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咪蒙:一个制造“毒鸡汤”的女人的心理黑幕

2016-08-29 石勇 心理分析



咪蒙们要成功的前提是,

必须假定所有人都是傻逼。

而不幸,很多人真是。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合作请后台联系


 

1


有一个女人说:

我曾经的工作,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像是意淫:

每天工作半天就差不多了。

月入一两万。

有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部门领导特别开明特别萌。

同事们都很友善没有任何办公室政治。

关键是,这份工作特别安逸,特别稳定,特别适合养老。

然而,两年前,我辞职了。

所以,结论是,我是个傻逼。

这篇文章从文字思想上属于典型的垃圾,但影响力相当大,在这个女人的公号里,妥妥的「10万+」。粉丝的各种艳羡、崇拜,夹杂着成功学鸡血、心灵鸡汤,还有装逼的味道充溢开来。有一个网站还用夸张的标题把它放大:「XX:我特么的一年赔400万,也不后悔辞掉稳定高薪的工作。」

可是我真的吐了。

 

2


我想问她的很多粉丝,你们真的没有感觉自己的智商被侮辱吗?没有感觉被这个女人当傻逼吗?


如果我没有搞错(我当然不会搞错),这个女人所曾经服务的单位,叫《南方都市报》,她辞掉的这么神奇厉害的工作是这份报纸的一个编辑。这家媒体在广州,据说过去很牛逼。

很遗憾,我也在广州,而且,我也是在媒体工作,并且报纸、电视、杂志媒体都服务过,另外,我对《南方都市报》还挺了解。

所以我真的想问这个女人,在广州的媒体,这样像养老一样的工作在哪啊?我怎么找遍了所有的岗位,从跑线记者到总编社长都没有呢?拜托你帮我找一份,来拯救我这类受苦受难的人吧!

真的有这样的工作,我只能说,要么《南方都市报》不是一家媒体,而是一个天堂,要么,这个女人的父亲或老公是赵家人,而且是省部级以上的赵家人。

但好像都不是。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正是《南方都市报》的编辑。在朋友圈,他对这个女人的人和这篇文章的评价,在冷静中隐藏着愤怒和绝望:「这得有多不要脸才敢写这样的文章?没办法,这时代就是这样,傻子太多,于丹不够用了。」

在另一个场合,他说:「其实从一开始,我就认为咪蒙是个贱人,因为担心被认为是看到别人红了嫉妒,所以我给了它一个形容词:成功的贱人」。

对了,这个女人叫「咪蒙」。

 

3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女人和她的公众号了,跟罗振宇、papi酱一样,已经是自媒体时代的「教主」,一条头条广告据说就要30万人民币。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粉丝相似度挺高的。

很惭愧我居然是半年前,偶然从朋友那儿看到那篇文章,才知道有这样一个女人存在,而且还那么红。我震惊的是,一个人在装逼时,居然可以假定所有人都是傻逼,可以把谎话编得这么不需要一点技术含量。

要知道你是不是被忽悠,不用去问媒体人,运用起码的智商,去看一下不时曝出的媒体人抑郁、劳累而死的新闻就行了。它需要运用的思维只是最简单的现实联想,文盲都应该会。

但事实证明,无数人真的就是傻逼。而她通过忽悠傻逼取得了成功。

知道有这么一个成功的贱女人存在后,在朋友圈或别的地方,我居然还不时被关于她的信息打扰。并且,前段时间在南海争端中,她还做「爱国」生意了——在过去她可做过「公知」生意,虽然没有成功。

只是,无论做什么生意,有些词语,总能投射出她属于什么气质的心灵。


4


这些词语,既是她本人的心灵气质,也是用来迎合粉丝的。我说过什么样气质的心灵只能吸引什么样气质的心灵。

它们大概有「特么」、「哎玛」、「男票」(女票)之类。

我一看到这些词语就有本能的反感。它们无一不装逼成性,而且隐隐显得玩世不恭,自我感觉良好。从语言-分析心理上看,它们体现出了一个人内心的焦虑,并且,缺乏面对真实自我的诚实。换句话说,这是一帮对自己的内心都不诚实的人。

于是需要用装逼、自我感觉良好来刷存在感。

咪蒙这类成功的贱女人是编故事的人,刷存在感是为了生意,既是演员也是导演,而她的粉丝,只是纯粹按剧本演出的演员,是为了逃避——逃避关于自我和世界的真相。

因为骗了自己,所以,他们才像傻逼一样,被咪蒙骗得好像没有一点智商。

有几类人不可能去关注咪蒙或对她有什么好感。

一类是有一定思想层次的精英。他们会觉得这是对自己智商和层次的侮辱。

另一类是敢于面对心理上的真实的人。他们在心灵的气质上和咪蒙及其粉丝格格不入。


还有一类,是能通过爱和理性找到价值感的人,他们在心理模式上和咪蒙及其粉丝完全是不同的物种。

但在这个世界里,更多的人不是这样。


5


世界的残酷,让很多人其实愿意去体验自我感觉的良好,必须去逃避,去幻想,去喝点咪蒙们制造的鸡汤,去攻击,去像咪蒙一样刷优越感,去逃避焦虑和无价值感。他们构成了咪蒙们成功的土壤。

在心理上愿意设一个套路让自己当傻子的人太多,骗子确实是不够用的。

在一些揭穿咪蒙套路的文章后面,我看到了有这样的留言:「不要戳破他们的幻想好吗?这是他们唯一拥有的快乐了」

在本公号的《男人没有责任感和女人强调「经济独立」,其实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大阴谋》文章中,也有粉丝留言,提出了这个问题:

「真相是残酷的,所以多数人不敢面对真相,喜欢在虚幻的泡沫中麻醉自己,获得暂时的安乐。」

我太理解这些啦。所以,我很清楚,我每揭破一个真相,可能在对某一些人有用的同时,也会得罪到另外的一些人。

惊扰别人的迷梦的人是最让人恨的,因为做这类梦太容易了,而要在清醒中生活,对一个人的成长、改变提出了要求。而大多数人都是头脑、心理、人格上的平庸者。

一个人要面对心理上的真实,并不需要内心强大,而只需要对自己的真实自我作出一点担当。

但咪蒙的粉丝也正是社会价值排序的粉丝。他们的假自我已经绑架他们来面对这个世界,失去了这样的能力。


6


可是让人家自嗨不挺好吗?


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她确实可恶。而她的粉丝,并不仅仅是可悲。他们在逃避自我和世界真相的同时,在心理上、人格上,事情并没有完。他们还必须去认定和强化这个世界的另一个真相:弱肉强食。他们都是些势利者、冷漠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并不时有攻击性。


而他们所恨的人,是揭示真相的人,所伤害到的人,恰恰就是这个社会中善良、弱小的人。


我做不到沉默。


7


放大到中国社会,经典社会学所说的「阶层冲突」框架,已经回应不了现实问题了。

假设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有一个小商户,特别恨那些来收保护费的小弟,因为小弟经常敲诈勒索,但是,这个小商户却又对黑帮的老大无比崇拜,拼命去维护黑帮体制,你相信会有阶层冲突吗?

我只看到了这个小商户在拿绳子勒紧自己的脖子,尽管这样做时他还挺矫情地喊痛。

在心理上,他好像不得不这样,如果他面对自己是被黑帮压榨这样的真相,他在心理上是活不下去的,正如咪蒙的粉丝不敢去面对自我的真相一样。

而这样,就没有阶层冲突。即使哪一天造反,也是生存处境和他现在这种心理模式恶化到逻辑终点的结果,他下手的对象也会有跟他一样的小商户,而不仅仅是黑帮。这并不叫阶层冲突。

事实上,冲突倒是经常发生在阶层处境上差不太多的人中。当小商户在心理上拼命去维护那个让小弟对自己敲诈勒索的黑帮体制时,他要赚到钱,只能去对顾客坑蒙拐骗。


他还需要去仇视那些批评、揭穿黑帮体制的人。

于是,这个社会被还原成一个个具有某种心灵气质的群体。他们即使是同一个阶层处境,其实也不是一类人。

写到这里,我竟然瞟到了关于咪蒙「洗稿」的消息——专家说,不能说是「洗稿」啊,这不是说原文很脏,而不是咪蒙的行为脏吗?

又见到有人说:咪蒙所制造的「毒鸡汤」,再怎么烂,哪怕是「洗稿」,脑残粉也会照单接收。

我只想对心理分析的粉丝说:面对这帮智商这么低的人,他们唯一的优势无非就是像咪蒙那样不要脸和下作,大家得有智力和心理优势啊!


出品 | 心理分析(ID:xinli-fenxi)

作者 | 石勇    

整理 | 安


猜你喜欢




IMP心理公号群上线了

欢迎大家来交流分享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我负责揭穿 你负责看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