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四上语文23《梅兰芳蓄须》朗读+知识点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12-24

课文1.观潮

2.走月亮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4.繁星

古诗《鹿柴》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蝙蝠和雷达

7.呼风唤雨的世纪

8.蝴蝶的家

9.古诗《暮江吟》

9.题西林壁

9.古诗《雪梅》

10.爬山虎的脚

11.蟋蟀的住宅

12.盘古开天地

13.精卫填海

14.普罗斯米修斯

15.女娲补天

16.《风筝》

17《麻雀》

18.牛和鹅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0 陀螺

21.古诗《出塞》

21.古诗《凉州词》

21古诗《夏日绝句》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全解

电子课本图片

课文朗读视频

23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闻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视频朗读

知识点

多音字:

宁:nìng宁可 níng息事宁人

要:yāo要求  yào要职


词语解释:

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①绕在一起。②搅扰,找人的麻烦。本文中是第二种解释。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反义词:

坚持——放弃  困顿——富足

优厚——苛刻  拒绝——接受

普通——特殊  胜利——失败

高超——拙劣  敬佩——鄙视

斩钉截铁——拖泥带水


近义词:

闻名——出名  躲避——躲藏

知足——满足  出马——出面

困顿——困窘  骚扰——纠缠

优厚——优越  敬佩——钦佩


词语扩展:

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斩钉截铁 翻山越岭 调兵遣将 良师益友

通情达理 甜言蜜语 惊涛骇浪 丰功伟绩 

深思熟虑 奇形怪状 惊天动地 改朝换代 

摇头摆尾 跋山涉水


课文主题:

本文写的是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演出,蓄须明志的事,表现出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和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内问题:

1、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答: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不愿给日本人演戏,为躲避纠缠,他先是藏身上海租界,然后去了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


2、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答:(1)四处躲避日本人,想尽各种理由拒绝演出,甚至蓄须明志。(2)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顿,只能卖掉北京的房子。(3)为拒绝演出,找医生朋友打伤寒预防针,连日发高烧,差点儿丢了性命。


3、梅兰芳为什么斩钉截铁地拒绝为日本人庆祝“大东亚圣战”演出?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将侵略亚洲及其他国家的战争称为“大东亚圣战”,用以美化自己的侵略行径。梅兰芳不想被其利用,所以拒绝。


4、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答:题目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了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课文分析

文章题目直截了当地向读者呈现出故事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内容,使读者一下子产生阅读的欲望:梅兰芳是谁?为什么蓄须?进一步引起学生思考、阅读。

 

整篇文章,作者李大同例举了“蓄须、变卖房产、装病”三件事,向读者们展现了一个视戏曲为生命的杰出艺术家,面对殖民侵略的骚扰百折不挠,始终坚守自己爱国情怀的高尚气节。

 

文章共9个自然段,围绕着首段内容“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艺术表演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介绍了自日本占领上海之后梅兰芳的生活状态。

 

梳理文章的结构不难发现,整篇文章的结构是“先概括后具体再总结”。文章开篇便介绍了梅兰芳是何许人也,并抛出了文章最大的一个矛盾点,也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是何缘由让著名旦角,却蓄上了胡须?是不再热爱戏曲了吗?贯穿了课文2自然段的内容——依然深深地热爱着戏曲。这也印证着首段“闻名世界的京剧艺术表演家”的评价。

热爱戏曲却为何蓄须?因为爱国,因为坚守着中国人的气节。接着通过3~8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梅兰芳先生作为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却不得不蓄须、变卖房产,甚至装病危及生命来躲避殖民者骚扰的故事。最后再总结升华,梅兰芳的表演让人喜爱,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在文章架构上,前后做到了首尾呼应。

 

从内容上讲,整个文章围绕着“热爱艺术、忠于祖国”这两个关键词叙述,情真意切,朴实生动。

 

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没有华丽辞藻地过渡修辞,只有最真实质朴的故事讲述,这也是人物传记的一大特色。作者巧用关联词,生动地刻画了梅兰芳先生忠贞爱国的人物形象。例如3自然段“蓄须”这一故事中,“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他用了哪些借口?还想到哪些借口?想象梅兰芳先生到底是被逼到了何种境地才做出蓄须明志的决定。体会人物的艰辛。“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以及4自然段“变卖房产”这个故事中,“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他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作为一篇四年级课文,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处境,更是学生学习遣词造句,规范语言表达的良好范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3.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通过拓展阅读“两翼”教材,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一主”教材:《梅兰芳蓄须》

2.《你读我诵》:《梅兰芳赞诗》

3.《主题阅读》:《我是中国人》


教学过程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打开《你读我诵》自由读小诗《梅兰芳赞诗》。借助注释,边读边理解。


2.解文赏析读。


教师过渡:学过关于梅兰芳的诗后,关于梅兰芳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名字叫《梅兰芳蓄须》。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

(一)“‘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自读理解。

(1)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更明白地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自己挚爱的京剧艺术。“茫茫青史……”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板书:避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2.深入品读课文。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老师提示: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然后展示,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可提示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地点来说,这样不容易乱。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生举手。

师:你很勇敢!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生总结。

师小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绝了。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拒绝登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3)你认为这件事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梅兰芳哪些描写?

 语言、行为、心理,能试着读读吗?

你感觉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蓄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此时梅兰芳的心情怎么样?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内心是苦闷的,蓄须后内心又是极为痛苦的,我们来读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

3.分享交流。

(1)“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让学生评价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他是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讨论总结梅兰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让学生自由的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梅兰芳的敬佩。


三、“两翼”教材,理解文章

(一)“‘两翼’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两翼’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后题要求完成《我是中国人》中的思维导图。


(2)结合上面的思维导图,写写吉鸿昌受到了哪些嘲笑和侮辱,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我是中国人”的。


2.分享交流:

请结合课文《梅兰芳蓄须》和《我是中国人》,感受一下梅兰芳和吉鸿昌人物形象有哪些相同之处?

全册文档课件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6_33_43


或扫二维码下载: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