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兰诗

南北朝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作者佚名,字,中国南北朝期间的一首叙事诗,诉说女英雄木兰(后人称之为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民间故事。该诗约作于北魏,最初录于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一说《木兰诗》是唐人韦元甫所作,《文苑英华》卷三三三载《木兰歌》,并题作者为唐人韦元甫,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唐人韦元甫拟作木兰诗一篇。」严羽《沧浪诗话》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
《木兰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此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质量、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声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唧唧(ㄐㄧˊ ㄐㄧˊ):叹息的声音;也有织布声的说法。
机杼(ㄓㄨˋ)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机上的梭(ㄙㄨㄛ)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ㄊㄧㄝˇ):征兵的文书。
可汗(ㄎㄜˋ ㄏㄢˊ):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为虚数而非实数。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ㄢ)马:为,替。市,购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ㄐㄧㄢ):放在马鞍下的垫子。
辔(ㄆㄟˋ)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ㄐㄧㄢ ㄐㄧㄢ):流水声。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ㄐㄧㄡ ㄐㄧㄡ):群马鸣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即古代君主。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口,越过一座座的山岭。关山,关口和山岭。度,越过。
朔(ㄕㄨㄛˋ)气传金柝(ㄊㄨㄛˋ):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气,北方的寒气。金柝,即刁斗(刁斗)或鐎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卫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古代天子接见诸侯、选拔贤士的地方。
策勋十二转(ㄓㄨㄢˇ):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非实数而为虚数,形容功劳之多。
赏赐百千强(ㄑㄧㄤˊ):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借明驼千里足:希望骑上擅走的骆驼。
郭:外城。
扶:扶持。
将:扶持。「扶将」为同义复词。
理:梳理。
红妆:指女子的盛妆。
霍霍:模拟磨刀的声音。
着:穿。
云鬓(ㄅㄧㄣˋ):形容妇女轻柔卷曲如云的鬓发。
贴花黄: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士兵。今多作「伙伴」、「伙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形容跳跃的样子。迷离,形容模糊的样子。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ㄅㄤˋ)地走:贴着地面并着跑。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没听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许多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呀:我们同行十多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3创作背景编辑《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诗中之事产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创作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该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作者简介】

 

南朝陈后主时,由释智匠在光大二年(568年)所编成的《古今乐录》相继问世,其中就有《木兰诗》一首。
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郭茂倩(1041年-1099年)宋人,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四库全书总目》称:「《建炎以来繁年要录》载郭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裦之孙,源中之子,编撰有《乐府诗集》一百卷,提供了丰富的乐府诗,也是研究乐府诗的重要著作,「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文章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铺排,写木兰忙碌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北朝木兰辞】

 

由《诗薮》评论可知上载木兰诗多染唐风,已非北朝风貌,《乐府诗集》中又载一首木兰辞,更具北方民情,气质朴直无华: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名家观点】

 

《诗薮》:木兰歌是晋人拟古乐府,故高者上逼汉魏,平者下兆齐、梁。如「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尚协东京遗响;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齐梁艳语宛然。又「出门看火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汉也。谢榛《四溟诗话》:《木兰诗》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北市买长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绝似李白五言近体,但少结句耳。「雄兔脚扑朔......」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
谢榛:《木兰词》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绝似太白五言近体,但少结句尔。能于古调中突出几句,律调自不减文姬笔力。「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四溟诗话》)
钟惺:英雄本色,却字字不离女儿情事。「问女何所思」四语,妙,妙!「昨夜见军帖……卷卷有爷名」:质得妙,似《焦仲卿妻》诗法。「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琐琐处分,是女郎暴出门行径。「朝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辞黄河与辞爷娘间句法变得妙。「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初似唐人《紫骝马》、《关山月》诸律语。「送儿还故乡」七句如见。「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写英雄处众中光景如见。(钟惺、谭元春《古诗归》)
谭元春:「昨夜见军帖……卷卷有爷名」:此等叙法不详不妙。「暮至黑水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琐琐路程中代写离家顾恋如诉。尤妙在语带香奁,无男子征戍气。「阿姊闻妹来」:补阿姊小弟关目始妙。「雄兔脚扑朔……安得辨我是雄雌。」四语倒在后咏叹一番。木兰机警英烈之气在纸上矣,未可以闲闲比喻读之。(钟惺、谭元春《古诗归》)
胡应麟:此歌中,古质有逼汉、魏处,非二代所及也,惟「朔气」、「寒光」,整丽流亮类梁陈。又云:《木兰诗》是晋人拟古乐府,故高者上逼汉、魏,平者下兆齐梁。如「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尚协东京遗响,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齐梁艳语宛然。又「出门见伙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汉也。(《诗薮》内编卷三)
陈祚明:木兰诗甚古。当其淋漓,辄类汉魏,岂得以唐调疑之。此诗章法脱换,转掉自然。凡作长篇不可无章法,不可不知脱换之妙。此诗脱换又有陡然竟过处,无文字中,含蓄多语,弥见高老。(《采菽堂古诗选》)
沈德潜: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古诗源》)
贺贻孙: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打诨,皆在净丑。《木兰诗》有阿姊理妆,小弟磨刀一段,便不寂寞,而「出门见伙伴」,又是绝妙团圆剧本也。(《诗筏》)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它叙述的是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经过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作者将女主人公放在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一场战争的背景中加以刻划。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在于对这场战争本身作全方位的描述,而只是将它作为抒写一种思想认识的媒介。因而整首诗作在时间上有大跨度,在地点上有大转移,在人物上有大变换,大场面上有大铺叙。诗作对木兰从军的缘由、准备、战地的艰辛生活以及立功回朝、自请还乡等情节,都有简洁而必要的描述。作者借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出对古代妇女潜在智慧与卓越才能的充分肯定,对古代妇女在获得与男子同等条件下能够发挥出杰出的聪明才智,立下卓越功勋表示极大的欣喜与敬佩。为突出创作主旨,诗作大量使用排比句,以风趣的铺叙渲染出或紧张或热烈的场面气氛,还特别注意句子的押韵、对偶句的使用,使得诗句流丽,音韵铿锵,诗风明朗生动,质朴刚健。这样诗作以轻快明朗的刚健笔调刻划出木兰有血有肉、光彩照人的女中豪杰形象,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心情与激情赞赏。
诗作以木兰的停机「叹息」引出「可汗大点兵」的事由。「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极写国家局势之严峻,前线形势之吃紧,急需补充大量兵员。可是家庭的现状却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让年迈的「阿爷」走上惨烈撕杀的战场,木兰实在不放心也不忍心,可家中实在没有能够顶替「阿爷」的男儿,怎不叫人烦恼?「可汗大点兵」的背景为木兰代父从军、发挥其潜在智慧与才能提供了契机。可是,在「男治乎外,女治乎内」的封建礼法约束下,妇女是不能随便在外抛头露面的。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非一般女子所能为,更非一般女子所敢为。它需要非凡的胆识与勇气。在国家安危面前,木兰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作出抉择:「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沉重的「叹息」中作出这一决定,既表现出木兰孝顺父母、关心体贴年迈的「阿爷」的儿女柔情,又昭示出木兰深明大义、顾全国家大局、敢于浴血卫国的赤子情怀。作者对女主人公这种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紧要时刻敢于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的英勇行为是由衷赞赏的,因而以欢快的笔调,整齐的排比句将木兰「替爷征」的准备工作写得紧张急切而井然有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既渲染出家庭气氛的紧张热烈,也写出了木兰的义无反顾与内心的激动喜悦。「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的排比句式,极写征途的遥远、军情的紧急、行军的匆忙神速;「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反复咏叹,则是真切刻划木兰在生活的骤然变化中产生的微妙心理。这里既有她热血沸腾、气概豪迈的一面,渴望奔赴沙场,杀敌卫国,也有她紧张担忧、思亲恋家的一面,她毕竟还是闺中少女,未曾远出家门,更兼这次代父从军是隐匿了女儿身份、有违于「女治乎内」的社会礼法。作者细腻地刻划木兰这种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能够真实而立体地再现木兰形象,丰富其英雄性格。木兰倘若就此打退堂鼓,溜之大吉,本是符合当时社会的正统要求的,只会受到称赞,而不会遭责难。但木兰开弓没有回头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她抓住这次能与男子一样显示自己身手的难得机遇,以矫健豪迈气概奔赴战场,将一显自己女儿身手的可能真正变成现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作者特意为历经漫长边地生活的女英雄留下的一幅星夜巡逻的剪影,其中倾注著作者对这位浴血卫国的巾帼英雄的无限敬意。在纷飞战火中,木兰与她的男性伙伴们一道守边御敌,冲锋陷阵,经受了各种摔打锤炼,她的潜在智慧与作战才能也因此得以充分展示和发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漫漫征战中木兰立下赫赫战功,终于凯旋受到天子隆重接见。这是她以「男儿」身份受到天子特别的重视、赏识与嘉奖,倘若她的「女儿」身份能够公开的话,不知人们对立下如此卓越战功的她会怎样刮目下待。只可惜当时的木兰绝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
木兰最终「不用尚书郎」,是因为她自有秘密在,确有难言之隐,不能就官受禄。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说,这是颇有戏剧意味的。无论如何,立功回朝,受到天子的接见与奖赏,这本身便是当朝最高统治者对这位巾帼英雄潜在智慧与才能的直接肯定。木兰最终坦然辞官谢赏,一心只想回归故里,依旧过自己朴实的农家女生活。踏上解甲还乡道路是时势使然,别无选择,木兰及其家人对此有清醒认识,因而无悔亦无怨。作者对此结局也无异议,所以满怀喜悦之情,着意描写木兰与家人团聚的动人场面。这里既有家中爷娘「相扶将」、阿姊「理红妆」、小弟「磨刀霍霍向猪羊」欢乐气氛的渲染,又有木兰归家后喜不自禁地开东阁门、坐西阁床、着旧时裳、理云鬓、帖花黄的激情流露,更有同伴「皆惊忙」的烘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伙伴们的「惊忙」更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伙伴们的「惊忙」既是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那么长时间而未被发现破绽的谨慎、机敏的惊奇,也是对木兰敢于代父从军的过人胆识与无畏勇气的钦佩,更是对女儿身的木兰在漫长征战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杰出智慧、非凡身手、卓越才能的由衷赞叹。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叙写完了,作者还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木兰代父从军的经历点燃了作者的思想火花,激荡著作者敏锐的心灵,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诗作最后以兔子同跑,难辨雄雌的奇妙比喻,鲜明而形象地揭示其创作主旨:「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妙趣横生的比喻令人玩味不尽。木兰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非常时期,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特殊情况下,秘密从军,这一偶然的机遇使她与男儿们一道浴血沙场,杀敌卫国,使她发挥了自己作为普通妇女潜在的智慧和才能。作者由此欣喜地认识到只要为普通妇女提供能与男子一样拥有施展才能的平等机会,她们绝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妇女们本来就富有聪明智慧与杰出才能!尽管作者还未能象明朝末年的人那样用「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子」明确大胆地说出来,但作者确实借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激情地为古代妇女的潜在智慧与卓越才能唱出了一曲动人的赞歌。




推荐阅读:

[南宋]陆游词集

[北宋]叶梦得词集

[南宋]张孝祥词集

[北宋]张元干词集

[南宋]岳飞《岳武穆遗文》

[南宋]岳飞诗词选

[宋]李清照词集

[宋]蔡伸词全集

[唐]汪遵《咏史诗60首》

[唐]李华《咏史诗11首》

[元]方一夔《咏史诗7首》

[清]释函是《咏史诗12首》

[元]蒲寿宬《咏史诗8首》

[明]王偁《咏史诗12首》

[明]刘基《咏史诗21首》

[明]畲翔《咏史诗10首》

[明]陶安《咏史诗15首》

[清]陈肇兴《咏史诗12首》

[宋]赵戣《咏史诗22首》

[唐]周昙《咏史诗195首》

[唐]孙元晏《咏史诗75首》

[清]何吾驺《咏史诗10首》

[明]李昱《咏史诗12首》

[明]胡应麟《咏史诗8首》

[民国]包兰瑛《咏史诗8首》

[西晋]左思《咏史诗8首》

[明]程敏政《咏史诗14首》

[金]李俊民《襄阳咏史47首》

[南宋]张玉娘《咏史诗》

[台湾]连横《咏史诗130首》

[清]纳兰性德词-咏史篇

[清]纳兰性德词-杂感篇

[北宋]米芾诗词集

[南宋]陆游诗全集⑴

[南宋]陆游诗全集⑵

[南宋]陆游诗全集⑶

[南宋]陆游诗全集⑷

[南宋]陆游诗全集⑸

[南宋]陆游诗全集⑹

[南宋]陆游诗全集⑺

[南宋]陆游诗全集⑻

[南宋]陆游诗全集⑼

[南宋]陆游诗全集⑽

[南宋]陆游诗全集⑾

[南宋]陆游诗全集⑿

[宋]许顗《彦周诗话》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⑴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⑵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⑶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⑷

[明]陈霆《渚山堂词话》

道诗精华录

[唐]韦应物诗钞

[唐]薛涛诗全集

[北宋]晏几道词赏析

[民国]苏曼殊诗全集

[北宋]苏轼诗词40首鉴赏

[明]叶小鸾《疏香阁词》

[三国]嵇康诗集

历代咏荷花诗词选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索考》


林居逢岁晏 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 芬荣奈汝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