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邵洵美《季候》

邵洵美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季候》是现代诗人邵洵美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隐喻“你”对“我”的情感变化,以及“我”的不同感受,非常典型地表现了“希望——追求——失望——伤感”的情感过程。全诗音韵和谐,构思精巧,内涵隽永而又写得玲珑剔透。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一次失败爱情的整个过程,但并不感伤。这一方面是作者运用了调侃的调子,将深藏的伤心转化为嘲讽;另一方面,全诗并不明言这爱的情感跌宕,即用隐喻暗示出难以承受的情感被嘲弄之苦。“春天的早晨”隐喻着爱的温润与希望,也是爱的萌动; “炽烈的火夏”,自然是喻指爱的高潮; “叶落的深秋”,暗示爱的凋落; “一群冬风”,自然是爱情失落后的心灵创伤——心寒。这样,就把一场视同儿戏的爱情游戏,烘托得鲜活而生动。却把那种被对方耍弄的难言委曲,留给读者来品咂。作为新月派诗人的诗作,这首诗体现出格律诗的典型特征:全诗共四节,每节两行,每行均为10个字,有一种建筑的视觉美;音节匀称,每节一换韵。表现出在变化中求整一的美学追求。( 未 凡 )
《季候》从意味到形式,处处体现着整饬对应的审美趣味。它的构思有小巧玲珑的别致,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隐喻“你”对“我”的情感变化以及“我”的不同感受,由春而夏而秋而冬的季节嬗递历程,正是爱情由萌发面高潮而破败而幻灭历程的具象对应,随之而来的诗的情调也由平静而热烈而冷清而凄婉。总之爱情已同四季一样脉胳清晰。诗的形式更有典型的建筑美感。全诗共八行,两行一节,每节字数相等,煞是整齐。季节、心理、基调、形式与“初见”、“再见”、“三次”“最后”的语言,几种因素的相互应和协调,强化了诗的整体肌理感觉,纯粹、浪漫、唯美,正如同诗人的名字一样,使诗似淡实浓、耐人咀嚼。( 罗 振 亚 )



邵洵美《季候》


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

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


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

说不出的是炽烈的火夏。


三次见你你给我你的手,

里面藏着个叶落的深秋。


最后见你是我做的短梦,

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



这是一首含蓄的抒情短诗,诗人用人们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冷暖嬗递来隐喻恋人对“我”的情感变化,以及“我”在心理上的不同感受,诗名题作《季候》,其涵义即在此。
从春夏到秋冬,这漫长的四季是“我”和“你”这对恋人从相识到相恋,又相互生出隔阂的感情历程,自然界从煦春到寒冬的自然进程却正好象征了这对恋人走过的道路。与其说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毋宁说这是诗人刻意营造的一种象征,象征着对美包括爱情的追求的一种惘然若失的心绪。从春到冬,漫漫长途,其间自然有着丰富的经历,诗人以巧妙的手法,有意淡化了这中间的复杂内涵,只用短短的八行诗概括两人走过的历程,十分含蓄,耐人品味。


这首诗形式上是两行体,每行字数完全相等,显得非常严谨,这与全诗表现的惆怅心绪是吻合的。但这种惆怅的心绪并非是沉滞凝固的,而是飘逸的,逐渐显现的,诗人以意象的隐喻和韵律的变化来体现这一点。诗的意象很有特色,全诗以春夏秋冬的温差来隐喻恋人之间感情起落变化,幅度相当大,但诗人写来却很有层次,从朦胧到炽热,到惆怅,最后是失望,非常含蓄而又准确地描画出恋人之间感情波动的发展轨迹。诗在韵律安排上也颇具匠心,诗的韵脚两行一换,这多变的节奏正暗示了感情的波动;诗中从初见、再见到三见、最后一见,层层推进的时序与“我”从热到冷的心理感受正好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形成了感情上的涟漪,层层荡漾开去,蕴藉着丰富的诗意。
邵洵美早期十分崇拜萨福、斯温伯恩和魏尔兰等诗人,他们那浓艳、坦露和雕琢的诗风对其早期创作有较大影响。大约从1931年开始,诗人逐渐摒弃了唯美主义的追求,开始在诗的意象内涵上刻苦经营。《季候》一诗发表于1931年4月,正是他转变诗风以后最初的尝试之一。这首诗音韵和谐,构思精巧,内涵隽永而又写得玲珑剔透,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技巧。



推荐阅读:

于坚《南高原》

王尔碑《南河》

辛笛《再见,蓝马店》

杜运燮《井》

杨唤《二十四岁》

鲁迅《人与时》

胡风《为祖国而歌》

周梦蝶《菩提树下》

食指《相信未来》

老巢《和家一样可靠的名字是我租用的》

伊蕾《黄果树大瀑布》

胡适《鸽子》

施蛰存《银鱼》

刘大白《邮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