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愁予《如雾起时》

郑愁予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诗中人表面上是水手,实际上是情人,但是一路写来,海上的景色与陆上女友的面容艳态却互为虚实,相映成趣,其中意象的交射互补,灵活而且生动。例如首段,就航海而言,耳环是虚,它所暗示的船上警钟是实;发丛、睫毛、嘘息也都是虚,所暗示的雾与风才是实。反过来说,就爱情而言,灯塔却是虚写,它所暗示的美目才是实的。末段的编贝、晚云当然是指皓齿与脸晕。珊瑚的礁区当指女友的乳房之类,含蓄得极美,且带点幽默,更暗示这爱情尚在浪漫追求的初阶,不敢冒进。中段用赤道之横与子午线之纵来引出女友搽唇膏的红唇与为他而哭的垂泪,虽以航海的地理为喻,却是两条乌有的虚线,作者竟能无中生有,化抽象为实景,真是匪夷所思,功力不凡。




郑愁予《如雾起时》


我从海上来,带回航海的二十二颗星。

你问我航海的事儿,我仰天笑了……

如雾起时,

敲叮叮的耳环在浓密的发丛找航路,

用最细最细的嘘息,吹开睫毛引灯塔的光。


赤道是一痕润红的线,你笑时不见。

子午线是一串暗蓝的珍珠,

当你思念时即为时间的分隔而滴落。


我从海上来,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编贝,嗔人的晚云,

和使我不敢轻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区。


一九五四



《如雾起时》以海上的景色和情人之间的相似之处作多重比喻,形成全诗轻倩而华美的比喻意象结构。
在这一作品中,比喻是全诗美学结构的同义语,如果取消了这些比喻,全诗也就会不复存在。诗人善于用喻,确实是创造比喻的高手,一开篇即是如此:“我从海上来,带回航海的二十二颗星。”这里的“二十二颗星”,就是暗喻诗人作此诗的二十二岁的年龄,由于审美联想的作用,诗人由“海上”、“航海”而飞翔起想象的羽翼,将海上的事物与恋人之身融为一体而妙喻如珠。“敲叮叮的耳环在浓密的发丛找航路”,“航路”在这里是比喻恋人头上的分发线,“用最细最细的嘘息,吹开睫毛引灯塔的光”,“灯塔的光”喻恋人明媚的秋波。以上两个比喻可谓曲尽其妙了,以下的比喻又络绎而来,使人不得不惊叹于诗人的清新独创的才华。“赤道”呈东西向,赤道之“赤”也令人联想到红色,于是,“赤道是一痕润红的线,你笑时不见”一句,就是对巧笑倩兮的恋人之红唇的妙喻了。“子午线”呈南北向,蓝色的水珠、耀眼的珍珠以及晶莹的泪珠之间,在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点,诗人妙想也如珠,“子午线是一串暗蓝的珍珠”,就成了对恋人的眼泪的绝妙比喻,加之后面的“当你思念时即为时间的分隔而滴落”的补述,更觉人物风神婉约,楚楚动人。
第三节的“我从海上来”,是对开篇的“我从海上来”的呼应,“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是对恋人一往情深的颂美之辞,如果说“迎人的编贝”比恋人的皓齿,《诗经》中已有“齿如编贝”之句,“晚云”喻恋人双颊娇羞的红潮,那么,“使我不敢轻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区”何所指呢?诗重暗示而不重说明,慧心的读者自可想象得之。



推荐阅读:

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沙扬娜拉》

徐志摩《康桥再会吧》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为要寻一颗明星》

徐志摩《变与不变》

北岛《回答》

北岛《一切》

舒婷《致橡树》

舒婷《这也是一切》

余光中《寻李白》

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乡愁四韵》

余光中《天问》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古镇的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