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国网综合能源服务的竞争力

喜欢考古的老常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刚才,在图数据库的群里,有朋友问起国网综能集团的情况,我汇报如下:


1. 在去年以前,也就是任董事长上位之前,国网的节能公司以及各省公司已经更名的综合能源公司,实际上的解决方案抓手很少,没有太多核心的技术能力,基本上处于拼缝儿的阶段,找到了客户,就找合作伙伴来做项目。

2. 自从任董事长过来之后,国网总部的节能公司改变了很多,包括,更名为综合能源服务集团、与各省公司的综能公司进行重组,控股或者参股、成立了几家专业的合资公司,打造核心解决方案。

3. 但是综合能源依然面临几个问题,一是在用户侧的效益问题,很多看上去很好的项目,其实效益不太好,用户投资意愿不强,所以,才会搞EMC这些东西;二是综合能源涉及到的专业跨度很大,还需要多专业融合,队伍建设难度比较高,投入很大,目前还是适合比较专业的公司,例如专门做锅炉效率改造的、做相变储能的、做电储能的、做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做低温余热发电的等等。三是,既便跨专业带来的难度、既便效益不好,但是竞争已经非常的激烈了,发电公司也在强力参与。

 

总体看,国网的综能集团的优势还是有的,一是有钱做前期投入,有钱做EMC,BOT,BOO之类的玩法,二是成立了几个专业合资公司,算是有了几杆枪;三是市场地位高一些,客户认可度有可能比较好。

 

国网综能集团,未来真正的竞争力在于集成。


我理解,集成也就是多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但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多能之间的转换存在能源效率问题,多能之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大概率决定了项目的效益,而效益又决定了客户的投资意愿,客户投资意愿不强,提供方就会搞EMC等玩法,诱导客户参与。问题是,如果帐算不好、算不明白,投资回报存在问题最终会害死一批人的,所以,我本人一直坚持三个投资研判的原则;一是技术可行、二是经济可行、三是商业模式可行。

 

而实际上技术(尤其是多能转换效率)决定了效益,效益又决定了商业模式,就像现在的电制氢,常压每升氢气的耗电成本大约可以做到4元多一点,也就是6-7度电,制一升氢气,如果电价来的很低,例如弃风弃光或者是火电灵活性改造后没有上网多余的出力(前提是政府有补贴),还是可以玩的,如果用目录电价来制氢,估计就歇菜了。


昨天看到一篇报道,说中国科大请热能专家、金红光院士领衔组建“多能互补能源转化”研究中心,我认为,这是在抓综合能源应用的牛鼻子,是抓住了多能应用的核心问题。


综能利用,还有一个乙方看不见、甲方不轻易说出来的问题,就是紧耦合松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综能项目,技术可行性一般般、投资回报也不咋地、还跟客户的主生产工艺流程紧密耦合,那么,我们经常会见到客户忽冷忽热的,最后还是放弃了,这其中大部分原因很可能就在紧耦合上。


所以,为什么说,我比较看好相变储能在某些场景的应用呢,这2-3年,通过与高耗能企业的实际接触,我慢慢的感悟到,除了低品位余热资源成本输入极低外,关键是还在于是松耦合。


欢庆国庆长假的时候到了....


综合能源之工业余热利用的市场细分


小议:综合能源服务之EMC挣钱和省钱两种不同的意境


综合能源服务有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生态链


用户侧综合能源之剃头挑子一头热


有件事,大概其在电网侧叫能源互联网,在用户侧叫综合能源服务


多能互补和综合能源的“迷失”不能归咎于电改不成熟


综合能源:地热、干热岩和李德威教授的“固热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