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村发现 136期:新邵巨口铺刘家大院

志大少爷 志大少爷 2020-09-09



巨口铺,地处新邵县西北部,昔日为通商大口埠,是新化至邵阳的必经之道,曾设驿铺,故名,是宝庆四大名铺之一。明清时,宝庆府有东路黑田铺、西路岩口铺、北路巨口铺,南路五峰铺,此四铺距宝庆城六十里左右,五峰铺略远一点,正好一天的脚程,自然成了行夫走卒打尖落脚之所。相对集中的人流物流,使之出落成“宝庆四大名铺”。


下图是巨口铺镇全景,老街被夹在两条公路之间,老房子也所剩无几。


在镇的北边却完好地保存着一座刘家大院,我是前年在卫星图上偶然发现的这个院落,直到去年才得以成行。整个院落分为老院子、烂院子、上新院子和下新院子四部分。老院子和烂院子建造年代较早,上新院子和下新院子建于晚清,规模较大,保存也相对完整。


这是下新院子,大院布局完整,建筑规制讲究,朝门、院落、正屋、厢房、后堂、天井、封火墙等构建齐全、布局规整。


建筑就地取材、传统工艺精湛,从村口到朝门、正屋皆由本土产的青、白石板铺就。


建筑上的灰塑和木雕也非常精美。



进入朝门大院内有一块宇坪。



正屋里挂着一块黑底金字大匾,上书“福门仁寿”,立于光绪四年,1878年,中间有一行小字“大德望维老姊又贤夫妇六旬荣寿暨金玉华构誌庆”,这么看来这既是一块祝寿匾,也是一块祝新屋落成的匾,由此推断下新院子的落成时间大概是1878年。


连驮匾用的动物座斗也用金漆描过,保存非常完整!


室内的地面用三合土加桐油打成,历经百余年仍然坚硬光滑。


正屋两边还有厢房。



厢房后还有牲口圈。


这是上新院子,结构跟下新院子差不多,规模更大。


一条白石台阶连接着上下两个大院。


这是上新院的朝门。



朝门内还保留着一幅精致的青石门槛。


有位老人家热心地向我介绍了刘家大院的情况。


老人家先带我找到了一块墙砖,上面有“道光拾陆年”的字样,据此可以推断上新院建于1836年左右,距今180多年了。



在这个后堂保存着一幅精美的木雕作品。


在隔扇门上有一幅八仙图。


大门正上方是“天官赐福”,上面还残留有金漆的痕迹。


后面的八个人物大家应该不用我一一介绍了,他们个个神态逼真,活灵活现。


门框上还有这些吉祥寓意的雕刻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正屋两边有天井连接着厢房。


两边的两进厢房用游亭连接。


看样子老屋里还住过文化人,在墙上用毛笔书写了很多古代诗词。



这个院子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仓楼。仓楼就在宇坪两边,用木材建造,都有两层,上层为住房,供院内的长工居住,下层是仓库,分为若干小库,分别用于储存稻谷、大豆、红薯等。


仓库底层用木板铺就,离地一尺,可以防潮通风。小仓库门用宽木板上下拼接而成,取粮食时从门框最上边木板开始依次取出。


牲口棚也是非常可观的。


据说当年上新院子至少可以住300人以上。


这里是老院子和烂院子,由于建造年代较早,所以保存情况相对较差。


老院子在建筑形式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这里我有了惊喜的发现,这里居然保存着很多清代早中期的木牌匾!


这是“才重七子”。@十年砍柴 兄告诉我这个典故出自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


看落款是“康熙五十四年”,也就是1715年!


这块匾上的字迹看不清,好像是“光烛青藜”,落款也是“康熙五十四年”。砍柴兄告诉我这个典故出自汉代刘向燃藜夜读。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於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 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后因以"燃藜"指夜读或勤学。明代翰林院检讨掌国子监助教邹安所撰《醉庵先生哀辞》中有:青藜光烛兮斯文以昌,春融方寸兮风韵悠长。


“成均首选”,董仲舒曰:成均,五帝之学是也。盖以天道设教者,五帝也,故大学曰成均,首选是指名望高。



乾隆丁卯年,即乾隆十二年,1747年。


砍柴兄看过后马上说这块匾是夸主人是国子监优秀生的。果不其然,在匾正中也有一行小字“大国学刘光藩”。


这块被包裹起来的匾是“名列天朝”,口气不小。



这是“合歌松茂”,一看就是祝寿的。满满的都是各种典故,没有一点国字基础还真解读不出这些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义。看样子刘家后人不缺乏饱读诗书有学问的人。


以前听柳肃老师讲过,这种形状的柱础有可能是明代的。


在刘家大院北边,是古驿道的遗址,这里有石板路和古商铺的遗迹。


这两块指路牌又叫“将军箭”,中间写的“弓开弦断,箭来碑挡”,两边写的“左走宝庆府,右走刘宅院”。


所谓射“将军箭”,就是小孩难于带养,便请算命先生算上一课,算命先生如果说小孩犯了关煞,就必须依照他所指的方向,在桥头或贫路口冲煞。届时,家人带着小孩,备上香烛酒菜,以及竹制的弓箭,等候在路旁,若见路上有人走来,便上前拦住,请其射箭为小孩去除关煞,并请此人吃点酒菜,以表谢意,有的还要小孩拜其为“干爹”,称为“撞拜继”,说这样才能使小孩长命富贵,易养成人。


这是老商铺,商铺有长亭。


长亭内原有长凳围栏,过去来往新化和宝庆的挑夫路人就是在这里打尖歇脚。时间久远,这些长凳都无存了,只剩下木柱上的方孔还能证明它们的存在。


长亭的一端还建有一个厕所。


继续向前还能看见一截商铺。


商铺的北边还有一口水井,泉水汩汩而出,水质清澈。


井边的草丛里还有一块“刘氏宗祠”的石匾,宗祠早已不复存在


从村中老人口中得知他们有个祖先叫刘溥洛,明代人,是个武功高强的大力士,在他的墓上还有块“英雄盖楚”的石碑,据说石碑还在。后来在砍柴兄的老乡李跃兄的指引下我来到巨口铺中心小学寻找这块石碑。


在几位热心老乡的带领下我找到了墓地所在。刘溥洛的墓准确地讲应该是在巨口铺镇工商所边上,下图中蓝色屋顶的就是工商所,黄色箭头所指是刘溥洛墓。


问了这里一位老人家墓的位置,老人手一指,说就在这里半山腰上,但完全被植物所遮盖。




上山几乎没有路,荆棘丛生,一路上鞋子掉了几次,而且下了山才知道我是爬悬崖上去的,因为当时看不出路,所以也不害怕了。下山后自己成了刺猬,手上脸上被划伤了好几道。所以为了这种精神,也烦请各位在文章后面点个赞吧!


终于找到了这块碑,中书“敕封英雄盖楚”,“明逝刘公溥洛大人(刘㜑谢君孺人)之墓”,是同治癸酉年(1873年)由刘氏楷、梓二房族人合作重修的。砍柴兄告诉我“㜑”是“婆”的异体字。


如果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连个墓碑都拍不全,我只好告诉大家,墓碑外不到一尺就是悬崖,我是用手抓着边上的树枝身体半悬着拍的,想起来都后怕。


据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邵阳县开山塘李成贤串联广西瑶族及武冈少数民族起义,准备攻打宝庆,宝庆知府陈楠闻讯率官兵追扑数次未果,却被巨口铺刘溥洛所俘。嘉靖皇帝为表彰刘溥洛除草寇有功,派钦差到刘家院子宣旨传刘溥洛进京。当时刘还在刘家对面中伏塘里犁田,两位钦差来到田边,将皇上的圣旨宣读给刘,刘对两位钦差说,请你两位先进屋休息,等我将牛脚洗了就来,刘溥洛顺手抱起那800多斤重的大水牛往河中洗脚,钦差看得口瞪目呆。刘溥洛因家境贫穷也没读过书,又是第一次去京城,没有思想准备,嘉靖皇帝亲自设酒席招待刘溥洛,刘溥洛被眼前威严肃穆的气氛所吓住,饮酒开始时,放大礼炮三响,刘溥洛受惊将手中酒杯捏成了粉碎,并一直战战兢兢,惶恐不安,这一切被皇帝看在眼里,觉得刘只不过是一位有力气的猛汉而已,并无勇气和谋略,所以皇帝并没提拔重用他,只是赏赐了他一些东西。


刘氏后人们并没有因为刘溥洛的这个表现而气馁,反而是发奋读书。据了解,刘氏家族人才辈出,不少子弟出任官职,除了政界,刘氏子孙中也不乏文化名人。刘家村的富裕兴旺,为其后辈提供了置田建房的资本,而后经过几番扩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刘家大院的建筑构造和内部装饰展现了刘氏家族深厚的耕读文化和人文底蕴,是研究湘中古村落、古建及农耕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本期订阅号要特别鸣谢@十年砍柴 用自己渊博的国学素养为我提供了大量文学方面的支持。十年砍柴,本名李勇,生于湖南省新邵县,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知名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家。他的订阅号“文史砍柴”中的很多文章针对当今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旁征博引、分析透彻、思想深刻,值得大家关注。同时也要特别感谢@李跃 兄提供的大力协助!下期《湘村发现》我将带大家参观巨口铺镇的李家大院。

最后请大家观看我航拍的刘家大院视频。


相关视频:

新邵的周家大院——“濂溪第”

新邵张家祠堂

新邵爽溪村    

新邵坪上镇时荣村    

武冈浪石村

邵东界岭古村

邵东承志堂   

新邵龙山雅居坑古民居    

邵阳县文昌村   

隆回罗洪乡寻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