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小学语文古诗《乞巧》知识点精讲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3

1.《白鹭》

2.《落花生》

3.《桂花雨》

4.《珍珠鸟》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语文园地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搭石》

6.《将相和》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习作:“漫画”老师

语文园地二

8.猎人海力布

9.牛郎织女(一)

10.牛郎织女(二)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习作:缩写故事

语文园地三

11.古诗三首《示儿》

11古诗《题临安邸》

11古诗《己亥杂诗》

12.少年中国说(节选)

13.圆明园的毁灭

14 . 木笛

15 . 太阳

16 . 松鼠

17.慈母情深

18.父爱之舟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古诗《山居秋暝》

20.古诗《枫桥夜泊》

20.古诗《长相思》

21《四季之美》

22《鸟的天堂》

23《月迹》

24.古人谈读书

25《忆读书》

26.我的长生果

电子课本图片
教材分析全解
课后习题答案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拼音版qī xī jīn xiāo kàn bìxiāo
七夕今宵看碧霄
qiān niú zhī nǚ dù hé qiáo
牵牛织女渡河桥
jiā jiā qǐ qiǎo wànɡ qiū yuè
家家乞巧望秋月
chuān jìn hónɡ sī jǐ wàn tiáo
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几万条:比喻多。

译文: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作者简介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知识卡片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练习题


 1.默写古诗。
2.《乞巧》的作者是(  )代诗人(  ) 。“乞巧”指农历 (     ),又名(    )。传说(    )  和 (      ) 在鹊桥相会的日子。《乞巧》一诗向人们展示了(           )。

   



参考答案


 1.略2.唐   林杰   七月初七   七夕   牛郎   织女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民间故事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2.29课《古诗两首》就和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两个民间故事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乞巧》。


二、识字解题、指导书写。


1.板书课题。学生空书,说笔画。

2.“乞”字和哪个字特别像?(板书“气”)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观察“乞”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怎样写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


教师示范

拿出田字格本,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一个。


3.“巧”字能组词吗?


怎样把“巧”字写漂亮?(教师示范)


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一个。


4.普通话有一个音变规律,当两上连读时,前一个音读二声。“标本读变”

5.“乞巧”什么意思?

6.对作者林杰有多少了解?


师介绍:林杰,唐代诗人,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还精通书法棋艺,可惜他英年早逝,17岁就离开人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领略大诗人林杰的文采。


三、一读——读音正确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大声读一读,要求: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2.《乞巧》这首诗当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是哪两个字?

“宵”“霄”。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合作:查字典,看看字义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有个顺口溜记住它们: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


3.指名读。


四、二读——读出韵味


1.见过古人读诗吗?读出古诗的节奏。

2.范读,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3.师生合作,分句读。

4.齐读


五、三读——入情入境


1.在小组内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2.交流,你从诗句中知道了什么。

3.前两句中隐藏着一个传说,知道吗?


当你听到或读过牛郎织女这个传说后,想说点什么?

引读:一双儿女终于见到妈妈了,读——


      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这一年难得的一面,读——


      人们都仰起头,为牛郎织女一家祝福,读——


4.就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在做什么呢?


看看课后的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

由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真的把这世上的红线都穿完了吗?


5. 如果他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就可以——

6.让我们一起来到这场景中,姑娘,你好!你姓——   


姑娘,你在月下干什么呢? 


不管是陈家的姑娘,还是王家的姑娘,或是李家的姑娘,姑娘们都在穿针引线,这正是——


7.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


(示)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这是怎样的盛况呀!民间《乞巧歌》这样唱道:


(示)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8.(音乐起)就让咱们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吧!

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


男孩,在这美好的七夕之夜,你也来乞点什么——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心愿。


9.此情此景,诗人林杰情不自禁的吟道——


让我们把这美好的心愿都融进这首诗中,一起来吟一吟——


六、适度拓展、课后积累。

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了许多人,七夕也成了一个美丽又凄婉的节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竞相题咏,留下了许多诗篇,课下去收集。读一读,背一背。


图文导学:


全册文档课件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6_34_43


或扫二维码下载: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