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制造业的管理和质量

互联网雕刻师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我以前也经常写总结,但今年有点写不出来了,一大早看到了蝈蝈老师的《2020年的思想回顾》,很受启发、很受触动,计上心来,顺着蝈蝈老师的杆儿往上爬,写了一个学习体会,作为我今年的总结。

极具震撼力的年度思考,蝈蝈老师的年度总结,既能纠正我们的世界观,还能扶正我们的方法论,有一句话『中国的学术界缺乏工业常识』说得很好,再聚焦一下,我认为是IT界普遍缺乏工业常识。另外,漏斗这东西,是我们过去做销售pipeline管理时最常用的。

郭老师还有不少经典的思考,例如工业的差距很多时候不是做不出来,而是质量,质量和管理是需要持续改进的,1994年在河南弄CIMS的时候,去濮阳考察一家新建设的化工厂,同样是法国的装置,法国人的现场只有几十人,而我们的现场就得要几百人。

一、管理的最高境界有可能是大繁至简

我们从前在推广EAM时,经常给客户讲EAM的各种各样的业务流程,把流程弄细致了,不仅有利于客户的管理,还有利于我们合同的增值,因为name user多了,软件的license收入自然就多了,今后若干年的服务费也跟着多了。但在通州遇到了法国罗地亚化工集团的一家工厂,人家就买1个user,为什么呢?因为零备件和检修管理只有一个人,几乎所有关于EAM的业务流程在这家工厂都被高度浓缩成了一个。我问他们,你们的零备件仓库没安排库管员吗?我还想把1个user变成2个user呢,人家说:我们的仓库是open的,物资采购是我做的、检修计划是我做的、派工也是我做的,谁领了零备件,到我办公室确认和登记一下就行,就用我的账户,我心想:好吧,那就1个user吧


很多年以来,我偶尔还会想起这件事,也会有一点点的思考,这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就像前面说的当年那个濮阳化工厂和法国同样化工装置的对比,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精简,而不是把麻麻事儿都搞得很复杂;精简意味着效率,效率意味着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意味着获取更高的收益;而这一切,还要有敬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做支撑。


二、管理的进步应该是循序渐进,最好不要搞什么突发式变革

企业管理是有基因的和文化传承的、是有沉淀的、也就是说有很强惯性,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改进最好策略是循序渐进的,尽可能不要搞什么革命、搞什么突然的转型,弄不好会出事,会弄死人的,例如:很多年前福建有一个很著名的企业叫实达,就被自己亢奋无比的管理转型给弄死了。

这么多年,我还没有见过几个企业依靠突发的、革命性的管理变革能顺利度过难关的。企业是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未雨绸缪的管理者应该深刻理解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将会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提前预判,提前下家伙儿解决问题,而不应该是遇到了问题再去抓耳挠腮的救火,到处问医寻药,病急乱投医应该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最大禁忌,应该被时刻牢记在心中,谁搞不明白的,应该去学习任正非和张瑞敏两位老人家。最不该发生的教训之一,就是我前些时间在文章《阿米巴之场景啊场景,条件啊条件》中所讲到的案例。

我去过中伟很多次

怎么就没找到这么好的角度呢

三、中伟集团的质量改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蝈蝈老师在他的年终总结《2020年的思想回顾》中提到质量改进的问题,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报道《中伟追梦人丨严守华:追求零异物现场 做好设备“守护神”》,讲的是中伟集团质量现场管理的故事,一开始,我还纳闷呢,高度流程化的化工企业,哪有那么多的异物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呢,看完了,也就明白了。

中伟这家企业,在我们老东家工厂的斜对面,刚刚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当天的市值就达到480亿,这是一家致力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他们非常重视工厂的现场管理,更为神奇的是,这是我见过的为数极少,经历几次转型都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这个难度要比一家企业的管理转型和变革大了去了),从煤化工、到房地产再到正极材料,行业跨度之大、转型之成功,恐怕在国内也是凤毛麟角了。这背后反映了什么值得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呢?


工业互联网:GE Predix失败了,我们怎么才能做的更好?


新冠一周年祭,看看什么应该被总结、应该被重视?


统计的力量


制造业的ATO、定制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电力事故应急应纳入资产全寿命管理体系


从工业互联网看工业背后的效率和成本因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