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狄更生《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狄更生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Then I remember not. 

And if forgetting, recollecting, 

How near I had forgot. 


And if to miss, were merry, 

And to mourn, were gay, 

How very blithe the fingers 

That gathered this, Today!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我将不再回忆,

如果忘却就是记住

我多么接近于忘却。


如果相思,是娱乐,

而哀悼,是喜悦,

那些手指何等欢快,今天,

采撷到了这些。


江 枫 译



狄金森的诗采用一般教会赞美诗的格律: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句六音节,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第二、四句押韵。诗的篇幅短小,多数只有两至五节,经常破格,常押所谓“半韵”(half rhyme);放弃传统的标点,多用破折号,名词多用大写(但这个习惯在当时很平常);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有学者指这是受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狄金森的诗富于睿智,新奇的比喻随手抛掷,顺心驱使各个领域的词汇(家常或文学的,科学或宗教的),旧字新用,自铸伟词。喜欢在诗中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新娘,有时是小男孩,尤其喜欢用已死者的身分说话。狄金森描写大自然的诗篇在美国家喻户晓,常被选入童蒙课本。痛苦与狂喜,死亡与永生,都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主题。 

狄金森诗作的音乐性和图象性,成了批评家关注的题目。其诗用的破折号,时长时短,有时向上翘,有时向下弯,有批评家指这些是音乐记号,代表吟咏或歌唱那首诗时的高低抑扬;其诗的诗行往往不是一写到尾,有时一句诗行会分开两、三行写(即是说每行只有两三个字),有学者认为这是刻意的安排,跟诗意大有关系(另外,狄金森有时会在寄给朋友的诗里会附上“插图”)。因此,有人主张要研究狄金森的诗,必须以她的手稿(或手稿的影印本)为文本,才不致扭曲诗意。



相关阅读:

狄更生诗13首

狄更生诗7首

狄更生诗选 江

狄更生诗选 蒲

狄更生诗选 吴

托马斯•哈代《对镜》

玛丽·奥利弗《黑水塘》

纪伯伦《我曾有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曼德尔施塔姆《马蹄铁的发现者》

曼德尔施塔姆《干草堆》

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

卡明斯《我喜欢我的身体》

卡波维兹《沉默的一课》

威廉•斯塔福德《秋风》

阿米亥《人的一生》

阿列克山德里《爱》

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布罗茨基《黑马》

茨维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