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20年第12期
彰显礼仪教育的德育价值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秩序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具有至高地位,它不仅泛指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礼仪规范,更是社会文化价值观和普适性的伦理道德规范的象征。
礼仪与道德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二者的区别在于:礼仪是外显、清晰的,易于识别与判断,而道德是内隐、模糊的,须经由具体行为方能显现与衡量;礼仪以美丑为标准,更多体现人的文明程度,而道德以善恶为依据,更多体现人的是非观念。二者的一致性在于:礼仪与道德存在内在一致性,都要求人在社会生活中按照恰当的方式行事,展现出一种美好姿态,都具有形塑人的功能;礼仪与道德都是好人、好公民的必备素养,中国的君子品格和西方的绅士风范均要求二者兼而有之。简言之,在一定意义上,礼仪是人的道德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外化,其内在是人对社会生活中行为应当性的信守。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使青少年掌握社会生活中应有的礼貌、礼节及交往方式,学会表达尊重和敬意,形成规矩意识与良好生活习性。礼仪教育的德育价值在于,青少年在恪守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之礼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了“好”与“善”的现实意义,进而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养成“尚善”的价值追求和“行善”的行为取向。礼仪教育能够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而德育也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展现礼仪规范,二者是有机的统一。
彰显礼仪教育的德育价值须从几方面着手 :
其一,从符号世界到意义世界,解析仪式符号的道德意义。礼仪是以可视化仪式符号外在显现的,但仪式符号蕴含的道德意义却常常并不为人所知,这也影响着青少年对礼仪的重视和习得。为此,教育者需要挖掘和解析仪式符号背后的道德意义,讲好“中国礼仪故事”,以增进青少年礼仪认知的深度和礼仪实践的责任感、道德感。
其二,从知礼、懂礼到守礼、行礼,将礼仪教育贯穿于青少年道德生活中。礼仪教育首在知礼、懂礼的理性认知,重在守礼、行礼的生活实践。将礼仪的规范、要求与青少年道德生活紧密结合,使其在丰富的道德生活实践中感知、认同礼仪仪式的价值,同时在守礼、行礼的过程中,加深对道德准则、社会秩序、行为规范的理解,提升道德品质。
其三,从礼仪遵循到道德自觉,强化礼仪教育的道德涵养功能。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学校开展礼仪教育不仅要关注青少年对礼仪仪式的实践遵循,更须将礼仪实践视为培养道德素养的手段和途径,注重青少年对礼仪实践的道德体验与省思,促使其逐步养成道德行为自觉 。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本刊特约评论员:赵虹元
卷首语
P01 彰显礼仪教育的德育价值 ︱赵虹元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P07 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如何补“短板” ︱黄 琼
观 察
P10 教育惩戒只有“走心”方能奏效 ︱陈尔胜
P12 人文素养教育是抗击重大公共灾难的基础工程 ︱赵蒙成
实 证
P14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蒲少华 邓 琪 邱淑芬
探 索
P19 人的完整教育的三重空间 —兼论学校德育的限度 ︱黄小莲
P23 教师德育能力的历史意蕴与未来发展 ︱殷玉新
话 题 礼仪教育
古人云:“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人们为了表达社会生活中彼此的愿望和感受而采用的一种具有明显社会道德和文化色彩的行为规范。青少年是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举止不仅关系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全社会都有重要影响。本期话题聚焦礼仪教育,从多个角度入手,探讨对青少年进行礼仪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本期策划:孙格格
P27 礼仪教育的传统意蕴和现代价值 ︱姚明秋
P31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以教师礼仪育人 ︱郭娅玲 刘曾曾
P35 传统礼仪教育:意义、内容与路径 ︱向长征
P40 仪式礼仪: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黄永斌
讲 堂
P44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三大要领 ︱张育花
展 台
P51 如何上好“超级大课” ——基于甘肃省白银市田家炳中学的“共创课程”实践 ︱瞿永红
样 本
P56 浙江省杭州第六中学:以成长新项目创新选课走班管理︱ 陈立英
P60 广东肇庆中学:让社团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 ︱邓少峰
P63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延期开学背景下线上育人的创新实践 ︱梁宇学
P66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六中学:创建英雄班级 传承红色基因︱赵国良
第一线
P69 国学浸润:破解晨会课实践难题的有效之举 ︱丁正后
P73 树之“Huo” ︱程学军
P76 “小水滴的诉说” 教学实录 ︱杨桂英
资 讯
P05 即时 ︱ P06 荐书 ︱ P06 语录
往期目录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2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