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但丁诗7首

意大利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但丁·阿利吉耶里(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在意大利,他被称为il Sommo Poeta(至高诗人)和il Poeta,意大利语之父。但丁是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头”,也称为“文坛三杰”。




每个钟情的灵魂


每个钟情的灵魂啊,每颗温柔的心,

我把这些诗句呈献在他们面前,

我期望他们答和我心灵的呼唤,

我把敬意献给他们的主人——爱神。

当群星辉映的夜之良辰

将近三分之一已经过完,

爱神出其不意地向我显现,

他的神态呀,回忆起来都动魄惊心。

爱神拿着我的心,似乎满怀欣慰,

而在他臂弯里抱着我的恋人,

她裹着一幅锦缎,犹在熟睡。

爱神把她唤醒,她驯服而谦卑,

战战兢兢地吞下了这颗燃烧的心;

然后他去了,我见他去时满含着泪。

飞 白 译


但丁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也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这首十四行诗选自但丁青年时期的名作《新生》。这里先介绍一下《新生》这本书的来历。
但丁童年时随父亲去拜访一家名门贵族,见到了贝雅特丽齐(这个名字有“祝福”之意),认为是“天福降临”,后来产生恋情,终生不忘。但丁的恋爱是秘密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他把贝雅特丽齐看作真善美的化身,看作天国的象征。但贝雅特丽齐嫁了人,并且在24岁时死去。于是但丁把他为贝雅特丽齐写的诗用散文连缀成书,以夹叙夹咏的形式抒发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爱情与思念,这本书就是《新生》,其中包括抒情诗31首。
关于这首《每个钟情的灵魂》,但丁是这样记叙的: 但丁初次见到贝雅特丽齐时年方9岁,此后过了9年,18岁时两人在街上第二次见面,贝雅特丽齐向但丁行礼问候,但丁仿佛是受到了上天的祝福。但丁说,相见是在早上九时,而当晚九时他就做了一个梦(但丁对“九”这个数字怀有宗教的神秘感),《每个钟情的灵魂》就记录了这个梦境。述梦是中世纪习用的“梦幻文学”的形式,后来但丁写的巨著《神曲》,用的也是这种形式。
此诗的第一小节是序诗性质,说明但丁把《新生》献给“温柔新体”诗派。这一派诗人都以理想化的观点歌颂爱情、赞美女性,带有反封建的倾向,而艺术上则表现温柔细腻,诗句优美而富于音乐感。所以但丁以“钟情的灵魂”、“温柔的心”相称。但丁当时也属于这一诗派,并与诗派主要代表卡瓦尔坎蒂交情甚笃,因此对这一诗派表示热烈赞扬。诗中也点明了侍奉爱神是“温柔新体”诗派的主旨。
接着,但丁在一种神秘的,甚至于接近神圣的气氛中,显示了爱神导演的一幕奇景: 爱神抱来熟睡的贝雅特丽齐,把她唤醒,命令她吞下了诗人的燃烧的心。
关于诗人的心,典出自中世纪行吟诗人卡贝斯丹的故事: 诗人与领主之妻特莉克琳相爱,领主发觉后杀死卡贝斯丹,剜其心令妻食。特莉克琳竟食之,然后绝食至死。她说:“我吃过世上最贵重的东西了。”但丁借用这一典故,预示了自己对贝雅特丽齐爱情的悲剧结局,连导演这一幕的爱神,也在离去时满含着泪。
这就是但丁早期的神秘主义爱情诗——恋人形象有如天使化身,而诗意飘浮在现世情感和宗教情感之间。( 飞 白 )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如此端庄,

当她向人行礼问候的时刻,

总使人因舌头发颤而沉默,

双眼也不敢正对她的目光。

她走过,在一片赞美的中央,

但她全身却透着谦逊温和,

她似乎不是凡女,而来自天国,

只为显示神迹才降临世上。

她的可爱,使人眼睛一眨不眨,

一股甜蜜通过眼睛流进心里,

你绝不能体会,若不曾尝过它:

从她樱唇间,似乎在微微散发

一种饱含爱情的柔和的灵气,

它叩着你的心扉命令道:“叹息吧!”

飞 白 译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出自但丁的抒情诗集《新生》,是但丁对贝雅特丽齐的恋情的结晶,是一颗炽热的灵魂对另一颗圣洁的灵魂所发出的由衷的赞美,也代表了“温柔新体”诗派的风格特征。
从这首抒情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但丁写诗时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反馈信息,突出客观上所引起的强烈反响。他没有直接刻画他对贝雅特丽齐的印象或者贝雅特丽齐的迷人的形象给他自己所造成的冲击,而是通过与她相接触的人的反响,作为一种反馈的信息,通过人们对她身上所散发出的“饱含爱情的柔和的灵气”的感知,来奇特地表现她的娴雅端庄、谦逊温和,来展现她天使一般的感化人的内心、转换人的灵魂的神奇的精神力量。而在诗的最后一句中,人们面对圣洁的形象,只能发出一声叹息来进行消解,不能产生任何世俗的联想,从而更加突出了她“似乎不是凡女,而来自天国”的独特的魅力。
但丁写诗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将生理和心理的要素结合起来,恰如其分地展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复杂而微妙的情绪变化和发展,“舌头发颤”、“双眼也不敢正对”等词语,突出地表现了贝雅特丽齐的魅力以及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冲击,而“柔和的灵气”、“显示神迹”等词语,已经将女性的魅力净化成一种宗教情感,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从而与中世纪的时代特征以及但丁作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的独特的世界观形成了吻合。( 吴 笛 )




眸子里荡漾着爱情


我女郎的眸子里荡漾着爱情,

流盼时使一切都显得高洁温文,

她经过时,男士们无不凝眸出神,

她向谁致意,谁的心就跳个不停,

以致他低垂着脸,心神不宁,

并为自己的种种缺陷叹息不已,

在她面前,骄傲愤恨无藏身之地,

帮助我同声把她赞美,女士们。

凡是听见她说话的人,心里

就充满温情,且显得很谦虚,

谁见她一面,谁真幸福无比;

她嫣然一笑,真是千娇百媚,

无法形容,也难以记在心头,

为人们展现新的动人的奇迹。

钱 鸿 嘉 译


《眸子里荡漾着爱情》取自《新生》的第二十一章,抒写了诗人对贝雅特丽齐的由衷赞美。全诗的前两个诗节与后两个诗节各为一部分,分别描述贝雅特丽齐的眼睛和嘴所具有的神圣力量,第二诗节的最后一句“帮助我同声把她赞美,女士们”则作为承上启下的一句连接了前后部分,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的这首诗所倾诉的对象。
但丁在散文部分解释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他说:“我想在赞辞之中说出她怎样能够苏醒‘爱情’,同时还说出她不仅能使入眠中的‘爱情’苏醒,并且更有一种奇妙的功能,在无‘爱情’之处能创造出‘爱情’来。”(吕同六编选: 《但丁精选集》)
确实如此,前两个诗节主要描写的就是贝雅特丽齐如何苏醒“爱情”。我们看到,贝雅特丽齐的目光所到之处,“一切都显得高洁温文”,这是对万物的影响;“男士们无不凝眸出神”,这是对人的影响;“她向谁致意,谁的心就跳个不停……”,这又是对人的心灵的影响。所有这些变化,都只是因为贝雅特丽齐目光中“荡漾着爱情”,这体现出了“爱情”对万物、对人及其心灵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正说明了“爱情”的苏醒。
值得一提的是,贝雅特丽齐的这种“目光”颇有“上帝之光”的味道,是一种“普照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的真光”。(《新约·约翰福音》)在这“目光”的照耀下,万物从黑暗走向光明,亦即从潜在走向了苏醒;人则从蒙昧走向理性,开始内省,从而发现自己的“种种缺陷”并为此而“叹息不已”,从而改正自己的缺陷,远离“骄傲愤恨”,这即表明了人的觉醒。因此,从“目光”与“上帝之光”的这种相似性来看,但丁对贝雅特丽齐的神圣化是显而易见的。
但贝雅特丽齐的神力并不止于此,接下来的这两个诗节展现了贝雅特丽齐如何使“爱情”从无到有,这同样可以从“爱情”的影响看出。但丁着力刻画了嘴的两个动作,“说话”和“笑”。一听见贝雅特丽齐说话,人的心里“就充满温情,且显得很谦虚”,在这里,我们需要与上文对照来看。上文提到,经过贝雅特丽齐“目光”的照耀,原先人心里的“愤恨”和“骄傲”逃走了,因此这时人的心灵呈现为“无”的状态,现在,贝雅特丽齐的“说话”把“温情”与“谦虚”充满了人的心灵,这正是从无到有。而且但丁在这里用了一个词“nasce”,这个词译为“充满”,但它的字面意思是“出生”或“生发”,这也是颇为值得注意的一个地方。
相比起来,贝雅特丽齐的“笑”则显得更为神秘。但丁并没有描写“笑”对人的影响,因为他觉得这“无法形容,也难以记在心头”,但这并不意味着“笑”没有影响,这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虽然无法说清,但自有其迷人之处。或许,我们可以把贝雅特丽齐的“嫣然一笑”理解为“爱情”本身的象征,它之所以“无法形容”正是由于其不可思议的力量,纵观全诗,“爱情”确实是为人们展现着“奇迹”。( 程 禾 )



痛苦的眼睛


由于内心的伤悲,我痛苦的眼睛

因哭泣而承受无比的灾难,

现在已双目失明,欲哭无泪。

哀伤使我与坟茔一天比一天近,

如今,倘我想把我的愁闷消散,

我只有用言语宣泄心头之悲。

我记得,我曾和你们淑女之辈,

谈起我的女郎,当时她还健在,

我情愿同你们倾诉衷肠,

而不愿跟别的人说短道长,

因你们这些女人,慈悲而和蔼。

我谈起我心上人时泪水汪汪,

因为她如此突然地升天而去,

让爱神同我一起分享悲苦。

此刻,贝雅特丽齐已上九天云霄,

在天使享受宁静处一起生活,

并与你们这些女士永久别离。

不是寒冬的冰霜把她冻倒,

也不像别人,死去是因为发热,

而是因为她仪容秀美,生性仁慈。

华光从她的温文谦恭里升起,

它以惊人的威力,直上云天,

连天主也为此而惊叹不已,

因此天主抱着一种甜蜜的希冀,

要把她召唤到自己的身边。

他召她前来,让她离开人世,

因为他看到尘世是一片污浊,

不配拥有这样一个珍贵的尤物。

一个非常圣洁的芳魂,

从那秀美无比的形体中解脱,

它在天国里面显得光彩熠熠。

谁一提到此事,谁都痛哭失声,

否则便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坏家伙,

心里没有半点儿仁慈的痕迹。

有的人天分很高而心地不洁,

无法想象出她完美的品德,

但却禁不住为她痛哭流涕。

他十分悲哀,而又痛苦无比,

他长吁短叹,真是悲痛欲绝,

没有一星儿安慰在他心里,

他在内心有时似乎看见,

她生前的情景和如何离开人间。

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想起

从我的心头剥夺走的东西,

我就十分悲伤,深深叹息。

我想到死亡不知有好多次。

这样一个甜蜜的欲念来我心里

它使我的脸色,顿时变异。

当我深深地陷在幻想里面,

这样的痛苦进入我每一部分,

我感受的哀伤使我浑身震颤。

我以为自己的容颜完全改变,

由于羞愧,我已远远离开人们。

于是我悲痛万状,泪水涟涟,

问贝雅特丽齐;你是否已死去?

当我召唤时,你却把我安慰。

在我孤独的时刻,我多渴望

为哀伤而哭泣,为痛苦而悲叹,

谁看到我,也会抒发沉痛的情怀。

我的景况就是如此,一当

我的女郎走向新世界的一方。

能说这件事的人,口可张不开:

我的女郎们,尽管我有心愿在,

却无法把自己的情形倾诉,

辛酸的生活已使我心力交瘁,

我生命的活力已经完全消退,

人们看到我的脸同死人相仿佛,

似乎都对我说: 我不要你。

不管我如何,女郎总瞅我脸容,

我希望再能得到她的恩宠。

凄切的短歌啊,出去哀诉吧,

并去把仕女和闺秀找寻!

往日,你那些姊妹们,

也曾经常给她们带来欢愉,

而你啊,你是悲伤之女,

忧郁地走吧,同她们一起安身。

钱 鸿 嘉 译


《痛苦的眼睛》取自《新生》的第32章,是但丁在知晓贝雅特丽齐逝世的消息后所写的一首诗。根据但丁自己在这首诗里的描述,他当时处于悲痛万分的情境中,在长时间的哭泣后,觉得流泪已无法宣泄自己的悲痛之情,必须要借助于“言语宣泄心头之悲”。这首诗采用了“雅歌”(canzone)的形式,雅歌本是普罗旺斯抒情诗常用的诗体,自西西里诗派继承了普罗旺斯抒情诗传统之后,雅歌在13、14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中间颇为流行。
全诗共有六个诗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诗节为序诗,交待了诗人为何作这首诗的原因以及他向何人倾诉。但丁在这里特别说明,他不愿与其他人谈他的女郎,而只愿与“你们淑女之辈”“倾诉衷肠”。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在《新生》中,但丁从第十八章开始有一个明显的转折,前面章节所收的诗基本上是向贝雅特丽齐本人说话,用的是第一人称“你”;而之后章节所收的诗则基本上是向他人(特别是第19章中所提到的“慧解爱情之女士”)说话,提到贝雅特丽齐时则通常用第二人称“她”或“我的女郎”来指称。这一转变其实就已经预示着但丁已逐渐把贝雅特丽齐从生活中可触可感的人转化为一个符号,一种精神上的象征。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贝雅特丽齐的死其实是但丁在潜意识当中所期待的(一个较为明显的证据是,但丁曾在第23章中描述了自己梦见贝雅特丽齐之死),肉体的消亡正可以促成灵魂的升华。
这种猜想也确实可以在第二诗节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在这一诗节中,但丁解释了贝雅特丽齐去世的原因。但丁在整一诗节中所强调的就是,贝雅特丽齐的死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世俗的死亡,相反,她的死是促成了她的新生。整个诗节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就是“上升”,并且但丁还对尘世却表现出一种鄙夷的态度,没有丝毫的眷恋之情。总之,但丁在这一诗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其说是悲痛,不如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
第三诗节描述了众人对贝雅特丽齐之死的不同反应。有的人痛哭失声,但有的人并不如此,于是但丁认定那些无动于衷的人是“铁石心肠的坏家伙”,而造成他们如此的原因是他们“无法想象出她完美的品德”。与之相对应,那些痛哭失声的人是因为他们“内心有时似乎看见,/她在生前的情景和如何离开人间”。这是这首诗的奇特之处。一般来说,悼亡诗本应是宣泄诗人个人的情感,但是但丁在这里却写到了他人的反应,并且还要以他人是否能够理解贝雅特丽齐作为判定其道德水准的尺度。这就跳出了一般悼亡诗的既定模式,而具有了宗教诗的味道。贝雅特丽齐具有了如耶稣基督般的神圣性,信仰耶稣者即是善的,不信者不能得救,这一诗节可说正是这种宗教教义的重新演绎。而在这种演绎中,贝雅特丽齐身上的神圣光环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第四、第五诗节是但丁个人对贝雅特丽齐之死的体验。这两个诗节的主题是“死亡”。悲伤之中,但丁想到了“死亡”,希望能以此结束痛苦,故“死亡”成了“甜蜜的欲念”。但问题是,基督教反对自杀,认为这是渎神的行为,故但丁转而又容颜大变,并且感到羞愧而远离人群。因此但丁只能独自默默忍受这份痛苦,他无法向他人言说自己的情形,最终造成一种“虽生犹死”的状态,以致遭到了世人的遗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贝雅特丽齐对但丁却是爱护有加,当但丁向她呼唤时,她给予安慰;当但丁见弃于世时,“不管我如何,女郎总瞅我脸容”。因此,这两个诗节的主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又是“拯救”。这与第二、第三诗节形成了呼应,如果说前两个诗节是把贝雅特丽齐推上了“女神”地位的话,那么这两个诗节描述的就是“女神”拯救她的信徒。
最后一个诗节为跋诗,是诗人对自己所写的这首诗说话,这是雅歌的特点。雅歌作为普罗旺斯抒情诗的常用诗体,多是歌颂爱情的,格调欢快,故但丁在诗中说它往日曾给仕女和闺秀们带来欢愉,不过但丁的这首雅歌可谓是一首别有特色的雅歌。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凄切的悼亡诗,而且可说是一首感情真挚的宗教诗。但丁的感情是复杂的,他对贝雅特丽齐的逝世一方面感到悲痛万状,生不如死,另一方面却又感到贝雅特丽齐是完成了成为“女神”的最后一步,正式成为了自己的引导者,这其实已经趋近于贝雅特丽齐在《神曲》中的形象。( 程 禾 )




来自天国的女郎


我来到之处,阳光稀少,浓荫遍地,

哎,又来到那白茫茫的小山,

那时,什么颜色也不沾着草儿,

而我也不想改变它的绿色。

色泽根深蒂固,在坚硬的石块上,

石块能说能听,宛如一个女郎。

同样,这个来自天国的女郎,

像白雪一样冻结在浓荫里;

时光无法打动她,石头却有方;

甜美的时光,温暖了那些小山,

它使小山上的白色变成绿色,

这样山上就能长起小花和草儿。

当她头上戴一顶花冠,用草儿织起,

我们的心就不会注意别的女郎;

因为她把波浪形的黄色和绿色,

善加混和,爱神就站在她们的浓荫里,

这样就把我锁住在小山里面,

锁紧的程度,比泥灰粘石块强。

她的美丽,威力在石块之上,

她造成的创伤,草儿并不能根治;

我东窜西逃,经过平原和小山,

为的是能够避开这样一个女郎。

什么都不能挡住她,让我藏身浓荫地,

不论是墙头,还是绿色的树叶。

我看到她已穿起一件绿色的衣服,

衣服的式样使石块见了也心荡神漾,

我借此使自己藏身于她浓荫之里;

我巴不得她在一片草儿如茵之地,

陷入情网,像任何女郎一样,

草地周围都是高高的小山。

可是河水已经流回到小山边,

在这柔软的、绿色的树木未着火之时,

为了我,美丽的女郎总是这样;

我真想整天睡在石块之上,

同时东跑西走,用草儿作为粮食,

只想看她的衣服把浓荫在哪儿撒下。

每当小山把撒黑黑的浓荫撒起,

美丽的绿色下就不见年轻的女郎,

与男子遮住草儿下的石块一般无二。

钱 鸿 嘉 译


此诗又名“石头诗”,是献给一位名叫彼埃特拉(Pietra,意即石头)的女性的。诗歌采用六韵诗的格律;全诗共分六节,每节六行,另加一个三行的结尾部分,第一节各行的最后一词(在本诗中分别为: 阴影、小山、草、绿色、石头和女郎),在其他各节行末以不同顺序重复出现;这六个词在最后结尾部分,三个词出现在行中,三个词在行末。这种繁难复杂的格律,始见于普罗旺斯的作品中,但到了但丁手中才算真正定型。但丁一共写过四首这样的诗。
本诗题材十分明了,描写对一位冷酷而又迷人的女性的爱情。但关于诗的性质,则历来颇有争议。有人说诗中写的是真实的爱情,提到的女性也实有其人;更多的人则把该诗作为一首寓意诗看待,认为诗中的爱情和女性都是一种象征;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此诗不过是诗学上的探索和尝试,带有文字游戏的性质。从但丁整个创作来看,的确包含许多以爱情诗形式出现的寓意诗,如《歌集》中一些以歌颂“哲学”为主题的诗,常常把“哲学”描绘成“温柔的女性”或者“冷若冰霜的女性”。但就此诗本身而言,并无明显的寓意或象征的痕迹,把它看作一首纯爱情诗似乎更合理些。更值得一提的是,本诗在抒情强度上也超过了诗人早期许多爱情诗,诗中的爱情不再是以往常见的那种温柔的爱慕之情,而是一种被世俗恋情所俘虏不能自拔的激情。这标志着但丁爱情诗创作的“温柔的新体”时期的终结。
此诗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也别开生面,在但丁早期抒情诗(如《新生》)中,写景往往只是一种点缀。本诗却通篇以写景文字贯穿之。诗人把写景状物与描写人物、抒发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全诗主要自然意象有两组;一是白色的小山、石块;二是绿色的浓荫和小草,就写人而言,诗人以前者象征女主人公的冷酷无情,用后者代表她的美丽动人。就抒情而言,这两组意象又暗示着诗人因爱情引起的心理变化。诗歌在不长的篇幅中,把情、景、人诸因素连接得天衣无缝,使它们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这的确充分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 彭 少 健 )




啊,你经过爱情的道路


啊,你经过爱情的道路,

一面等待,一面想看清楚

谁的痛苦会像我的那样严重;

我求你只听听我的倾诉,

然后再行考虑

种种痛苦是否都往我身上集中。

我的幸福不多,爱情于我无补,

但爱情有其崇高之处,

使我的生活既甜蜜,又轻松,

因为我常听得背后有人把话儿吐:

“上帝啊,你有什么高贵之处

使人们的心儿如此秀美玲珑?”

出自爱情金库的所有英勇行为,

在我身上已完全消失,

我真是可怜已极,

因而一句话也说不出嘴。

我很想仿效那些人儿

为了害羞,他们隐瞒自己的缺陷

而我,表面上喜喜欢欢,

内心却是痛苦与哭泣。

钱 鸿 嘉 译


除了爱情诗集《新生》外,但丁还写过许多歌颂贝雅特丽齐和抒写对其他女性的爱慕之情的诗作。它们大多写于青年时代,为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青年但丁的精神生活、爱情观念以及诗艺特征提供了材料。本诗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热情地肯定了世俗爱情的力量。中世纪的教会否定男女爱情,把它视为邪恶的代名同。但丁却在诗中为爱情大唱赞歌,诗人认为,爱情是人的正当而高尚的感情,它不仅能丰富人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既甜蜜,又轻松”,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们的心儿如此秀美玲珑”。诗人这种爱情观与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显然是相悖的。
当然,在中古抒情诗歌史上,大胆热烈地赞美男女之爱并非始于但丁。早在普罗旺斯抒情诗中,就有大量以爱情为内容的诗篇。但这些诗所歌颂的“骑士之爱”,是以肉欲为前提的,并不建立在男女之间互爱的基础之上。本诗正是在这点上胜过普罗旺斯爱情诗。诗歌倾诉了爱情的痛苦,这是一种因对方不理解自己的真情而引起的相思之苦,它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诗中抒写的爱情具有现代性爱的特征,即强调以相爱者的互爱为前提。而这种爱情观正是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资产阶级提出“个性解放”的先声。同时,此诗也不同于那些表达神秘化、纯精神化的宗教式爱情的诗篇,没有后一种诗中常见的对爱人的美德、花容的抽象赞美或铺陈,只有因世俗爱情失意而带来的怅惘不安和痛苦无奈的真实流露。
本诗风格清新自然,活泼动人,情感抒发直率强烈,没有丝毫象征或幻想的成分,语言和韵律上也不见斧凿的痕迹,表现出诗人开始脱离“温柔新体”诗派风格的倾向。( 彭 少 健 )




《神曲》


保罗与佛兰采斯加

      

我扬声说道:“疲倦的灵魂啊!

假使没有人禁止,请来和我们说话。”

如同斑鸠为欲望所召唤,

 振起稳定的翅膀穿过天空回到爱巢,

 为它们的意志所催促:

就像这样,这两个精灵离开了

 黛多的一群,穿过恶气向我们飞来:

 我的有深情的叫声就有这种力量。

“宽宏而仁慈的活人啊!

 你走过黑暗的空气,

 来访问用血玷污土地的我们;

假使宇宙之王是我们的友人,

 我们要为你的平安向他祈祷;

 因为你怜悯我们不幸的命运。

当风像现在这样为我们沉寂时,

 凡是你乐于听取或说出的,

 我们都愿意倾听和述说。

我诞生的城市,是坐落在

 玻河与它的支流一起

 灌注下去休息的大海的岸上。

爱,在温柔的心中一触即发的爱,

 以我现在被剥夺了的美好的躯体

 迷惑了他;那样儿至今还使我痛苦。

爱,不许任何受到爱的人不爱,

 这样强烈地使我欢喜他,以致,

 像你看到的,就是现在他也不离开我。

爱使我们同归于死;

 该隐狱在等待那个残害我们生命的人。”

 他们向我们说了这些话。

我听到这些负伤的灵魂的话以后,

 我低下了头,而且一直低着,

 直到那诗人说:“你在想什么?”

我回答他,开始说道:“唉唉!

 什么甜蜜的念头,什么恋慕

 把他们引到了那可悲的关口!”

于是我又转过身去向他们,

 开始说道:“弗兰采斯加,你的痛苦

 使得我因悲伤和怜悯而流泪。

可是告诉我: 在甜蜜地叹息的时候,

 爱凭着什么并且怎样地

 给你知道那些暧昧的欲望?”

她对我说:“在不幸中回忆

 幸福的时光,没有比这更大的痛苦了;

 这一点你的导师知道。

假使你一定要知道

 我们爱情的最初的根源,

 我就要像一边流泪一边诉说的人那样追述。

有一天,为了消遣,我们阅读

 兰塞罗特怎样为爱所掳获的故事;

 我们只有两人,没有什么猜疑。

有几次这阅读使我们眼光相遇,

 又使我们的脸孔变了颜色;

 但把我们征服的却仅仅是一瞬间。

当我们读到那么样的一个情人

 怎样地和那亲切的微笑着的嘴接吻时,

 那从此再不会和我分开的他

全身发抖地亲了我的嘴: 这本书

 和它的作者都是一个‘加里俄托’;

 那天我们就不再读下去。”

当这个精灵这样地说时,

 另一个那样地哭泣,我竟因怜悯

 而昏晕,似乎我将濒于死亡;

我倒下,如同一个尸首倒下一样。



哀意大利


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

 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

 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

那高贵的灵魂,只是听到人家

 提起他故乡的可爱名字,就急于

 在那里向他的同乡人备致问候;

而你的活着的人民住在你里面,

 没有一天不发生战争,为一座城墙

 和一条城壕围住的人却自相残杀。

你这可怜虫啊!你向四下里看看

 你国土的海岸,然后再望你的腹地,

 有没有一块安享和平幸福的土地。

假如那马鞍空着没有人骑,

 查士丁尼重理你的缰绳又有何益?

 没有这件事你的羞耻倒要少些。

唉,人们啊!若是你们好好地理会

 上帝向你们写下的意旨,你们是

 应该服从,让恺撒坐在鞍上的啊!

自从你们把手放上那缰绳以来,

 你们看这头畜生变得难骑了,

 就因为没有用靴刺来惩罚它。

日耳曼的阿尔柏啊,你遗弃了

 那个日益变得放荡不羁的女人,

 你应该骑跨在她的鞍子前穹上,

但愿公正的审判从星辰里降临

 在你的血上,这审判要奇异彰明,

 你的继位者才能从中感到畏惧;

因为你和你的父亲,由于贪恋

 阿尔卑斯山彼方的土地乐而忘返,

 听任这座帝国的花园荒芜不堪。

你这疏怠的人啊,来看看蒙塔求家

 和卡彪雷家,莫那狄家和费彼希家:

 前者悲痛不已,后者在胆战心惊。

来吧,残酷无情的人啊,来看看

 你的贵族受的迫害,治他们的创伤,

 你将看到圣飞尔是如何安全。

来看看你的罗马吧,她是多么

 孤苦伶仃,流着泪,在日夜叫号:

 “我的恺撒啊,你为什么不陪着我?”

来看看你的人民是多么相亲相爱;

 若是你对我们没有丝毫怜悯,

 也要来为你的声誉感到羞耻。

在人世为我们被钉上十字架的

 至上的虬夫啊,你是否准许我问,

 你公正的眼是转向别处去了呢?

抑或是你在深思熟虑之中,

 为了某一个我们完全见不到的

 仁慈的目的,在做什么准备?

因为在意大利所有的城市中,

 到处是暴君,扮演党派角色的人;

 莫不变成再生的马塞拉斯。

我的佛罗伦萨啊,听了这一段

 与你无关的题外话,你也许高兴,

 这要归功于你的有先见的人民。

许多人把正义藏在他们心中,

 经过考虑才放上弓弦慢慢射出;

 你的人民却永远把它放在口头。

许多人不肯担负公共的重任;

 你的人民却不用召唤就挺身而出,

 口中叫道:“看我们挑起这担子来。”

如今你且高兴吧,因为你极应该这样:

 有钱的你,安宁的你,聪明的你啊。

 我若说的是真话,事实会替我证明。

制订了古代的法律而以修文偃武

 而显得卓越的雅典和拉西提蒙,

 在人民的幸福生活上和你相比时,

真是微不足道,你准备的东西

 确实精细周到,你在十月里

 纺的线甚至引不到十一月中旬。

在你记忆犹及的过去时代里,

 你曾有多少次改变了法律,币制,

 官职,和风俗,也调换了你的成员!

假如你好好想一下,又仔细地看,

 你必将看到自己像一个病妇,

 在柔软的床上怎样都不能睡去,

只是翻来覆去以减少她的痛苦。

朱 维 基 译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意大利语的原意是“神圣的喜剧”(英译为The Divine Comedy)。为什么要叫做“喜剧”?但丁曾经说过,他的这部作品开始是写可怕的地狱,最后是写光明的天堂,终结是一切顺利,万事大吉,全书所采用的这样的一种结构,是符合中世纪的喜剧概念的。而“神圣”一词是后人表示对这部作品的尊崇而加上去的,特指这部作品高深莫测的主题和崇高的意境。《神曲》有着博大精深的内容,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称这部作品是一部中世纪的真正的《伊利昂纪》。这部作品既是中世纪学术和文化的总结,又是新时代的序曲。但丁通过神游三界的故事,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的社会生活,展示了中古意大利人的精神面貌。在思想内容上,《神曲》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庞杂的统一体,有着十分鲜明的双重性,体现了但丁作为新时代歌手的进步性和中世纪诗人的局限性。
《保罗与佛兰采斯加》(标题系编者所加)是《神曲》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节选自《地狱》篇第五歌。诗歌描写一个名叫弗兰采斯加的女子的爱情悲剧。诗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1775年因政治原因,弗兰采斯加由父母作主嫁给里米尼的贵族拉台斯大的残废的儿子祈安启托。十年后,祈安启托发现他的妻子和他的弟弟保罗有奸情,遂将两人杀死。在《神曲》中,这一对情人的灵魂和其他一些生前堕入情网者的灵魂同住在地狱第二圈——“色欲场”里,他们在长年不息的凄风苦雨中相互偎依着,永不分离,当诗人随维吉尔漫游地狱来到这里时,被此情景所吸引,于是便引出上面所选的这段以对话构成的诗行。
这段诗突出地表现了但丁作为新时代的“启明星”,世界观中的人文主义因素。虽然诗人囿于封建的道德伦理观念,把耽于恋情的保罗和弗兰采斯加打入地狱,但他同时又突破禁欲主义的樊篱,对这对青年男女忠诚和至死不悔的爱情流露强烈的同情。作品通过对两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经历的生动描绘,既愤怒地控诉了中世纪那种把结婚当作一种政治行动、全然不顾当事人意愿的封建婚姻的罪恶,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青年男女之间那种以互爱为前提的“现代的性爱”,这种“性爱”,正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萌芽而在人们身上产生的“个性解放”要求的重要内容。
从艺术上看,这段诗采用幻想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诗中的背景是虚无缥缈的幻境,但诗人却以非常简练的文字,把一幕动人的爱情悲剧,包括人物、事件,甚至细节都有声有色地写了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其中男女主人公在读传奇时流露衷情这一情节写得尤为生动活泼,颇似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读西厢的情景。从情节说,这段诗完全可以独自成篇。在《神曲》中,类似于这样的具有完整情节的短篇故事不少,这是《神曲》的一大特征。这些短篇故事,可视为近代小说的胚胎。如果说,近代长篇小说是古代史诗发展的结果,那么,《神曲》就好比是这—发展过程中的一座桥梁,正如雪莱所说:“但丁的诗可以算作时间长河上的一座桥梁,把近代和古代沟通起来了。”
《哀意大利》(标题系编者所加)节选自但丁《神曲》炼狱篇第六歌,是整部《神曲》所包含的诸多抒情插笔中较著名的一篇。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与彼特拉克的名诗《我的意大利》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早期政治抒情诗的典范之作。诗中一些动人心弦的诗句曾激励19世纪初意大利的爱国志士为祖国的统一而英勇奋斗。
但丁一直热衷于政治活动,尤其是晚年被教皇冯尼法西八世放逐之后,他在浪迹四处的生活中,通过广泛地接触社会现实,逐步对意大利社会动乱的原因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形成了主张政教分离和以中央实权来统一意大利的政治观。但丁在《致意大利各王公和人民书》及《帝制论》两篇著名论文中对此作过深刻的阐述。而本诗则可视为诗人上述政治主张的艺术表现。诗的开首便对意大利混乱不堪的悲惨情景发出由衷的哀叹,接着,诗人分析了造成社会动乱的政治原因;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干预、罗马帝国皇帝们的软弱无能以及各城邦之间和城邦内部的自相残杀。为此,诗人首先向教皇发出呼吁,要他们把一切世俗的权力归还罗马皇帝,“让恺撒坐在鞍上”,然后,诗人又对意大利内部无休止的党派之争提出尖锐批评,把那些热衷于党派斗争的人称为“暴君”,“再生的马塞阿斯”,诗人还要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真正行使起对意大利各城邦的统治权,以改变当前分崩离析的局面。但丁的这些政治主张,在当时是符合民族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而是进步的。它为意大利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的振兴指明了道路,所以后人一直把这段诗当作意大利民族统一的预言而传诵。
本诗在抒情上既有一唱三叹的低吟,又有酣畅淋漓的倾泻,显示出振聋发聩的气势和激荡人心的力量,不愧是一首具有鼓动性的政治抒情诗。( 彭 少 健 )




推荐阅读:

但丁《神曲一脔》

布鲁姆《但丁的陌生性:尤利西斯和贝亚特丽丝》

但丁·迦白列·罗塞蒂《寂静的午时》

但丁·罗赛蒂诗3首

雨果传记

惠特曼传记

艾米·洛威尔传记

约翰·弥尔顿传记

科利·西伯传记

塞缪尔·贝克特传记

拜伦传记

威廉·布莱克传记

阿斯图里亚斯传记

艾米莉·狄金森传记

多罗茜·帕克传记

奥克塔维奥·帕斯传记

人民诗人布鲁克斯传记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传记

亚历山大·蒲柏传记

里尔克传记

济慈传记

金斯伯格传记

艾略特传记

兰斯顿·休斯传记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传记

聂鲁达传记

加里·斯奈德

英国桂冠诗人尼古拉斯·罗

卡尔·桑德堡,诗人和林肯传记作家

兰斯顿·休斯在20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

惠特曼与内战

失乐园学习指南

里尔克:未被认可的女权主义者还是自恋的理想主义者

里尔克与罗丹

反调:里尔克只是气体

厄休拉·勒古恩:作家,抑或谦卑的诗人

Joan Murray and the Bats of Wisdom

西尔维娅·普拉斯:耀眼的光辉,绝望的疯狂和自杀的诗意象征

奥登:若有可能,愿成为大西洋的小歌德

聂鲁达:文学巨匠的激情人生与可疑死亡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录

布鲁姆《经典的中心:莎士比亚》

布鲁姆《但丁的陌生性:尤利西斯和贝亚特丽丝》

布鲁姆:歌德《浮士德·第二部》:反经典的诗篇

卡林内斯库《波德莱尔与审美现代性的悖论》

布鲁姆|经典记忆:早期的华兹华斯与简·奥斯汀的《劝导》

布鲁姆《弥尔顿的撒旦与莎士比亚》

帕斯《诗歌与现代性》

帕斯《诗歌与世纪末》

里尔克:反叛与抒情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