汇量是这一门的基础,每个人找到自己顺手的背单词方法,然后就一路往上背,越多越好(前提要背熟,背成active vocabulary)。英语翻译基础这一门算是我的强项,结果也差不多符合我的预期。北二外这一门就考察词条和段落翻译,我记得的材料有:北二外的真题、卢敏的那本热词蓝皮书(有老内容,但全面)、11还是12月份52mti出的《最后的礼物》(百科词条+双语词条)、韩刚的二笔三笔材料(主英汉)、公众号XXLIN1987(主汉英)、FT每日英语、一天一篇经济学人(此类适合积累地道原语表达)、翻译硕士考研网(定期更新新旧内容)、叶子南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和《武峰十二天》。因为最开始我对我的汉英翻译不太有信心,我还报了一期徐老师的MTI翻译班,虽然有点贵但我觉得挺值得的,可以针对性地挑出我自己意识不到的问题。背词条是积累骨干,积累多样的句型表达就是积累血肉。这门是这个专业的根本所在,所以必须投入最大的功夫。其一,翻译练习不能停,练习中的思考也不能停。我个人觉得,上一篇学到的表达,下一篇就要用起来,不用就永远不是你的。同一个意思,最好能够熟练地拿出五六种表达。其二,翻译就是理解与表达,所以输入与输出两个过程都必不可少。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是我花功夫最少的一门,因为我自认为兴趣广泛,平时就喜欢关注各领域的新闻,所以直到11月才开始研究要怎么复习,结果也只是中规中矩。北二外是考名词解释、应用文和大作文。我在备考时主要还是总结真题(不公布真题就要找回忆版,要尽可能全面)、研究黄皮书,和关注时事(贯穿整个考研过程,不仅要知道是什么事,还要有自己的思考)。这一门设立的原则就是一个合格的译者或者译员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背景知识,所以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会考,所以我个人感觉较难进行应试性的准备,重在平时的积累。至于应用文,建议大家还是要针对每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练一练,要熟悉格式、行文风格,以及一些专业词汇。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刚开始练习应用文时,看到一个题目是写一篇学校的放假通知,我写完一看答案就意识到,自己的那篇一看就是学生写的,因为我只知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实际上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所以还是需要多接触各个领域,多多积累,因为要见过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才能模仿得像。而大作文,我只写过两篇,一篇偏抒情,一篇偏论述,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允许我多加练习了,所以只是熟练了一下考场写作的手感。
往年北二外的复试会考笔译、二外(日语是自我介绍和问答,其他语种有所不同)和面试(视译+专业问题+政治问答),但今年由于疫情取消了笔试,而二外在复试里占比极小,所以我主要就是攻视译,练完了秦亚青的红皮书,就去找徐老师的视译材料。后来有个同考生找到我想一起练习网络面试,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帮助很大(感谢这位姐妹扶贫)。我们每晚就按照复试流程来,先视译,纠正,再各自提几个专业问题,这样下来我不仅每天练习了双倍的视译量(因为要事先做一遍对方的视译材料,才能进行纠正),还积累了八、九十个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复试时老师问的全在我的准备范围内
1. 实际上我之前不敢写经验贴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并不确定我做的就一定是对的,因为每个人基础不同,习惯不同,喜好不同,目标也不同。所以我的这篇帖子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尽可能地把我知道的东西给出来,大家自行辨别对自己有价值的部分;
2. 在备考过程中全局意识很重要,我自己总结我的毛病就是,一旦习惯了某一种模式,就总是不愿意去改变,但这很可能会导致复习进度无法推进,其实这也反映了规划能力和执行力;
3. 关于使用手机,我并没有完全戒掉手机,虽然也关掉了空间和朋友圈,但我每天仍然有不少比例的时间在网上接受信息,我在微博专门设置了一个考研分组,这样我就不会因为别的七七八八的事情吸引走注意力。微信公众号也是置顶了一些有助于我考研的,但不仅限于学习相关的,我平时复习累了也会去看一些人物访谈和专题报道;
4. 关于调节心态,虽然我自认为性格比较乐观,但考研压力还是蛮大的,到后期我也崩溃过,恐惧、焦虑、绝望都是很正常的情绪,重点是要意识到这些只是情绪,不是事实。就我自己初试和复试经验来说,我都经历过从自我怀疑到盲目自信再到被泼一盆冷水,最后收拾好心情,按部就班地把能做的都做了。考到准备到的部分是幸运,考到意料之外的东西也很正常,毕竟知识是无涯的,只要总体来说合理地应对就好了。
考试前我无数遍地怀疑过,对我这么个人来说考上是可能发生的事吗?现在结果已经证明了,是有可能的。所以,大家在复习时无论多想放弃,都请坚持下去
↓扫码打赏作者↓
相关推荐
更多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